年轻人,没有存款
从小范围调查来看,大多大城市职场新生代目前存款并不多,大多10万元以下。但即使攒不下钱,近期专家有关“年轻人不应该拼存款而应该拼希望”的言论还是引发了网友的“讨伐”。对部分年轻人而言,在租房买房、生活及彩礼或婚姻的压力下,存款仍旧发挥很大的作用。而随着时代进步、年轻人消费与生活等方面观念的转变,成功自然不仅仅≠存款多,只能说要不要攒钱、能不能攒下钱、看不看重存款还是因人而异。
大多数大城市职场新生代攒钱不多
与农村相比,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生活环境基本更为优越,获得的收入也更多。至于其真实的收入水平以及存款究竟有多少,不同城市、不同人群应有所不同。
不过,在2022年DT财经和微博钱包联合发起的“国产青年攒钱小调研”结果来看,还是能看出一些年轻人钱包的真实状态。
在这次参加调研的2093人中,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的人群占比超过了8成,从年龄来看,95后和00后则是超过了一半,再从工龄看,工作1-3年的约占据了4成的比例。故而从这份调研中,更能看到的是大城市职场新生代的收入与存款等情况。
在不同工作年限人群的存钱水平板块中,从结果来看,1万-5万存款的人数比较多,占调研人数的23.5%,在这类存款档次人群中,又以工作1年以内、工作1-2年以内的人群居多,分别占该人群的36.7%、36.2%。
也就是说,这部分参加调研的人当中,更多比例的人是1万-5万元的存款,其中大多数人工作了1年左右到2年存下了这么多钱。
总的来看,存款不足10万块钱(含10万元)的人群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占据了调研人群的63.8%。而调查中存款越多的人群占比基本越少,从存款11万-15万的7.1%逐步减少到存款46万-50万的0.9%。
不过,“欣慰”的是50万存款的人群在此次调研的比例中仍占据了8.7%,比存款6万-10万的人群比例还要高。
☉数据来源:DT财经
如此看来,调研的人群中,其钱包丰裕的群体还是相对比较少的,更多的可能是在城市中钱包快要“空空如也”的青年。
另外,在该份调研结果中还可以发现,并非工龄越长,拥有的存款就会越多。工作工龄5年以上的人群中仍有13.2%的没有存款,近43.6%的人群存款在10万元及以下,但存款50万以上的又有20.1%,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从整体来看,无论是工作多少年,存款多少的参与者,其对目前的财务状况的平均满意度都不高,以10分为满分,无论是工作1年及以内、工作5年及以上还是其他工作年限的群体,其平均满意度都不超过6分,最高为工作2-3年群体的平均分5.2分,最低为暂未工作群体的均分4.4。
在结果中,工作一年以内的年轻人给自己财务状况满意度打1分的就占据了12.9%。
而在这样的存款水平中,除了目前还没遇到比较缺钱情况的人群外,这些大城市的职场青年大部分缺钱的时候,要么选择向父母、亲戚求助,要么就既不求助也不借钱而是省吃俭用地忍一忍。
不过,比较突出的一点是,随着工龄的增长,手头紧张、比较缺钱的时候,选择信用卡、银行贷款的比例呈现出随工作年限增多而提高的现象。或许有一小部分人群在于工作久了,对自身未来偿付的能力更有信心。
专家“年轻人不应该拼存款”引发争议
而关于存款这个话题,继大城市职场新生代人群大多没存什么钱引发关注后,近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教育专家储殷在访谈中的一段话又引发了网络热议,其中的观点之一就是认为年轻人不应该拼存款,应该拼希望。
仅从网络上普遍流传的访谈视频中的27秒内容来看,该专家表示:
“存款不是年轻人的强项,年轻人本来就不应该拼存款,年轻人本来拼的就是希望。你在北上广可能难立足一点,你到新一线去啊,你到成都、杭州,包括很多年轻人最后都是在四五线城市,在这个农村找到自己的出路。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不能丧失希望的。”
从言语上看,该教育专家的评论的确是存在一些道理的。比如存款不是年轻人的强项一说,由于在租房买房、生活等方面支出较多而刚步入社会收入或存款较少,年轻人的存款一般而言积累还不多,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靠自身打拼的年轻人。
或者说“不能丧失希望”也不可谓不正确。
但关于不应该拼存款而应该拼希望一说,网友便有了不同的意见。
一些言论认为,存款就是底气,支撑的是“希望落空后的岁月”,或者说“存款对年轻人来说是保障,是在城市中调动物质的能力的表现”。还有个别言论也表示“存款是自己的,‘希望’是别人的”,“年轻人大多没有存款,希望并不能当饭吃”。
或许这么一句话——“这个专家说的对,年轻人确实该拼希望。但是希望在哪里呢,专家没说”也容易引起网友共鸣。
而至于回到四五线城市甚至农村去工作,的确也是一些选择,对那些在大城市中苦苦挣扎继而无力的人而言,或许算是一条退路。
然而对不少网友而言,比如以前提过的“小镇做题家”而言,他们却是苦苦挣扎着想从小地方、小县城或者农村往外走,对他们而言,他们原本的希望就是走出去而不是再度返回。
而前不久引发类似热议的还有3HFIT董事长发表的一番言论:
“我们其实不需要那么地担心,如果你做一件事情给你10块钱,但是你特别喜欢,而另外一件事情你并不十分喜欢,他给你30块钱,最终如果你选择了去做一件30块钱的事情的话,那么其实你真正牺牲的,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是青春的大好时光。”
只单纯这么看,似乎也无可厚非。但网友争议的点在于后续的发言中,其认为年轻人在20-30岁的年纪中选择工作时第一时间不该考虑能赚多少钱,而是在于青春能够带来多少感知。
然而对一些年轻人,即使在20-30岁身强体健的年纪中,他们能面临的选择以及退路却不多,甚至对不少人群而言,20-30岁正是能拼体力该赚钱攒钱的年纪,越往后能拼的却越少。
诸如此类的状况并不少。事实上,一些专家的言论并非完全不正确,但应该说不同的人群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并非所有人都适用,只能说一些专家的话之所以是建议,也是因为它仅仅只能作为“建议”供参考。
但对很多年轻人而言,存款还是很重要
那么,年轻人真的不应该“拼存款”吗,这其实也不然,因为在如今的社会中,“存款”能做的事实在太多了。
在DT财经与微博钱包发起的调研中,无论工作年限多久的参与者最感到缺钱的时候都是在面临房租、房贷等住房问题时。
而在让人感到“缺钱”的事情中排列第二的则有所不同,对那些工作1年以内或1-2年以内的人而言,他们更看重生活体验,如旅游、看演出等,但工作2年以上的人群更认为升级消费、突发意外事件时更“缺钱”。
个别参与者还表示“工作不顺,想要辞职休息一段时间,但没啥存款,心里没底气”、“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第一次租房时:才知道除了要交三个月的房租,还要再拿出来一个月房租当做押金、拿出半个月/一个月房租给中介费……”
所以说,对于年轻人而言,存款也是很重要的,需要用来租房、生活开销与支出、应对突发意外事件,或者作为后路,能够允许自己“辞职休息一段时间”。
可以说,租房买房算是年轻人存款支出的大头了。没有一定的存款,有可能住的地方都得不到保障。
而对一些年轻人而言,拼存款才有可能摆脱单身状态,不至于成为“光棍”。
仅仅以男方为例,在即将面临相亲或者婚姻时,不少地方都要求有拿得出手的彩礼,有时还需要有房有车,虽然时代在进步,但这些要求还是根植在大众的印象当中。
恰如一些人认为的,连彩礼都拿不出来或者房车都没有,未来生活如何得到保障。而对这些年轻人而言,彩礼、车房的资金便来自于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存款。
甚至可以说,一些农村的大龄男青年的婚姻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便在于手头上没有存款,别说在城镇买不起房,在农村也建不起自建房,并不能提供很好的生活条件来得到女方的认可。
但其中,也就是由于租房买房这样的大头花销,年轻人的存款便攒不下来。
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其商品房住宅的成交均价基本在4万一平方米上下波动,最高时达到了10.5万一平方米,这样即使略有存款也买不起房。
而就算是租房,押一付三的房租、给中介近半个月乃至一个月租金的中介费,在上海这么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租金都可能3000元的地方,能拿得出钱才可能有地方住。
即使随机抽取个别城市如广东韶关,其商品房成交均价大多时候平均虽不足1万,但结合近几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一个家庭要购买近百平方米的房子也并不轻松。
或许,对一些年轻人而言,他们的确拼不了存款,但也是因为支出过多存不下来,但不少人面临婚姻、买房等问题时,“拼存款”似乎还是比较重要的。
故而在调研中,不少参与者也表示会选择将就升级消费、休闲娱乐、日常消费、生活体验、维持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省钱,除节省日常开支精打细算外,也会不断提升本职工作收入、强制存款并学习投资理财技巧来钱生钱。
当然,成功的定义不局限于存款
自然,上述所言的是对不少年轻人而言,存款在彩礼、婚姻、租房买房等方面还是很重要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人关于金钱与生活的观念发生变化,部分年轻人在自身花销上便也没那么看重存款。
仍旧从DT财经与微博钱包发起的调研结果来看,除了26.7%的人通过“计划经济”有明确的目标且有计划地存钱,19.6%的人选择成为“攒攒攒卷王”、省钱搞钱两头抓与多赚钱少花钱外,仍有近52.3%的人对花钱和存款选择“顺其自然”,认为整体上理性,但并没有刻意计算,剩多少存多少。
此外,2022年末与2023年交替之际,前程无忧进行了份关于职场的问卷调查,参与者超过1300人。
在调查中,近8成的人愿意在2023年接受“钱少”的工作。近46%的人倾向选择“钱少、事少、不累”的工作,是选择“钱多、事多、累”人群的2倍。其中,选择“钱少、事少、不累”往往可以提高幸福感。
可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金钱、存款的看重程度正在减轻。
同样,近期,华中师范大学对《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一视频的回复使得这个视频又冲上了热搜。
而此次关于存款少这个话题,网友更多的言论并不在于批判,而是在于如她们的母校一般,对她们的选择表示尊重,对她们的心态表示钦佩。
这则视频于2022年12月31日发布,讲述的是两个女生从同一高校院系毕业后“高开低走”的现状。
2017届从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的女生5年存款仅5000元,另一个女生则继续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研,毕业2年,上一份工作则是在火锅店里打扫卫生。但视频中两者却以轻松自嘲的态度表明着一个观点:当个废物也没关系。
两人在学校期间曾经也具有优异的表现,但过程中也频繁换地工作、无止境地加班透支身体、感情受挫、理想工作不顺等原因最后慢慢落入如今“一事无成”、“废物”的境地。但经过重重“失败”后,愈发容易接受自己的失败、愈发自由、愈发开心与对未来充满希望。
这也让网友直呼“治愈了精神内耗”。
对此,华中师范大学也在2023年2月16号于公众号发布了回应,用四连问表示了对她们选择与态度的认可以及鼓励。
正如华中师范大学在文中所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成功的定义早已不是一成不变,更没有标准答案”,存款的多少并不能决定成功与否。
所以,对年轻人而言,在房价与生活的压力下,在自身对生活的选择与追求下,攒不下钱并不奇怪,选择少存款开心生活自然也行。但对一些强制存款,努力用存款改变生活的年轻人而言,存款又是不一样的意义。
至于一些专家们的有关言论,只能说因人而异,可以作为建议供参考罢了。
文章用图:图虫创意
本回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