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工厂生产经理的“7双鞋”
编辑|陈芳
“换鞋。”
被问到工作中重复最多的动作,李洋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他说的换鞋,当然不是简单的踢掉脚上那双,而是包含脱鞋、消杀、穿无菌服、套上工作鞋这一系列动作。
李洋是飞鹤克东工厂的生产经理,主要负责车间的巡检和生产管理工作。从飞鹤的一般作业区出发,依次途径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李洋走完全程需要换7次鞋,光换鞋就耗时30分钟左右。
“换鞋主要是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尤其是微生物污染。”李洋告诉「市界」。考虑到早年间“坂崎克罗诺杆菌”“沙门事件”都是微生物作祟的结果,其防控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作为食品领域的一个分支,婴配粉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既离消费者很近,又离消费者很远。说它近,因为消费者能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随时买到;说它远,因为大众对它的生产过程知之甚少。
2022年,央视曾将镜头对准飞鹤,向外界展示其生产车间场景。画面里,密集排列的设备不断发出运行的轰鸣声,数吨鲜奶在管道中流淌。但事实上,飞鹤对安全、卫生等级的严苛,更多是发生在镜头之外的。
01 生产经理的“7双鞋”
很难想象,每天繁忙的8小时工作时间,李洋也会固定耗时30分钟左右在换鞋、换装中度过。
第一次换鞋发生在进入准清洁作业区之前。根据国家标准,奶粉生产车间通常划分为三大区域: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清洁作业区,卫生等级从前到后依次升高。
“一般作业区主要指收纳间、库房这些外围区域,准清洁作业区涉及奶粉的净乳、蒸发等环节。”据李洋介绍,进入准清洁作业区之前,他需要换下自己的工鞋放在指定区域,然后依次戴上头套、口罩,进行手部消毒,再穿上工服,以及一双“无菌”的工作鞋。
在飞鹤,由于大家换鞋频繁,鞋的消杀自有一套流程。每双换下来的鞋,都会被送至洗衣房,待经历过一轮清洗、消毒、烘干、分类程序后,再由专人送回相应的区域。李洋告诉「市界」,虽然过程看似繁复,却能最大程度确保每双鞋干净无菌。
干燥塔,这是飞鹤奶粉“由奶变粉”的区域,也是李洋需要第二次换鞋的地方。紧接着,是投料区和外包装区域,顾名思义,这两块区域对应飞鹤的原料投料和初步包装工序。由于区域之间卫生等级不同,李洋也需要完成第三次和第四次换鞋。
最“繁琐”的动作发生在进内包装车间之前,这是整个奶粉生产链条里卫生等级最高的区域。鉴于此,仅内包装这一个区域,就涉及三次换鞋。
(图源/视频截图)
“进入内包装区域之前,先要换上一双灰色拖鞋,录指纹进入第一间更衣室,完成更衣消毒动作。”李洋告诉「市界」,紧接着,他需要在第二间更衣室里穿上分体洁净服,换一双蓝色拖鞋,再套一件连体洁净服。
一切完成之后,李洋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关:换上一双能包裹到小腿的工作靴。此时,光这一轮准备动作,李洋就用掉了8分钟,前前后后消了四次毒,换了三双鞋、两套衣服。此时距离他正式进入内包装车间,还差一次全身毛发检查,以及30秒风淋消杀。
“在飞鹤,只要涉及跨越不同区域,都需要换鞋,这是风险防控的重要一环。“李洋告诉「市界」,尽管同事们私下感慨飞鹤标准严,“进车间甚至比进手术室还要复杂”,但大家也是认可换鞋步骤的。“为了安全,再琐碎的动作肯定都不为过。”李洋如是说。
02 把空气都“管”了起来
为什么飞鹤把质量防控的重点放在“换鞋”上?
飞鹤中心实验室负责人刘英涛告诉「市界」,最基础的原因是,不同区域的微生物防控标准不同,跨区域活动,就得需要换鞋来防止交叉污染。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人是最大的污染源,换鞋为的是把人的影响降到最低。
“人是微生物的巨大载体,也是最大的污染源。如果把人身上的微生物单拎出来称重,净重能有几公斤,比人体的细胞还要重。”刘英涛告诉「市界」,人在工作过程中,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之间都在释放微生物,虽说不都是致病菌,但也不排除其携带致病菌的可能。
因此,飞鹤的微生物防控就“一个重点,两条路径”。所谓重点,指的是把人防控起来;所谓路径,一是通过强制性换鞋,让工作人员以“尽可能无菌”的状态进入;二是“不计成本”采购高性能无菌服。
(图源/视频截图)
刘英涛告诉「市界」,目前飞鹤采购的“制药级”无菌服,比市面上的同类产品贵3倍到4倍。“飞鹤的无菌服,一是可以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扩散,二是能比较好地隔离人体的头发、皮屑等等。”当然,这也意味着,单就无菌服这一项,飞鹤一年的投入就比很多同行高不少。
此外,在“防人”之外,飞鹤几乎把能做的都做到了极致。
李洋告诉「市界」,从源头来看,由于是自建牧场,飞鹤能全方位把控奶源质量。紧接着,生牛乳被运送至工厂后,会直接进入密闭管道,避免与空气接触。再之后,从净乳、杀菌到最后的包装环节,飞鹤都采用的是无菌化、自动化生产。
甚至于,飞鹤连工厂里的空气都管起来了。据李洋介绍,飞鹤所有的生产车间都对外保持正压,外部空气依次经过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滤出空气里99.9%的微小粒子,“车间洁净度能达到10万级洁净标准”。
(图源/视频截图)
刘英涛告诉「市界」,目前飞鹤在微生物控制方面,“能引进的东西基本都到顶了”。据刘英涛介绍,飞鹤在下属所有工厂都配备了自动化病原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设备,以便采用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分型定量,并通过基因追溯的方式,确定微生物的来源,并进行更加精准的控制。
03 不计成本的决心
“公司在质量控制上总给人一种不计成本的感觉。”不止一位飞鹤员工对「市界」如是感慨。
飞鹤质量中心总监刘桂荣听说,公司从2006年第一家工厂投产开始,就持续在质量上高投入,“现在9家工厂了,不仅没见减少,反而越投越多”。刘桂荣告诉「市界」,目前飞鹤每年花在环境监控上的费用就有几百万元,而这只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中一环。
刘英涛则表示,飞鹤配备的微生物自动检定系统,一台估价60万到70万,“有些企业可能只配备了几台,我们是9个工厂全部配齐”。
“作为奶粉行业从业者,我们当然希望越严格越好,但有时候也感慨于公司太不计成本了。”刘桂荣坦言,刚进公司那会儿,每每听闻飞鹤大手笔购入了检测仪器,她还会吃惊一阵子,之后便习惯了,“在飞鹤,质量是不能为任何事情让路的”。
(图源/视频截图)
29年前,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被誉为“质量之父”的约瑟夫·朱兰曾预言: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随后,预言在服装、电器、乳制品等不同领域照进现实。常见的剧本是:企业质量问题缠身,随后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品牌受损、销售业绩下滑、市场份额降低......
“奶粉,尤其是婴幼儿奶粉,不同于其他产品。任何一次负面新闻都可能是致命打击,即便企业后续砸再多钱做研发、宣传都没用。”一次乳制品污染事件后,有网友在评论区如是感慨,也恰好道出了婴配奶粉的“质量红线”。
回看过往四十年,中外资本博弈,构成了消费市场的一条发展主线。不同于日化企业先后借渠道红利翻身,国产奶粉品牌的抓手始终是质量。以2020年为节点,筑牢信任基石的国产婴配奶粉市占率首次超过外资品牌,达到53%。截至2022年底,该数据增长至68%。
国产奶粉品牌是如何靠质量打赢翻身仗的?这个问题能从坚定“质量不能为任何问题让路”的飞鹤身上找到具体答案。(CIS)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