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有涯

公众号新闻

较理想的教育目标是为学生找到、发挥自己特长打下基础,实现自己的最大潜力。

不过,我不清楚古今中外哪个学校能做到。

教育实际的情况常常是老师把学生按照优秀老师的方向培养,这不仅是中国的中小学老师,而且实际上世界顶尖大学恐怕也是这样,无论它们是否承认。很少人有能力把学生培养成自己不懂、做到不的人。有些学校或老师老师豪言壮语要把学生变成各个领域的领袖,不能不引人怀疑其忽悠。

我们老师都有局限,有很大的局限。学生需要超越老师的局限,老师只能在有限中尽可能努力。

北大生物挑战班毫不羞怯自己的主要目标:希望帮助感兴趣学术的学生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其他的目标我们不知道怎么培养,也就不糊弄大家。学生有其他兴趣可以找其他老师。

因为挑战班仅运行三年,我们无法总结其效果,但知道:第一,我们在挑战班推广个体化比较顺利,你们每学期可以挑选课程,而且老师对你们的方案逐个咨询和审批;第二,我们看到挑战班一批学生积极讨论文献,你们可以感觉自己逐渐成为科学界的一员;第三,以前北大生物本科生被国外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常常与本科考试成绩相关,挑战班学生有好些考分不靠前但科研能力强而被国外顶尖学校录取为研究生,改变了考分第一的状态。

挑战班最终做的多好,还待“以观后效”。

刚才有人说我预计过诺贝尔奖,在座的王晓东老师知道这不是事实。我评议过谁的工作值得得奖,那是评价已经发表的工作。说我预计诺贝尔奖,等于把我和诺贝尔奖委员会相提并论,那是贬低我:凡是委员会意见不同于我,多半是因为委员会笨。

现在,我做个预计:2049年以前,中国本土将出现十几个诺贝尔奖程度的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此处删去59)

我希望北大留在国内读研究生的同学加入这些工作,在国外读研究生的以后回国做出这样的工作。

需要说明:2049年中国有十几个诺贝尔奖程度的工作并非什么特大好消息,因为那不过是赶上今天的日本。我们2049年赶上2014年的日本是天经地义,赶不上才证明我们笨

而且,有可能中国科学的高峰就在近二三十年,以后因为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对科学缺乏兴趣,暴露出我们对自然缺乏好奇、对真理缺乏追求,青少年都更热衷在金融等现代忽悠大众的名词下玩钱,不加盟自然科学,从而我国科学后继乏人。

那时,我这一代的老师,如挑战班的王晓东、昌增益、程和平、邓宏魁等,都将爱莫能助,李毓龙、肖俊宇等还有点余力,而责任在你们,希望你们中间有人带动那时的学生:坚守自然科学。

(师有涯----2014年北大生物挑战班毕业致辞)

2014-6-21


补充:有朋友在微信上看到本文后,指出2049年中国出十几个诺贝尔奖是过分乐观,因为那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平均每3年就要有一个,他认为在中国科技体制没有根本改革的情况下,这基本不可能。

我的乐天派估计是出现十几个诺贝尔奖程度的工作,不一定都得奖。其中有些还要过很多年才得奖,有些永远不得奖,但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众所周知,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生物学工作(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也没有得奖,但丝毫不影响科学界认同其重要性。另外,从大尺度来看,如果2049年的中国还不能达到2014年日本的科学程度,我们恐怕都得_掩面而泣?

不过,两种意见都同意:对2049年的所谓估计,能否实现并非易事,说很大程度是愿望也可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