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白费力气了!这5个活动招生官根本不CARE
二十年前的美本申请,你可能只要有个不错的成绩和标化,放点你喜欢的课外活动就能申到一所不错的美国大学了。如今的申请季却十分激烈,没法让你这么随心所欲。
当名校招生官的桌上10个申请者都拥有完美的GPA、标化,只有1个幸运儿能获得入场券时,活动、奖项、文书、面试和推荐信这些软实力,就成了他们重点考量的方面。
本期干货满满,菌菌想为你拔草5个招生官不在乎的课外活动,帮你在申请季开始前快速避雷。
1
随波逐流的活动
如果有人告诉你,大家都在做某个活动,你也应该去做的时候(比如大家都在参加MUN,你也应该参加),我们会建议:这种建议少听为妙。
做课外活动的底层逻辑应该是,在你对某一个学术领域感兴趣的基础上,围绕你的兴趣来规划,所有的活动都应该是服务于你明确的人物形象的。随大流的课外活动,通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前期的规划,又谈何逻辑和主线呢?
招生官看到你的材料也会一头雾水,所有活动都是为了看起来高大上而做的,实际上你真正喜欢什么、到底在乎什么、为了哪些领域长期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呢?招生官是没法在这些随大流的活动中看到的,自然会面无表情地拒掉你。
2
时间太短的活动
同理,时间太短的活动也没法体现你的热情,比如为期一周的领导力峰会。
有些学生因为美国大学想录取有领导力的申请者,强行去参加这种摆明了就是圈钱的领导力峰会。名校招生官也不是傻子,他们看到这个活动只持续了一周,你除了跟请来的大佬谈笑风生,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成果,招生官也就是当个笑话看看。
当然,话也不能说得太绝对。有些含金量高的领导力峰会是可以参加的,比如圣母大学的领导力研讨会就非常难录(Notre Dame Leadership Seminars),每年全球大约只有120名学生能参加,被选上需要你平时成绩是年级Top10%,并且在学校、社区中展现卓越的领导才能。
如果短期活动启发你在其他活动中做出一定成绩,那它起到助推作用,也能被放进活动列表里。
3
没含金量的夏校
相信你也许听说了,没含金量的夏校不建议参加。可能人人都有夏校这个活动,有它不足为奇,但没了它,活动列表又略显单薄。
其实, 夏校活动做得好不好取决于三点:
第一、它难不难进?一些夏校的录取率堪比顶尖藤校的美本录取率,收的人很少,能被选上足以说明你的优秀。而市面上许多夏校水分很大,录取都是录一堆人,教书的人也不是学校的教授,更不可能让你拿到名校教授的推荐信,只有很懂行的人才能甄别一所夏校的含金量。
第二、它跟你感兴趣的学术领域匹不匹配?近几年市面上流行一种跟着教授做科研的夏校,整个项目不仅需要你上课,更需要你走进实验室,跟着教授完整地做完一个项目,夏校结束后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菌菌就有朋友花了一个暑假,跟着宾大生物学的教授搞科研,最后拿到了推荐信,申进了理想的梦校。
第三、它对你是有帮助的,小到推进后续的活动/科研,大到提升你对学科的理解、你的个人成长。夏校不应该是单独存在于你的活动列表中的,而是应该跟你的其他活动相呼应的。
招生官在看到你的夏校后,能够理解是你的学术兴趣引导着你一步步选择了这个夏校,参与它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4
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活动是一个很尴尬的课外活动。有它不稀奇,因为人人都在做。比如宾大去年录取者中,80%的人都做过志愿者活动。没有它吧,招生官又觉得你这人两耳不闻窗外事,对社区、学校、社会缺乏贡献。你可以做志愿者活动,但招生官不一定会那么看重。
为什么说招生官不看重志愿者活动呢?除非你是某一个志愿者活动的发起者,持续举办这个活动很多年,并且做出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否则大部分的志愿者活动招生官都看腻了,比如为了乳腺癌筹款的步行啊,去山区支教教英语啊,去宠物医院照顾小猫啊,它们很难给招生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5
平庸的活动
美国名校的招生官已经成了没有感情的审核机器,普通的活动背景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参加游泳队不足为奇,你必须得是队长,或者在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的比赛中取得一定成绩才配得上是出色的活动。
定期做瑜伽的兴趣爱好,没法让你在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可能你得成立一个社团,把瑜伽疗愈跟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帮助高中生排解学业压力,并且推广到社区去,才能体现你对这个活动的热情。没有做出成绩、无法被量化的课外活动,可能会被扣上“平庸”的帽子,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