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未来宇航,另辟蹊径打造中国SpaceX

未来宇航,另辟蹊径打造中国SpaceX

公众号新闻

“中国一定会出现SpaceX,一定不只是一家公司”


最近,马斯克将抛硬币的游戏玩到了太空上,这次的赌注是30亿美元。

媒体报道称,SpaceX 已经在上个月完成了星际飞船 / 星舰(Starship)的第一次完整静态点火测试,计划在 4 月在其南得克萨斯基地进行第一次轨道试飞。

这架价值 30 亿美元的飞船只有 50% 的首飞成功率,具体结果将在未来几周内揭晓。如果试飞成功,将标志着国际商业航天又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未来宇航创始人牛旼认为,当前我国的商业航天与以SpaceX为代表的美国商业航天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依托于我国六十多年的航天事业的基础积累,得益于近年来政策开放带来的发展红利,新生代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正在高速发展。

“毕竟SpaceX已经21岁了,中国商业航天只有8岁。”牛旼说,“国内的商业航天整体都在发展初期,商业航天企业构建生态协同发展。毕竟我们还有SpaceX这个共同的强大对手。”

牛旼和未来宇航扮演的就是构建商业航天生态的关键角色。


投资蓝箭航天,

初入商业航天行业


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明确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商业航天,政策的破冰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以翎客航天、蓝箭航天、零壹空间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批商业火箭公司相继注册成立。这一年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

也正是在这一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在教育部下属事业单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牛旼,刚刚离开体制,开始创业从事天使投资。机缘巧合之下,他与国内第一支从事商业火箭制造发射的蓝箭航天团队相遇并擦出火花,成为了蓝箭航天的天使投资人,也正式开启了牛旼的商业航天创业投资生涯。

牛旼认为,当时投资蓝箭航天的逻辑也很简单,“以前美国有的,中国也都已经有,无论是火箭、卫星、载人航天还是深空探测;未来美国有的,中国也一定会有。火箭是通往太空的唯一工具,投资航天先从投资火箭切入。蓝箭航天就是最有希望取得成功的团队。”

从2015年起,政策的开放让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涌入了大量新鲜血液,越来越多的商业力量加入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既有以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等为代表的商业火箭企业,同时还有以长光卫星、天仪研究院、微纳星空、银河航天等为代表的商业卫星企业,商业航天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也逐渐形成了从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运营、卫星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布局全产业链,

搭建产业生态圈


正是因为看到了商业航天产业存在着巨大投资机会,到2017年,牛旼已经先后投资蓝箭航天、微纳星空、宇航智科、鑫精合等多家企业,覆盖了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运营的产业链环节。

“项目接踵而至,就像是提前安排好的一样。”牛旼提起先后遇到的商业航天创业团队,“以前看起来的机缘巧合,现在看来都是命中注定。”于是在同一年,牛旼做了一个决定,ALL IN 商业航天,放弃参与其他行业的研究和投资,开始全心专注于商业航天的投资。

“只有专注,才能专业;只有ALL IN,才可能ALL WIN。”目前,未来宇航是国内第一家完成从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投资布局的机构,也是唯一一家专注商业航天投资的机构,到目前已经累计投资孵化近20家商业航天企业。

当然,企业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每个初创企业在投资后都需要各种资源支持。牛旼经常要为被投企业对接各种资源,在过程中也不断在积聚资源。牛旼认为,如果这些资源只服务于自己投资的企业是一种浪费,打造开放生态圈的思路随之而来。

于是,牛旼成立了未来宇航研究院,目的是打造商业航天的产业平台,通过活动和媒体建立起产业生态的桥梁。“当时整个行业还处于初期,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个更开放的生态,将资源对接给创业企业,让大家可以协同发展。”

在2018年4月,未来宇航受相关部门委托,承办了首届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国内商业航天企业第一次有了一个官方的发声通道和展示平台,把政府、高校、企业、国际之间的合作平台建立起来。此后,未来宇航将搭建产业生态作为重点,举办了各种行业交流和投融资路演活动,承接国家相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商业航天产业规划,并帮助上下游企业开拓市场、进行供应链的对接和投融资对接。

截至目前,未来宇航拥有了19项研究报告案例成果,组织线上线下活动累计超过百场,帮助企业带来订单超过3亿元,协助企业融资超过5亿元,合作服务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超过1000家,一个蓬勃发展的商业航天生态圈初步形成。


亲自下场创业,

从事在轨交付工程


商业航天以卫星为核心,核心应用以通信、导航、遥感为主,大多数航天活动还是停留在近地轨道,绝大多数航天应用还是服务于地球应用,产生经济效益的空间基础设施是卫星。

牛旼说:“如果买单的是政府,那么就不是真正的商业航天。”随着太空新基建的发展,更多的卫星应用孕育而生,特别是以卫星遥感为代表的卫星大数据应用。“谁拥有卫星,谁就掌握了数据源。在数字经济工具普及化时代,只有掌握数据源,才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越来越多的非航天企业、数据服务企业开始萌生发射专属卫星的需求,商业航天的下游市场逐渐被激发起来。

然而,由于航天的专业壁垒,卫星的潜在用户与供应商之间同样有信息鸿沟,这导致卫星的供给与用户需求很难匹配。“其实不是不能匹配,只是大家没有在同一个频道沟通。”

牛旼举例说,卫星制造商希望用户告知卫星和载荷的具体需求才能启动研制、火箭服务商需要用户告知卫星的结构包络、轨道参数、发射窗口等才能安排火箭搭载,测控服务商需要用户告知卫星的轨道参数、测控数传要求才能进行测控安排,这还不包括星座轨道的规划设计、频率申请协调、航天保险安排等。显然,没有航天全系统工程经验的用户是回答不了上述问题的,用户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少花钱更高效地获取特定区域的特定类型的卫星数据。

这不仅让很多卫星的潜在用户对发射专属卫星知难而退望而却步,更是制约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于是,牛旼决定亲自下场创业,并把航天在轨交付工程作为未来宇航的主营业务。“我们就是航天的包工头,提供航天EPC总包服务,让发卫星像盖房子一样简单。将用户需求精准拆解并转化为各个链条供应商的产品订单,带动商业航天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发展。”

不仅如此,未来宇航还充分发挥在金融领域的优势资源,为客户进行股权和供应链融资,并参与了几个卫星运营企业的早期孵化投资,联合发起了多个商业卫星星座。牛旼认为,市场不是满足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正如SpaceX孵化Starlink一样,不仅下了一盘更大的全球卫星互联网的棋,更是直接创造了700发以上火箭的发射需求。如果说Starlink是为了带动SpaceX自己的火箭,那么未来宇航的使命是带动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链和供应链。”

“其实下场创业比做投资要辛苦很多。”牛旼说,“但有些事情不得不做,并且总得有人去做。”


 研发空间飞行器,

开启太空经济新篇章


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屈指可数: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日本、英国、印度、以色列、伊朗、芬兰,也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为数不多的国家拥有完整航天工业体系且具备全链条保障能力。

国内的商业航天起步较晚,现在仍处于奋力追赶阶段。据未来宇航研究院的统计,目前国内商业航天产业上下游的核心企业总共只有400多家,在火箭可回收技术、火箭发射次数、卫星低成本批量化生产能力等方面与美国商业航天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商业航天的核心关键是打造性价比的航天产品。“一种观点是把高质量的产品降低成本,另一种观点是把低成本的产品提高质量。而SpaceX就是后者,虽然前期经历了大量试错和失败,但是一旦成功将是颠覆性的创新。”牛旼认为,“目前看来最有可能大幅降低航天供应链的机会是车规级产品供应链进入商业航天。因为航天器本质上就是一辆在太空里形式游走的‘智能汽车’,包括了运动控制和计算功能。SpaceX与Tesla也大量共用了研发工程师和供应链。”

“从整体商业航天产业链来看,随着上游制造业成本大幅下降和批产能力增强,太空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下游的应用服务业自然会百花齐放。”在商业航天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激发的过程中,未来宇航的在轨交付业务做得风生水起。而这时,牛旼遇到了新的问题。

随着在轨交付业务需求增多,传统拼车搭载发射不能满足卫星组网和精准入轨需求,而随着卫星在轨的数量越来越多,卫星碰撞和空间碎片的风险就越来越大。这时,牛旼突然灵光闪现,回想起一位航天界的资深专家关于火箭上面级研发创新的设想,而这正恰恰可以解决卫星组网发射和在轨服务的通用型产品,而且还可以将火箭与卫星的接口进行解耦、实现星箭快速装载,提升星箭接口的技术复杂度和商业协调难度,加速推动商业火箭和卫星的发展。在经历了深度的走访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后,牛旼开始组建技术团队,研发制造用于轨道服务的空间飞行器。秉承着低成本高可靠的理念,未来宇航通过空间飞行器产品研制牵引建立一个更加广泛创新的商业航天供应链。

2022年11月,未来宇航正式发布国内首个商业空间飞行器“FutureX 未来探索空间飞行器”,这是一个具备自主在轨飞行能力、能够长期在轨驻留和服务的多功能轨道转移飞行器平台,可以进行多星异轨轨道部署和太空碎片清理服务,预计2024年年底实现首飞。据牛旼介绍,不同于火箭卫星,空间飞行器在国内商业航天仍然是一个新赛道,未来宇航目前是全球第五、国内首个空间飞行器研发制造商。

牛旼认为,“国内已经有了多家商业火箭公司和商业卫星公司,未来宇航不希望与大家去竞争做一样的事情,而是希望做连接和补充。就像FutureX空间飞行器的定义一样,连接火箭与卫星,连接商业航天与太空经济。”他也一直认为,在5-10年内,我们将迎来向地外深空延伸,以新式航天器为核心的太空经济时代。“以新式航天器为核心,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成为基础设施,飞船、火箭等航天器成为交通工具,空间飞行器、空间机器人、空间探测器成为新的生产工具,太空旅游、在轨服务、太空采矿、太空移民都将成为现实。”

“我们面临的最强劲对手不在国内。”牛旼有时会为国外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而焦虑,“从2015年开始国家给予了鼓励支持商业航天的政策,那么这么多年,我们的商业航天发展和国外商业航天相比,差距是在缩小还在拉大?”显然,竞争不仅取决于起点,更是取决于加速度。更多时候,牛旼对国内未来商业航天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们毕竟是正在站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巨人肩膀上创业,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指引、地方政府的扶持、航天技术的积淀、创新人才的汇聚和风险投资的助力,在新型举国体制航天强国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比国外商业航天具备更广阔的土壤和市场空间,获得更大加速度的关键点取决于技术创新和商业闭环。”

牛旼说,产业的长久发展最重要的是整个产业链形成完全闭环,而这个闭环,是一个市场化、商业化、面对终端用户的真正闭环。

目前,牛旼正在酝酿发起一项更加宏大的商业计划,他认为,只有商业航天产业链的成功才是长久的成功。中国一定会出现像SpaceX那样的伟大公司,但不一定只是一家火箭或者卫星公司。“正如未来宇航不只是一家商业航天公司,更是一种生态型组织。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商业航天不仅是我们的共同梦想,更是所有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未来宇航希望联合更多商业航天企业,共同实现一个更大的商业太空梦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回顾:独辟蹊径的米香夏酒,清凉饱满耐喝观潮周报 | 王慧文称将打造中国的OpenAI;周黑鸭2022年净利润或降超九成独辟蹊径化解粮食危机,我国科学家取得人工合成淀粉新突破!早鸟报|原美团创始人称将打造中国OpenAI;腾讯视频回应多设备登录被封号;疯狂小杨哥新公司叫三只狼...打造中国版ChatGPT,这是国内最有实力的一批NLP团队与人才(更新版)中美将联合调查大熊猫“乐乐”死因!另辟蹊径发高分SCI! 生信里的小众领域这样做稳稳发5分+SCI星宇航空将于阿拉斯加航空展开合作及星宇航空介绍出资3亿元,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打造中国版OpenAl;腾讯视频回应多设备登录被封号;“极氪”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丨邦早报王兴坐不住了!投资王慧文创业项目打造中国版OpenAI王慧文广发英雄帖:组队拥抱新时代 打造中国OpenAI美股IPO|小i机器人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目标打造中国版ChatGPT,阿里、吉利为主要股东另辟蹊径!多伦多夫妇花$14万打造房车小屋,一年开支不到3千!退休3年的美团创始人出山!王慧文带资5千万美元打造中国版ChatGPT屏幕最大MacBook Air将推出/美团联合创始人欲打造中国OpenAI/Redmi K60降价开放式分体蓝牙耳机另辟蹊径:重力悬浮耳机真来了!不入耳、不漏音、无束缚,久戴不累!留学生有优势 | 星展中国2023财富管理精英计划(CBEP),打造中国财富市场的精英人才,22届可投!美团联合创始人欲打造中国OpenAI/腾讯视频回应多设备登录被封号/Android品牌面临高库存风险尹鸿评电视剧《温暖的甜蜜的》:独辟蹊径的温柔女性主义打造中国版 ChatGPT,国内有哪些学术力量能抢滩?如何报道,纽约现在5度?死磕算法不如另辟蹊径,学会“有效”摆烂!“搜狗输入法之父”加入王慧文AI团队,打造中国ChatGPT温哥华的滑雪场玩10点关门 所以下班放学后也可议去滑雪“剩菜碎肉”做原料!波士顿女子另辟蹊径 推出蔬菜香肠 畅销全美KingMaker 信仰的颠覆(七十五)打造中国版ChatGPT,国内有哪些学术力量能抢滩?打造中国版 ChatGPT,国内有哪些派系能抢滩?瑞幸合作何广智;蜜雪冰城进军澳大利亚;原美团联创将打造中国版OpenAI... | 刀法品牌热讯在加拿大,避开人群,另辟蹊径赏樱出资3亿打造中国版ChatGpt,原美团创始人王慧文再创业;字节跳动关闭TikTok印度业务;高盛CEO称公司裁员太晚丨雷峰早报通胀下的维州人再穷不能不泡吧...另辟蹊径,在这里偷偷享受着夜生活...打造中国版OpenAI,王慧文放话:我先投3个亿,急招研发【庭院养蜂入门】养蜂需要哪些准备工作?宇宙人(1203期)史上首次公开征集;试验成功!好事成"兔";德宇航局研制低成本轨道转移飞行器;近40年后沙特宇航员将再次上天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