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珍稀朋友”,你了解多少?
点蓝色字关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01
一个月内连续5次
拍到野生大熊猫求偶画面
春季,是大熊猫的繁殖季。在过去的3月里,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连续5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求偶画面。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谌利民介绍,相较于其他动物来说,大熊猫具有“走婚”的行为,每年春季会离开自己原本的区域范围寻找配偶。摩天岭独特的海拔和环境让这里成为大熊猫的理想求偶地之一。
大熊猫国家公园自成立以来,包括川金丝猴、四川羚牛、红豆杉、珙桐等8000余种野生动植物在大熊猫的“伞护效应”下得到有效保护。
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要保护好大熊猫,就意味着要保护好它的整个栖息地。栖息地当中还有很多大熊猫的伴生生物,像朱鹮、羚牛、金丝猴、林麝……这些其它野生动物能够在保护大熊猫的出发点的前提下也得到保护,这就是一种“伞护效应”。
02
稀客“白眼潜鸭”造访武夷山
杨林:当时我们看到那只鸭子很特别,看上去好像凤头潜鸭。拍回来以后我们对比了一下,请教了一些专家,不是凤头潜鸭,而是白眼潜鸭!每年越冬,很多鸟类会经过武夷山,到武夷山湿地休整,休整完再走,我们这几年记录了很多新品种。
△雌性白眼潜鸭(杨林/摄)
白眼潜鸭属于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野生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近危等级。福建省武夷山生物研究所科研专业技术人员肖博琨介绍,当地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让万物生灵在保护区内自在栖居。
肖博琨:武夷山国家公园一级动物、二级动物以及一些三类保护动物种类都很多,就算有些不是国家保护动物,我们也需要对它进行保护,让它在保护区内自然地繁衍生息。
03
保护“珍稀动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一年多来,首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取得许多新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频频露面,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认为,所谓“珍稀动物”,其实更多是公众的叫法;而在专业领域,则有着严格的界定。
张劲硕:其实在我们专业领域,通常全世界通用的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在地球上彻底没有的,我们就称之为“灭绝”;“野外灭绝”的话,比较著名的就是麋鹿,一般认为在1900年就在中国灭绝了;“极危级”的话,比如“白鹤亮翅”的白鹤、青头潜鸭、野骆驼;“濒危级”的物种,像中国的很多长臂猿;“易危级”,像大熊猫、金丝猴;“近危级”,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藏羚;再往下就是“无危级”,比如像麻雀、喜鹊、乌鸦等。
△唐家河保护区石板沟的大熊猫(马文虎/摄)
张劲硕表示,在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中,大熊猫国家公园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以“珍稀动物”的物种来命名的。究其原因,除了在数量上的稀少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守护了它们,就相当于为与它们伴生的物种撑起一把大伞,进而为维护区域乃至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贡献力量。
保护珍稀动物,从你我做起。张劲硕表示,希望公众更多关注这些人类身边的“珍稀朋友”。它们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人与自然,从来都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张劲硕:这些野生动物生存好了,就意味着我们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是健康的。人的健康、野生动物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珍稀动物的保护也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地球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更多新闻
监制| 陈秉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