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饭搭子到蛋搭子,年轻人为啥流行找搭子?
“搭子”社交火了有一阵子。截止发稿,小红书上#新型社交关系搭子#的话题已有1984万的阅读量:
从最为普遍的“饭搭子”,到无法一眼读出其内涵的“穷搭子”、“蛋搭子”,搭子社交的细分种类之庞杂, 只有想不到,没有“搭”不到。
微博搜索栏的“搭子”关联词
虽然火在最近,但“搭子”由来已久,最早或许出自吴语。2007年出版的《上海话大词典》对“搭子”的解释是:“一起打牌的人,引申为合伙者”。
“一起打牌”的出发点是共同兴趣,“合伙”的引申义也暗指某个共同目的。但这些又似乎不足以解释“搭子”在今时今地的流行:
有些人眼中的搭子与朋友不同,“主打一个垂直细分陪伴”,但也有人觉得“搭子”定义模糊,朋友和恋人也可以算是一种“复合型搭子”;
有人觉得搭子只是社交生活的锦上添花,但也有人扬言“可以不谈恋爱,但不能没有搭子”;
……
“搭子”为什么能成为一种新型社交关系?
这样的关系又和传统友谊有什么不同?
针对这些问题,DT财经和DT研究院联合发起了一项“搭子调研”,收集并分析了1431份问卷结果,发布《2023搭子社交小报告》,下面是我们的发现:
超过一半的年轻人有搭子:
一种新的社交趋势?
今天,超过一半的人拥有至少一个搭子。
在没有搭子的人里,也有一半以上的人想要拥有搭子。而明确拒绝搭子社交的人,只占总人数的4.2%。
对有些人来说,搭子型社交几近一种必需品,甚至会影响到整体的工作、生活状态。
比如@阿星子(小红书ID) 就在#新型社交关系搭子#的话题下感慨:“我在前公司有饭搭子、剧本杀搭子、迪士尼搭子、阴阳搭子、住宿搭子……来了新公司这些都没有了,简直度日如年。”
DT研究院数据显示,搭子型社交在女性中更为流行:近六成女性有至少一个搭子,但有搭子的男性不到四成。
当然,男性和女性在搭子上的差异,可能反应的是更普遍的、交友行为上的不同:根据DT塔门发布的《2022年友谊观大调查》,16%的男性没有随时可以倾诉的朋友,但只有7%的女性面临相同处境。
在各个职业中,公务员参与搭子社交的比例最高,超过六成的公务员都拥有至少一个搭子。与之相比,参与搭子社交的自由职业者的比例要小得多,只占自由职业者总数的28%。
这或许是因为,大多数人的搭子都是从同学或同事演变而来的(对于“你的搭子都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84.4%的人都选择了“同学或同事”)。而自由职业者相对拥有更少严格意义上的同事关系,可能也因此少了很多“变现”搭子的渠道。
除了同事、同学,将近一半人会把朋友也当做搭子来相处。这其中当然也分了许多种微妙的情形:
对一部分人而言,“搭子”只是朋友的另一种叫法。比如,来自河北的95后刘恩(化名)就向DT财经表示:“我的搭子都实际上是朋友欸,会聊一些更深入的内容。”她认为只要有共同爱好,就可以成为搭子,有些朋友刚好和自己有臭味相投的地方,自然就隔三差五地“搭”到一起,但这只是她们多维友谊的其中一个面向。
而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从朋友变为“搭子”,可能意味着社交属性的改变。比如,来自山东的95后宫小爱(化名)就告诉DT财经:“我有个初中同学,我们当时关系很好,后来因为大家人生轨迹不同,所以联系不多;去年过年我们又见面之后,经常约着一起看电影,才发现就算共同话题变少了,还可以做彼此的电影搭子。”
但无论大家的搭子都是从何而来、或者与搭子之间的交情深浅,大部分人和搭子之间的社交频率都相对较高:有超过七成的人表示他们会比较频繁、甚至非常频繁地和搭子一起活动。
饭搭子最多、健身搭子最香:
年轻人都有哪些搭子?
定义的宽泛,让搭子型社交更显鱼龙混杂:或可搭于饭局遛娃,或可搭于血拼瑜伽,好搭子不问出处,只要有能结伴做的事,就可以有那么一“搭”。
总体来看,除了竞争性强的健身自律类搭子,女性在生活的大部分场景中,都比男性有更多的搭子社交。这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女性更倾向于合作的社会性别特质:根据国际经合组织(OECD)2015年的PISA测试,女孩比男孩更善于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不过,无论性别,在五花八门的搭子类型中,几乎所有人都拥有的,还是“饭搭子”。调研数据显示,82.4%的人都有至少一个饭搭子,遥遥领先于第二位、只有34.6%的人选择的“户外搭子”。
职场之外,饭搭子的身影也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场景。在北京读大学的00后男生八百军(化名)就觉得,和饭搭子一起,能让吃饭这件平平无奇的事变得有意义起来:“和饭搭子可以毫无隔阂地吃好吃的,而且会试图营造一点点仪式感;比如说在她搬家那天晚上,我们十一点吃海底捞吃到3点。”
虽然饭搭子是最为普遍的搭子类型,但市面上最稀缺、因此也最吃香的,却是“运动搭子”。在“目前有哪些类型的搭子”和“需要哪些类型的搭子”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中,户外放风类和健身自律类搭子的差值比例是最大的。
陌生以上,友人未满:
年轻人的理想搭子是什么样的?
不过,“有社交边界感”在大多数人看来,并非一个搭子最需要具备的特质。调研数据显示,人们在搭子身上最看重的TOP3特质分别是:“趣味相投”、“好相处”和“大方”。
比起有人格魅力、有经验,这些对方身上吸引人的特质,这届年轻人更注重搭子“与我”的契合度:是否“与我”有共同兴趣、是否能“与我”好好相处、是否“对我”足够大方……换个角度看,年轻人在社交中似乎更加看重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在这一点上,00后尤占鳌头:认为“和我趣味相投”和“好相处”是理想搭子特质的00后比例最高,随着年纪增长,认为这两项重要的比例也在各个世代中逐渐减少。但同时,00后对“大方,不斤斤计较”这个搭子特质的感知却相对更不敏感一些。
为什么年轻人开始需要搭子?
在采访中经常被提及的一种互助型搭子,就是校园中的“考试搭子”。比如来自河南的00后王城南(化名),就有一个考研搭子:“我们在一起备考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不是竞争对手。一起吃饭,一起去图书馆,在不同楼层学习,这样互不干扰。每周三晚上约奶茶。就平淡重复地备考。”
“不是竞争对手”这一点似乎很重要。在职场,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业务纠葛也是一些人选择搭子的条件。在广州工作的95后女生曼婷就说自己:“不想参与部门勾心斗角,找了别的部门的饭搭子,结果(对方)人格魅力爆棚,(反而)很快乐。”
一方面,人们不是不爱社交了,只是在快节奏的原子化生活中,不断地寻找着新的方式,来代偿传统社会关系的式微(在大城市寻找兴趣部落,就是一个典例)。而“搭子”在这样的社交过程中,或许只是很多人寻找到真“朋友”的一个中间阶段。
另一方面,人们选择“搭子”型社交的理由都是更为向内看的、实用主义的:在兴趣上的一致可以提供情绪价值最大化,在目的上的一致可以达成更高的社交效率。这样的社交取向和社交网络的算法逻辑十分相似:精准匹配、定向推送——留存注意力而已。
文 字:菜乙己 编 辑:王朝靖
数 据:董道力 设 计:戚桐珲
运 营:苏洪锐 监 制:唐也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