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普京头大,泽连斯基快刀
2022年9月6日乌军在哈尔科夫州发起攻势,乌军沿H-26公路攻入俄军在此区域的公铁路后勤补给中枢库皮扬斯克,这使得占据伊久姆的俄军集团的主要地面后勤路线(GLOC)被切断,俄军的防线随即彻底崩溃,乌军一举将战线推进到乌俄边境。在乌克兰,这场战役被称之为哈尔科夫闪电战,在俄罗斯国防部,这场战役则被称之为“胜利撤军”以重新集结。
乌克兰陆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上将凭借开战之初的基辅保卫战和这场哈尔科夫闪电战,一举成为一代名将。
下图是当时的反攻地图。
哈尔科夫战场与赫尔松战场紧密联系在一起。
2022年7月开始,乌克兰使用美制海马斯和西方援助的先进火炮系统对占据第聂伯河右岸(主要包括赫尔松市及周边)的俄军所依赖的安东诺夫斯基大桥、安东诺夫斯基铁路桥和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上的公铁路桥进行了精确打击并相继使这几个渡河点无法使用。到8月底,乌军在此区域发动了攻势,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是佯攻,乌军在吸引俄军增援赫尔松战场之后出其不意地发起了哈尔科夫闪电战。在俄军于9月在哈尔科夫战场崩溃之后,乌军又反过身来于10月初在赫尔松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10月3日,俄国防部称“乌军凭借优势坦克部队,突破了俄军在赫尔松北部的防线”;11月9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下令俄军撤出第聂伯河右岸的赫尔松,这场战役被称之为俄军“善意撤军”,到11月11日,乌军正式收复赫尔松市。
实事求是地说,乌军收复赫尔松的战役与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胜利远远无法相比,甚至可以认为是战略上的失败。
当时驻防赫尔松的是俄军最精锐的三四个空降师,这只部队是普京进行战争的主要本钱。当时,这只军队已经基本失去了军备、弹药和后勤补给,身后则是宽阔的第聂伯河,这是乌军进行聚歼的千载良机。一旦消灭了这只俄军精锐,很难想象普京还有能力将这场战争继续下去。但最终,乌军将领却让这只几乎失去战斗力的俄军精锐赤手空拳地化妆成平民逃到了第聂伯河左岸,这是典型的放虎归山,让乌军丧失了一举取得俄乌战争胜利的大好良机。
俄军在赫尔松“善意撤军”之后,乌东战场的焦点就转移到了顿巴斯的小城巴赫穆特。这场战役是由普里戈津指挥瓦格纳雇佣军主攻,由一代名将瑟尔斯基上将指挥乌军进行防守,双方打的都异常顽强,虽然俄军兵力、火力都占据优势,但交战八个多月之后直到今天,瓦格纳雇佣军却依旧无法将乌军彻底逐出巴赫穆特,乌军依旧占领着巴赫穆特约10%左右的地方(西部的高地),有人将这场战役的血腥程度与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相类比。最近两天网传瓦格纳雇佣军已经因为兵员损耗比例过高而撤出了战斗,但尚需进一步的证实。
虽然巴赫穆特战役尚未结束,但给人的感觉是攻守双方都已经是强弩之末,普里戈津指挥的瓦格纳雇佣军的攻势看起来已经减弱,守方也无力组织起很有力的反击。
巴赫穆特战场逐渐陷入僵持之后,总长超过1300公里长的乌东战线就陷入了沉寂,或源于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虽然俄军在数量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双方兵力都明显不足,在漫长的战线上用于防守都显得捉襟见肘,也就难以聚集起足够的兵力用于进攻。
第二,双方的攻坚的能力不足。
任何一方如果要发动有效的攻势,一般都需要建立起制空权,虽然俄罗斯空军目前在战场上稍占优势,但时刻面临乌军先进单兵导弹和防空系统的打击,也就无法建立起制空权。
如果要进行攻坚战,无疑就需要大量的装甲部队。俄乌双方目前都以前苏联的坦克和装甲车为主,而且都已经损失惨重。或许俄罗斯还有很多古董坦克可派上前线,但随着坦克的不断损耗坦克兵的损失就一样惨重,这种技术兵很难得到快速补充,这就难以快速组织起一只可用于攻坚的装甲部队。
要发动攻势就缺少不了大炮,源于没有大炮很难进行攻坚,目前俄乌双方的大炮都有不足,尤其是炮弹荒更限制了双方的攻势。
兵员不足就无法聚集起足够的兵力,再加上攻坚武器弹药的匮乏,就让一千三百多公里长的乌东战线沉寂了下来。
但从战略态势上,乌军或已经占有了一定的优势。
俄乌战争打响之后西方就开始为乌克兰编练部队,有报道说目前已有4万(也有说8万)经过训练的乌克兰战士已经回国准备参战,再加上欧美为乌克兰提供了一部分先进坦克等重装备(报道说已经装备了9个重装旅),而且西方也在努力为乌克兰搜集大口径炮弹(比如美国向韩国租借了50万发155毫米炮弹)以解决乌克兰的弹药饥荒、用于乌军的反攻,这就让乌克兰开始积蓄起进攻力量,这股有生力量对日渐疲弱的乌东防线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已经公开宣布,反攻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只待天公作美乌军就可以反击。
到这时,普京开始头大:
第一,目前的乌东战场,双方已经打的精疲力尽,甚至出现小规模冲突时连媒体都懒得进行报道,这说明了双方的疲惫程度。
俄军深入到别人的领土上作战,再加上后勤补给不足,当然更加疲惫,甚至很可能已经开始出现厌战。
经俄乌双方媒体共同证实,乌军已经在4月20号前后渡过第聂伯河在秋鲁平斯克(上图红圈处)以北建立起阵地,而且已经沿着E97高速公路向前推进,快速扩大了乌军在河左岸阵地。
第聂伯河赫尔松河段的宽度约1000-1500米,平均径流量约每秒1670立方米,虽然称不上是天堑,但依旧是最重要的天然屏障,对交战双方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旦乌军在左岸建立起阵地,重型装备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运过第聂伯河,相当于俄军的沿河防御就已经被突破,对俄军来说这显然是不准许的。按说俄军需要立即组织空军、炮兵、装甲部队和步兵进行殊死争夺,就像当初诺曼底登陆之时德国所做的那样努力将乌军赶到河里去,但俄军却仅仅派空军投几颗炸弹、命令炮兵打几炮了事,而步兵和坦克部队则完全无动于衷,如果因此认为俄军军力已经消耗殆尽显然缺乏说服力,很可能意味着俄军已经极度疲惫,甚至开始厌战。
一战进入1917年,俄军前线士兵已经极度厌战,后方民众疲惫不堪,最终引爆了二月革命并导致沙俄的解体。虽然目前俄罗斯本土支援战争的声音还很响亮,但前线士兵极度疲惫甚至厌战的情绪一旦传染到国内,俄罗斯内部就可能生变,现在到了普京睡不着觉的时候。
第二,目前的乌东战场在地理上对俄军并不利。
目前俄军在乌克兰占领区是沿着亚速海沿岸的一个长条形状(见上图),有人将这个战线形态形容为一座“大陆桥”。亚速海沿岸至第聂伯河河岸的直线距离也不过100多公里(位于第聂伯河右岸的赫尔松市距离克里米亚行政边界约100公里,见上图),如果美军可以援助射程超过100公里的海马斯火箭弹(战术导弹),就意味着俄占领区的“大陆桥”都在乌军炮火的覆盖范围内,就可以不断打击俄军的士兵聚集点、指挥部、弹药库、油库、车站、桥梁等,这会严重打击俄军的战斗力。即便是目前美国援助的射程80公里的火箭弹,也有能力覆盖俄军占领区的大部分。再有,如果美国援助100公里以上的战术导弹,就可以封锁亚速海沿岸,阻止俄黑海舰队对“大陆桥”上的俄军阵地进行支援和补给(下图)。所以,俄军指挥部当初构建这条“大陆桥”的战略设想很美好,但在远程炮火的打击之下其防守却比较脆弱,要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并不容易。
再看乌东地形(下图)。
从图中可见赫尔松州全部、扎波罗热州的西南部和克里米亚大部都是宽阔的低地平原,在长程火炮的掩护之下,由西方先进装甲组成的装甲部队如果能在平原上打出闪电战,就可以从扎波罗热到赫尔松之间长达数百公里战线上的任何一个点对着亚速海方向快速突进,彻底切断俄军构建的大陆桥。
一旦大陆桥被切断,同时摧毁(或不断打击)俄罗斯塔曼半岛和克里米亚半岛之间克里米亚大桥的运输能力,再考虑到黑海舰队已经成为黑海船队(旗舰也只有四千吨),对克里米亚半岛进行支援的能力很有限,克里米亚半岛就会被孤立起来。普京之所以在俄罗斯有今天这样的王者地位,就源于2014年果断夺取了克里米亚半岛,当克里米亚半岛被乌军孤立甚至封锁之后,普京就会深陷政治危机,此时固守在梅利托波尔、别尔江斯克、马里乌波尔等大城市的俄军就只能倾巢而出争取再次打通大陆桥,乌军就有机会选择在旷野上与俄军进行决战,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这就是普京头大的地方,在赫尔松州至扎波罗热州数百公里的漫长战线上,乌军可以虚虚实实地在各地不断佯攻,最终选择俄军防守薄弱之处进行突击,让俄军防不胜防。
总的来说,乌克兰的反击战如果要想取得理想的战果,首先取决于西方能否为乌克兰提供更充足的弹药,包括大口径炮弹和射程足够远的海马斯火箭弹,如果能帮助乌军建立起空中优势就更好,其次就是乌军要打出闪电战,泽连斯基要让乌军成为一柄快刀,避免陷入消耗战,争取在野战中打掉俄军的精锐力量,普京就只能投子认负。
相反,一旦乌军选择对俄军重兵固守的梅利托波尔、别尔江斯克、马里乌波尔等大城市进行攻坚战,自己在西方援助下组建起来的装甲部队就很可能被无谓地消耗,一旦再次打成了消耗战,虽然俄军的军备、弹药补给十分困难,但到时西方对乌克兰的军援也有可能难以为继,双方最终就只能以实控线为基础上走上谈判桌,乌克兰收复全部失地的愿望就会落空。
愿荣耀归于乌克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