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赵皖西
国产剧终于等到一部9.4分神作;演员范伟,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那部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这个五月,范伟主演的悬疑剧《漫长的季节》收官,分数一度飙升到9.5。打破了八年来国产剧评分的最高纪录,也锁定了2023年的品质国剧top1。在此之前,多数人对范伟的认识,还停留在“笑星”这个标签上。即便他早在2016年就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获得第53届金马奖影帝,但今天在《漫长的季节》豆瓣页面上,依然能看到“德彪的多重宇宙”之类的玩梗留言。而在剧中,导演也不避讳埋下彩蛋,与经典东北电视剧《马大帅》联动——
龚彪的外号“彪子”、路边小饭店的名字是“桂英”,以及重要的“维多利亚广场”,其门童就是曾经《马大帅》中的演员。剧中,他站在门口问范伟饰演的王响:“看你眼熟呢,我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
上图:彪哥(龚彪)的姐夫王响师傅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漫长的季节》
下图:彪哥(范德彪)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马大帅》
但或许对范伟而言,让他“痛失本名”的“德彪”,已经不再是撕不掉的刻板印象。心事重重的王响,给了观众一个重新认识范伟的、亲切而贴地的锚点。从赵本山的黄金配角,到现代哲学大师范德彪,从处事圆滑的丁务源,到恩怨尽消的范志刚,范伟的表演生涯,和歌词中所说的如出一辙——就像“一个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潇洒地将心事化进尘缘中。范伟总能把观众的high点拿捏到位。/《两只老虎》或许是因为范伟的小品角色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没人知道,在演小品前,他曾是个正正经经的相声演员。谁说“脑袋大,脖子粗”的相声演员,就只有如今的“五环”代言人岳云鹏,从他往上数一代,还有一个影帝范伟。范伟出生在沈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特爱写文章,母亲模仿能力奇佳。1978年,年仅16岁的范伟拜沈阳曲艺团的相声演员陈连仲为师,当时的小范伟还是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准、管“人”叫“银”、管“肉”叫“右”的小年轻。5年学艺,范伟在1983年正式考入沈阳曲艺团,可在团里一众优秀、成熟的相声演员里,范伟显得平平无奇。1986年登上荧幕的范伟,还是眉清目秀的。/相声《如此发财》当时团里有十几对相声演员,却只有两个编剧,根本不可能为范伟这个寂寂无名的新人单独创作剧本,在僧多肉少的情况下,范伟萌生了自己写剧本的想法。说干就干,范伟肩披棉衣、挑灯夜战,用日记体的形式创作出自己的相声处女作《一个厂长的故事》。可当自己把稿子读给团里的老师们听时,却迎来了对方的哄堂大笑——这段相声没有一个“包袱”,可以说是无药可救。当时甚至有人给他的相声取了个绰号,叫“悲剧相声”。幸运的是,这个剧本后来被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受到了台里高级编辑田维贤的好评,说那个戴眼镜的小胖子“念稿的感觉很不错,将来一定有发展”,并且嘱咐曲艺团的团长一定要好好栽培他。田维贤老师的“金玉良言”成了范伟演艺事业的转折点,从此范伟成了团里的重点培养对象。据好友赵杰回忆,当时的范伟“不混圈子,也不像一些演员一样讨好导演,就会闷头搞创作。”1986年全国相声邀请赛之后,范伟成了团里的骨干。1993年,范伟的原创相声《要账》在首届中国相声节上获得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二等奖。如果故事照此发展下去,范伟或许这辈子都只能在东北做一个小有名气的相声演员,演艺生涯和曲艺团牢牢捆绑在一起,曲艺团兴,范伟火,曲艺团衰,范伟落。1982年,当时仍在西丰县剧团做临时工的赵本山偶然被铁岭民间艺术团选中,在拉场戏《摔三弦》中扮演一个盲人。一天,艺术团受邀前往铁岭某炮兵部队搞慰问演出,在台上,赵本山“翻着白眼数着钱,脚踩翻了盆却看不见”的表演简直把盲人演“活”了。当时,范伟就坐在台下,被赵本山的精湛演技震惊到无以复加、暗自叫绝。虽然两人没有过多交流,但这次机缘却在范伟心中种下一颗名为“小品表演”的种子。赵本山凭借着《摔三弦》中的盲人角色一炮而红,成为东北名噪一时的民间表演艺术家,而范伟当时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相声练习生”。1992年,正在北京参加政协晚会排练的范伟接到了赵本山的电话,赵本山邀请他去参演自己的一个小品,兴冲冲的范伟第二天就跑到央视的媒体中心来找赵本山合作。可节目已经验收完毕,导演不愿再换人。范伟为了不让赵本山为难,打了声招呼就匆匆赶回家去。正是这次“错过”让赵本山更加坚定了和范伟合作的决心,“当时范伟没有一句怨言,可见是个本性善良、宠辱不惊的人”,赵本山说自己要找的就是这样的搭档。1993年,赵本山为自己的小品《走毛道》物色演员,他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范伟,这个小品也开启了两人十多年的合作之路。此后,他们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先后合作了《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卖拐》等系列作品。很长一段时间里,范伟的名字都会紧跟在“赵本山”之后,没有赵本山就没有范伟。“走毛道”在东北话里是抄近路、走捷径的意思。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范伟因为成为赵本山的“御用配角”逐渐被观众熟知,确实走了捷径,范伟本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赵本山的感激。然而一山不容二虎,即便是红花和绿叶之间也难免有所比较。虽然范伟说自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但赵本山在媒体面前却坦诚,在《卖拐》《卖车》之后,范伟的气势开始压过自己,两人形成了竞争关系。有一回,赵本山带着范伟去四川演出,自己拿42万元演出费,只给了范伟七千块。小品演员高秀敏听闻此事后,指责赵本山“太黑”,赵本山说:“他在我这成名了,还想挣钱?成名了上别的地方挣钱去。”2003年,因为儿子的入学问题,范伟举家从沈阳搬迁到北京。2005年,范伟和赵本山再次合作小品《功夫》,此后两人再无小品合作。
十几年前,两人还合作演了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一对父子。两人关系分崩离析的传闻传得沸沸扬扬,有关范伟背叛出逃的诛心之论从没间断,可范伟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赵本山昔日搭档何庆魁曾说,很少有人能在赵本山身边待的时间长,但谈及两人的“分手”传闻,他也觉得范伟是个“不懂感恩、极端自私的人”。
两人之间的关系或许没有媒体上说的那么紧张,但自认“在表演上很霸道”的赵本山,面对范伟这一不受控,且随时有可能超越他的存在,他自然不可能完全放心。范伟也并不甘心做一辈子配角,两个锋芒过盛的人在一起合作就像高空走钢丝,技艺精湛,但也随时会从高空掉落。等闲变却故人心,牛群冯巩、奇志大兵就是前车之鉴,赵本山和范伟最终也逃不过分崩离析的命运。小人物的分寸感
在赵本山的照顾下,范伟不仅多次登上春晚舞台,更陆续出演了药匣子、范德彪等经典角色。《刘老根》中,范伟把一个半土不洋的半拉子乡间文人演得活灵活现;《马大帅》里,他又把一个典型的“好面子却有骨气、爱说大话却讲诚信”的东北老舅形象演绎得栩栩如生。药匣子、范德彪之后,影视界开始注意到这个相声小品出身的喜剧演员,范伟过去高攀不上的导演开始来找他合作。对于演员来说,一个印象深刻的角色既是糖果,也是毒药,范伟开始主动扩展自己的戏路。2006年,范伟接下自己人生的第一步文艺片《芳香之旅》,在其中饰演一个老实坚韧的公交车司机老崔,他一辈子都以“劳模”的身份要求自己,却对张静初饰演的春芬有着无限的包容。为了演好老崔这个角色,范伟在前期揣摩角色阶段就手写了一万多字的人物笔记;拍摄三个月内没有吃一粒粮食,只为了让自己更接近“劳模”的形象。为了演好后期植物人的戏份,范伟专门去医院观察植物人的状态,发现真正的植物人不是我们一般人想象的那样一动不动,如果外界有一些变化,植物人也会作出一些细微反应。影片中最后一场戏,春芬坐在植物人老崔的病床前,一边流泪一边说“我错怪你了”,床上老崔的眼泪也同时流了出来。范伟说:“我感觉眼泪流出来的一刹那,是我2006年最快乐的一个瞬间。”因为题材实在太过于小众,这部影片在当年只收获了一百多万票房,却让范伟获得了当年开罗电影节的特别表演奖。范伟的影视之路由此启程,《看车人的七月》《老大的幸福》《耳朵大有福》……20年影视生涯,范伟塑造了一百多部影视作品,不断尝试各种小人物角色。范伟长了一张典型的中国脸,这种憨厚、朴实的面孔让他在塑造“小人物”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总能恰如其分地克制自己的喜剧表演痕迹,同时通过准确又详尽的人物描写,将小人物的怯懦卑微、生存艰难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小人物常常也会成为影片中“揭开荒诞”的重要一角。《不成问题的问题》中,范伟把八面玲珑的农场主丁务源剖析得精辟至极,金马奖评委会评价他“把老舍的文字表演得栩栩如生,把诚恳演得极端可怕,又非常细腻”。《我不是潘金莲》中,范伟饰演的果农在劝李雪莲别死在自家果园时,一下子戳破了影片中所有利己之人的虚伪,也让李雪莲这个一直以实用主义傍身的女人顿悟了自己行为的虚无。当全世界都在向李雪莲表达虚假的关心时,只有范伟这个果农直白地说:“你要真想死,也帮我个忙,去前边那片果园,他跟我是对头。”“换棵树,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我不是潘金莲》有人评价范伟是当今相声演员中少数几个演影视剧不露相声痕迹的人。自打走上影视剧这条路,范伟就知道控制自己表演的分寸感,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搂着演”。演小品时,就算角色是个傻瓜,范伟也把他当正常人来演;演正剧时,他又不会为了喜剧效果而刻意洒狗血。范伟所有的幽默都基于温和的基调,含而不露,让人如沐春风。离开赵本山后,范伟出演了十多年的正剧,拿了两个影帝,虽然极力想摆脱自己东北喜剧演员的身份,可风靡一时的“彪学”风又把他瞬间拉回了“土酷”行列。“彪”乃范伟在《马大帅》中饰演的角色范德彪,“彪学”指的是网友根据范德彪在剧中形象所衍生出来的一门学问。你可能并没有完整看过《马大帅》,但当你在平常生活中听到有人说“有内味了”,大概也能感受到其中笑点。有人说“十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万年范德彪”,在演艺圈沉浮十多年的范伟终究比不过这位辽北第一狠人范德彪。范伟的成名之路,和整个东北喜剧时代相生相伴。他身上的东北文化印记,已深深烙印在千禧一代的观众心中。无论他拿多少个大银幕影帝、去虚拟世界打多少次天下,还是和国民女神林志玲滚多少次床单,他仍然是人们印象中那个傻不愣登的农村老实人。而《漫长的季节》中王响的设定,依然身处东北,只是稍稍往外迈了一步,成了一个遭遇下岗、丧子之痛的中年人。王响十八岁就来到工厂上班,工作稳定,家庭美满。/《漫长的季节》
曾经,范伟身上那种本能的亲近感,曾造成当今范伟与观众的巨大鸿沟。
老戏骨我们有陈道明、葛优可看,喜剧人我们有岳云鹏、沈腾等诸多备选,范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介于喜剧演员和正剧演员之间,进退两难。但这一次,笼罩在他身上的时代感终于让观众意识到,他不是那个活在江湖传言里的乐子人,他身上也背负着普通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漫长的季节》是“德彪的多重宇宙”的开始,也是观众重新认识范伟的开始。
在鱼龙混杂的影视行业中,范伟一直秉持着最高的职业道德准则,从来不离开人物、不迎合市场,却也能在资本的浪潮中始终屹立不倒。这样的范伟,或许永远成不了观众心目中的范伟,但却不成问题。难以概括的范伟,我们依然忘不掉。/《求求你表扬我》
作者 | 赵皖西,编辑 | 晏非,题图 | 《漫长的季节》。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与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1]《虚无的质感》梅雪风.金城出版社
[2]《赵本山外传》李东旭、艾华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范伟:表演天才的漫步人生》鸿水
[4]《范伟:我是东北乱炖》易立竞
[5]《范伟:我不是一个天才型演员》丁跃忠、范学凤
[6]《范伟:别辜负这张“中国脸”》宋诗婷.《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3期
[7]《何庆魁曝赵本山退出央视春晚内情 批范伟不懂感恩》高敏.西部网
[8]《电影中范伟塑造的“小人物”典型性特征分析》赵炉
[9]《范伟的喜剧范型》罗辑
[10]《“影帝”范伟:娱乐圈里的圈外人》徐伟
[11]《范伟故事:正常人生,非常幽默》徐林正
[12]《新科金马影帝范伟:表演在于分寸》深焦DeepFocus
[13]《在明星玩弄人设的时代,我想念范伟》X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