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是苦逼的996打工人,红楼只是他的烂尾工程?
PS:大话红楼系列只解析原著《红楼梦》本身,由于内容有连续性,建议点开合集逐集观看,本期为大话红楼第9期
你知道《红楼梦》是如何产生的吗?《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谁吗?
这两个问题至今争论众多,而且说法庞杂。
今天我们就试着从原文角度大胆猜想一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请注意,我们的推理过程主要依赖原文,而非相关研究资料。
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呢?
第一、省事明朗,避免受其他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束缚。
第二、原文所传递的信息肯定比附加资料更为可靠。
根据红楼原文,空空道人经历了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四个阶段后,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怎么改的呢?
《石头记》是第一人称叙述,而《情僧录》则是第三人称叙述。
从我的经历变成了他的经历。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到此为止,《红楼梦》出现了四个名字:
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
吴玉峰和东鲁孔梅溪只是题了个名字,想来原文内容几乎都没有改动,还是以明亡为主要内容。
《红楼梦》的真正转折在曹雪芹身上。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判断出,原本的《石头记》没有目录没有章回。
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中短篇小说。
是曹雪芹完成了故事的扩写,把《石头记》变成了一部长篇小说。
那么曹雪芹扩写了哪些内容呢?
《金陵十二钗》这个名字就足以说明一切。
小说从个人传记,变成了群像戏。
从一个石头的故事,变成了十二金钗的故事。
可以这么说,曹雪芹大大扩写了小说中女性的故事。
因此,如果我们把《红楼梦》中女性故事的部分进行大规模的删减后,大概就能得到原本《石头记》的内容。
那么问题就来了,完成这项伟大工作的曹雪芹到底是谁呢?
要知道曹雪芹是谁,我们就得先知道吴玉峰和东鲁孔梅溪是谁。
毕竟这两位和曹雪芹一样都是有名有姓的。
红学界有两个说法。
第一、不存在,吴玉峰、孔梅溪都是假名,吴玉峰是无遇逢,孔梅溪是恐没兮,都是根据百家姓杜撰的名字。
第二、真实存在,吴玉峰有两解,一为明末戏曲学家,吴伟业,号梅村。一个是清代著名藏书家徐乾学,号玉峰。孔梅溪是孔尚任,孔子六十四代孙,1662年6月永历帝朱由榔在昆明被绞死后,孔尚任集十年心血创作《桃花扇》,通过明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来表达明亡的亡国之痛。
于是曹雪芹的存在也就有了两解。
如果是一,吴玉峰和孔梅溪是假名,就没有道理曹雪芹是真名。
如果是二,那么曹雪芹就是真名,也就是曹寅的孙子曹霑。
咱们分析说,《红楼梦》是讲述南明的故事,可是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三下五除二,他可是明亡的受益人,他去怀念明朝实在是有些说不通了。
因此就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想象。
认为红楼是写明朝的,就不承认曹雪芹是作者。
认为曹雪芹是作者的,就一口咬定写的是曹家家事。
咱们就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两者兼有的。
《红楼梦》既写的明朝,也写了曹家。
毕竟,国亡和家亡,从某种程度来说都是一回事。
这一点,脂批给提供了证据。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
可见,《红楼梦》就是曹雪芹根据《风月宝鉴》改的书。
问题来了,如果曹雪芹要写自己的家事,直接另起一书就好了,为什么要费尽心思扩写别人的书呢?
他都做到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了,《红楼梦》他就该是原作者呀。
既然他是原作者,为什么他写的书会有批注呢?
批注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提示内容的,有修改建议的,还有亲身经历的。
而且,曹雪芹居然还按照要求进行修改了。
更离谱的是,甲戌版的红楼原文写道: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曹雪芹作为原创,他连书名都决定不了。
再看,曹雪芹说自己增删五次。
金庸先生也会改自己的书,但都是称为修订,是小规模的修改。
但《红楼梦》是增删,也就是大规模的修改,部分内容等同于重写。
那么曹雪芹以什么标准来决定增删?
显然就是根据批注。
那么批注者扮演了什么角色?曹雪芹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您想,是什么让一个有才华的作者,用了十年时间,大规模修改作品五次呢?
也就意味着,作者至少重写了5次《红楼梦》。
真的是热爱吗?
要知道文人对自己的作品心眼都是很小的,越有才越清高。
如果热爱到极致,他又如何接受,别人对自己作品,无处不在的批注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不是爱好,这是工作。
曹雪芹增删五次,是有人付钱的。
他之所以不断的修改,就是因为甲方爸爸不满意。
写不好,甲方爸爸是不给钱的。
甲方爸爸是谁?
就是脂砚斋。
脂拆字之后是日月匕,匕刀也,日月明也,这是明亡之相。
砚,一石一见,就是石头看见。
脂砚合在一起,就是石头鉴证明亡,刚好对应《石头记》原旨。
斋有两意,一是斋饭,吃斋就是祭祀明亡。
二是房子,就是一个组织。
根据脂批的内容,我们大胆猜测,脂砚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这个秘密组织就是为悼念明朝而组建的,目的是通过《石头记》唤醒汉人风骨抗清而存在的。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随着时间内容的推移,脂砚斋内部人员的扩大,特别是江宁曹家的人加入后,矛盾也就产生了。
一派坚定的认为,要继续写明。
而一派倾向于写自己家的家事。
曹雪芹作为主要的执行人,就处在这种夹缝之中。
尽最大努力,将这两派意见进行统一。
最后好不容易,妥协出了前八十回。
后四十回的创作,大家实在是谈不拢,项目就终止了。
所以《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丢失,而是压根没写。
没写的原因,就是甲方内讧,导致乙方停工。
到乙方去世,甲方都没有统一意见。
甚至,脂砚斋因为这个矛盾而解散。
简单来说,曹雪芹就是一个苦命的打工人,甲方永远不满意,他每天不是在改稿,就是在改稿的路上。
对于改稿的经历,曹雪芹还写了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对小说内容的总结。
但是我越看越像曹雪芹作为乙方的痛苦写照。
你们都说老子写的不好,你们知道老子写的有多难吗?
您想,你为一个项目苦苦工作十年,钱没赚到,受了一肚子气。
你甘心吗?不甘心,是不是得弥补下损失。
那就必须,让大家伙知道谁才是付出最多的人。
因此才有了: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番话!
言外之意,就是我才是最大贡献者,十二钗的部分是老子的心血,你们谁都抢不走。
因为付出的太多,更因为对自己作品的热爱,所以署了真名。
我也认为,《红楼梦》署名曹雪芹完全没有问题。
以上都是小宝基于《红楼梦》成书过程开的脑洞。
一言以蔽之,《红楼梦》是一个9-9-6打工人在甲方究极压迫下,创作出来的惊世骇俗之作。
里面是斗争的艺术,是妥协的艺术,更是一语双关,阳奉阴违的巅峰。
从下一回开始,我们正式进入《红楼梦》的故事环节。
为什么《红楼梦》开篇,不写贾宝玉,而是先写甄士隐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