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迎“六一”!“侨留守儿童”这样过节!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在东南沿海的著名侨乡仙游县,当地留守儿童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六一”。
小朋友在广州市儿童公园戏水消暑。 陈楚红 摄
为给侨乡留守儿童更多温暖的陪伴,仙游县侨联举办“爱在侨乡,呵护成长”六一关爱侨乡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在游洋镇梧椿村尖兵研学旅行基地,小朋友们体验了军营生活、素质拓展训练,还一起包了饺子。
在浙江青田方山乡学校,67名学生中有47名“侨留守儿童”,因此该校也被当地人称为“联合国学校”。5月31日,巴西中国浙江商会的华侨化身孩子们的“家长”,为他们送上节日礼物,帮助他们完成“微心愿”。
该校的朱晨睿今年10岁,他的父母长期在西班牙务工,自2019年后一直没有回国。当日,朱晨睿收到礼物就迫不及待地向身边的同学展示,“往年‘六一’都是爷爷和哥哥陪我过,这次有叔叔阿姨陪我过‘六一’,既有礼物还有美食,很开心”。
图为小朋友绘制心中的“向日葵” 郑玲莉 摄
此外,青田县委统战部组织青田县欧美同学会、留联会走进该县的仁庄镇小学,将“微心愿”定制礼包送到30名“侨留守儿童”手中,并且手把手指导他们绘制心中的“向日葵”,让他们在温情暖意中得到艺术的启蒙和熏陶。
在我国一些传统侨乡,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大部分都被寄养在祖辈家中,长年见不到自己远在海外的父母,就像一只离群的小雁,孤独而焦虑。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大量20岁出头的年轻人前往国外,经过多年打拼,他们站稳脚跟,并陆续进入结婚和生育阶段。但由于工作、生活等多重压力,他们无暇照看孩子,而国外高昂的育儿费用更让其望而却步。于是将孩子寄送到国内由老人养大,就成了无奈但经济的选择。
如何让侨乡的归国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减少海外父母的后顾之忧呢?各侨乡聚焦留守儿童成长,为解决“留守之难”献策。
“侨留守儿童”收到节日礼物 舒旭影 摄
近年来,青田县实施华侨新生代“培根”工程,如以“同心暖侨工程”为抓手,开展关爱华侨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并设立华侨留守儿童“爱心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等。
“对‘洋留守’儿童来说,政府的保障、关心很温暖,但他们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在青田县侨联兼职副主席、厄瓜多尔青田同乡会荣誉会长杨小爱看来,通过出台措施,吸引“进退两难”的华侨华人回国发展,是缓解“洋留守”现状的“治本之策”。
在浙江温州,七都街道成立了浙江省首个侨界留守儿童“春泥计划”活动基地——七都街道侨界留守儿童“快乐之家”,与温州市少艺校、鹿城民盟、温州大学社会工作协会等机构合作,共同打造美育项目,固定每周六下午为留守儿童开展各类美育、德育课程,为孩子们筑起了“第二家园”,也为海外拼搏的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在外华侨华人有80万人,分布在87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为全面了解侨乡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及心理状况,涵江区检察院与区教育局联合开展侨乡留守儿童家庭情况专题调研,向江口镇辖区9所学校发放2561份问卷,仔细梳理总结学生就读情况、监护情况等调查结果。
江西省科技馆的展厅里,一位小朋友在家长的引导下操作科学装置。刘力鑫 摄
“我们根据调查数据形成翔实的调研报告,梳理出侨乡留守儿童存在的法律意识淡薄、亲情缺失、监护不力等主要问题,走访相关职能单位研商会谈,研究提出了侨乡留守儿童保护机制框架。”涵江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肖剑兰表示。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涵江区检察院与区妇联、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制定《关于建立侨乡儿童保护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依据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对加强线索移送反馈、侨乡留守儿童被害人救助、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为构建侨乡留守儿童立体保护机制提供有力支撑。
当然,仅有社会关怀是不够的,归国留守儿童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只有父母与孩子多交流、对孩子多关怀,归国留守儿童才能健康成长!
素材来源:中新网、澎湃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法治日报等
这张照片,承包了我整个童年的笑点
6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华侨华人生活!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琼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