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非遗绝活,年轻人都在围观……
何青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有责任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花丝镶嵌工艺,是在多年前的英国街头。当时,何青的儿子在英国留学,她去探望。
在一个古董市场,何青发现了许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中国出口到英国的花丝首饰。在当地,这种来自遥远东方的手艺,已经成为外国人传情达意的信物。
而在国内,这种花丝镶嵌工艺品存量极少,了解这门传统工艺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我们不是不喜欢,是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门手艺,不知道老祖宗留下来的还有这么好的东西。”后来,有年轻人这么跟何青说。
也是有感于此,才更坚定了何青将花丝镶嵌工艺传承和发扬推广的信念。但她也清楚,光靠11平方米的花丝镶嵌工艺店,无论如何都实现不了自己的心愿。
好在,这两年,何青有了新的舞台——抖音电商。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讲解花丝镶嵌工艺,不到两年时间,何青的账号吸引了230多万粉丝,售出传统工艺产品超过20万件。但何青更看重的是,通过自己的讲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一门国粹文化。
何青正在制作花丝镶嵌产品(受访者供图)
1
缘于一场关于美的经历
何青今年58岁,镜头前的她,总是一袭旗袍,绾着发髻,看上去端庄优雅。作为北京人,何青说起话来字正腔圆,不疾不徐,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何青的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花丝镶嵌工艺。这种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的古老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错工艺。到了明代中晚期,花丝镶嵌工艺已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
后来,花丝镶嵌工艺被列入“燕京八绝”(玉雕、景泰蓝、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之一。
2008年6月,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何青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丝镶嵌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从小,何青就对工艺之美情有独钟。
读大学时,她学的专业也是机械加工工艺。而要追溯这种痴迷的源头,何青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奶奶。
何青的奶奶是满族人,一辈子都保留着大家族的教养,永远干净利落,始终戴着一对鎏金花丝镶嵌耳饰。
“我最早接触花丝镶嵌,就是从奶奶的首饰里,她用的银篦、梳子,都跟花丝镶嵌有关系,从小就觉得那是特别美的东西。”何青说。
包括到现在,何青喜欢穿旗袍、穿中式服装,也是受奶奶影响。她记忆中的奶奶,就一直穿大缅裆裤、斜襟大褂。奶奶给何青讲的最多的就是,不管怎样,都要美,都要体面。
身着中式服饰的何青(受访者供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成绩优异的何青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
但何青对花丝镶嵌工艺的迷恋丝毫没有削减,寒暑假一到,她就蹬着自行车去故宫、去北京白孔雀艺术世界、去王府井的工美大厦,只要是有“燕京八绝”的地方,她就去观摩、研究,一呆就是一整天。
北京许多古玩地摊前,也都留下过何青的身影,在地摊上,她淘到不少好玩意儿。
到了1993年,教书7年后,何青做了一个在当时可以算是“大逆不道”的决定,她辞去了大学的教职,成为一名在当时不受待见的个体户。
没错,多年的积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何青做的是买卖中国传统工艺品。
如果从那时开始算起,到今年为止,何青在这个行当里摸爬滚打了整整30年。
30年浮沉,何青从个体户变成了外贸商,从外贸商变成了名满京城的收藏家,又从收藏家变成了非遗传承人……岁月流转,角色变换,但始种不变的,是何青对花丝镶嵌工艺以及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的热爱。
2
传统工艺国内外境遇“冰火两重天”
刚下海那些年,国内对传统工艺品的消费并不旺盛,在国外却是另一番景象,“好东西大都掌握在外贸商手中”。
非但如此,又过了几年,国内的花丝镶嵌工艺进一步走向了衰落,不过,当时的何青还没有预料到这一点。
当时,何青曾央求外贸商把货卖给自己,但也只能拿到一些外贸尾单。
既然如此,何青就选择加入其中,走出国门第一站,她去了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回来后,何青立马搜罗了一大批花丝镶嵌工艺产品和其他种类的中国优秀工艺产品,打包了整整27个大箱子,
这些货品运到巴基斯坦后,大受当地消费者欢迎。短短三个月,何青便把手里的货物销售一空。
那一趟下来,何青赚了20万。
要知道,辞职之前,她一个月工资是150元。
常年游走在海外,何青见识到了发达国家消费者的购买力,也领略到他们对于美的鉴赏力。
但时间久了,经由她的手卖到国外的中国工艺品越来越多,何青也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做一件错事。
“我为什么不可以把好东西留在中国?”她问自己。
1996年,何青结束了海外生意,在北京西四羊肉胡同开了一间不足11平方米的花丝镶嵌工艺店,取名为“大方元”。
这件小店面,成为何青传承花丝镶嵌工艺的起点。
当年,羊肉胡同是著名的珠宝一条街,但卖花丝镶嵌工艺品,大方元是独一家。那个年代,大多数国人不知花丝为何物,消费热潮更是无从谈起,足金、钻石才是最流行的硬通货。
尽管如此,何青还是硬撑着,把小店经营下去。
2000年的一天,几个花丝镶嵌老师傅聚在何青的店里长吁短叹,他们都是通州一家国营花丝镶嵌厂的职工。何青很快就听明白了,1500多人的厂子要倒闭了,老师傅们马上就要面临下岗失业。
听到这里,何青直奔通州,找到那家工厂。
当时,工厂库房里堆满了工艺品,但这些工艺品即将被入炉融化,拿去抵债。何青哪能受得了好东西被这么糟蹋,当即决定全部买下。
尽管工厂开出的条件十分苛刻,何青还是说服丈夫,把本打算用来买房子的钱,全都砸了进去。
直到今天,何青也不清楚当时那批货总共有多少件,但只记得一个数字:总重1吨。
“平时在地摊上只能看到一两件,在那里,我看到成吨的东西,那种震撼无法形容。” “那些作品都是当年出口到欧美的,有一些是还没有做完,或者做出来还没来得及出口的,我全部给他收了。这些东西带着时代的印记。”
何青还记得一个插曲。
多年之后,她偶遇一个广州的朋友,他告诉何青,自己当年买了早上10点钟到北京的机票,也想要买那批工艺品。但等他到北京后才知道,已经被一个姓何的女士买走了。
“我是那天早上6点钟和工厂把这事儿定下来的,就隔了几个小时。”何青说。
过了这么多年,那个朋友还是意难平,“如果没有你,这些东西就是我的”。
何青告诉他:“不管你的还是我的,只要这些东西能整体保留下来,能够留在这就好。”
也是这批数量庞大的花丝镶嵌工艺品,给何青开启了一段新的历程。
3
“花丝镶嵌是我生命的全部”
现在,不拍短视频、不做直播的时候,何青最喜欢把时间花在琢磨自己的花丝藏品上。
在密云的一片厂区里,何青有一个三层楼的库房,里面存放着她三十年来的全部收藏,其中以花丝镶嵌工艺品为主。库房里究竟有多少件藏品,何青同样不知道,她又用了一个计量单位来概括:3吨。
在库房里,何青把自己收藏的花丝作品拿出来,挨个做笔记。
“不同的作品用的什么手艺,这个手艺用多粗的丝;这件作品是什么时候收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何青希望给每一件藏品,都建立专门的档案,尽管这是一项浩大到看不到尽头的工程。
何青整理花丝镶嵌产品(受访者供图)
作为花丝镶嵌代表性传承人,何青对这门工艺早已如数家珍。她对花丝镶嵌工艺的研习,正是始于23年前包圆的那批花丝镶嵌工艺品。
当年,何青收购的那批货,很多都存在破损、变形、变色,就需要修补、修复。
“很多都是残件,就是拿簸箕端回来的,要一点一点分拣,是巨大的工作量。”
但当时的何青无从下手,她干脆把工厂的老师傅们也请了回来,自己跟着他们从头开始学习这门手艺。
“通过修复,让它们恢复原有的面貌,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何青说,对她来说,花丝镶嵌就是自己生命的全部。
而在学习、修复这些花丝作品的过程中,何青也开始思考,曾经无比辉煌的花丝工艺,何以变得如此没落?
何青觉得,其中有经济方面的原因,毕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花丝镶嵌工艺品被大量用于出口创汇的时候,中国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
“当时我妈一个月工资38块钱,一个花丝胸针卖100块钱。”何青说。
再一个,何青觉得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断层。
“那时候的年轻人不知道什么叫‘燕京八绝’,对这些东西没有概念。”
何青分析,由于经济水平和认识水平都不高。
“所以当上世纪九十年代欧美经济出现下滑时,国内订单就没了。而国内市场也没有对接好,这才导致连1500人的工厂都面临倒闭。”
但何青坚信,花丝镶嵌工艺的没落,并非因为这门工艺本身不好。
凭借着这份笃定,何青在学习花丝镶嵌工艺的同时,也想让更多人认识这门传统手工艺。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花丝镶嵌传承下去。
“老北京现在会做的不超过 50 个人,像我这岁数都是年轻的。”
随着年纪增长,何青逐渐意识到一种责任感,“等我没了,这手艺我交给谁?”
5
在抖音电商打开传承的新路径
何青的担心不无道理。
这些年,有许多想跟她学习花丝镶嵌工艺的年轻人,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原因也很简单,干这个没“钱途”。
曾经有个小伙子悟性极高,何青也想花心思培养他,但没过两年,小伙子买了辆货车跑长途去了。
“花丝镶嵌特别需要传给年轻人,别的年轻人我抓不住,抓我儿子我是抓得住的。”
经历过一次次失望后,2021年,何青打起了儿子的主意,她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衣钵,把花丝镶嵌传承下去。
当时,何青的儿子刚从英国留学回国,正面临继承家业还是出去找工作的选择。
“思来想去,儿子跟我说,接班可以,但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得照着他的思路来,第二是他怎么说我配合做。做不到这两条,他就出去自己找工作了。”
面对儿子提出的条件,何青只能答应。
自己做了接近30年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花丝镶嵌生意,何青心里明白,这个行当的确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而年轻的儿子,正好可以弥补自己欠缺的新思维。
何青的儿子首先提出在抖音开设一个账号,用电商的方式盘活中国传统工艺。但这个想法遭到何青的强烈反对。
“说实话,我以前觉得抖音就是一个娱乐APP,我自己从来不看,我连看电视都觉得是浪费时间。”
何青笑着说,所以,当儿子提出注册抖音账号时,她告诉儿子,“做点娱乐的可以,咱家这东西在那上面可没人看、没人买,也没人听”。
但何青的儿子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再加上母子俩有约在先,于是,2021年10月,“何姐聊收藏”的账号正式诞生。
“儿子跟我说,就聊您知道的东西,就像平时给我讲的一样。”
但何青还是担心,“我给你讲你都不爱听,抖音上的人能爱听吗?”
何青开通抖音号@何姐聊收藏 并入驻抖音电商(受访者供图)
直到第一条视频发出后,看到“看的人可多了,点赞的可多了”,何青才相信,原来这个平台是真的靠谱。
在短视频中,何青什么都聊,聊工艺品,聊服饰,聊珠宝,聊民俗……但核心只有一个,就是花丝镶嵌工艺。
在2021年11月初发布的一条视频中,何青聊到了当年在英国文物市场的见闻,还聊到从英国带回来的一条花丝工艺制作的活节小鱼。
那条视频收到了超过10万点赞量。
后来,何青又开始尝试直播带货。
她还记得第一次直播的情形,晚上10点多,“大晚上的,也没化妆,这哪行啊?”
结果,刚一开播,“跳出来1500多人,把我吓一跳”。
直到下播,直播间人数也没掉过,还一直往上涨。
“从那以后,我才觉得,之前对抖音的看法太片面了。”
何青通过直播讲解花丝镶嵌工艺(受访者供图)
当然,自从在抖音电商开设店铺后,粉丝们的消费热情也让何青大为惊叹。之前,她觉得,自己的藏品能卖到自己的孙子辈儿,但现在看来,连儿子辈儿都卖不到。
“如果早有抖音的话,花丝不至于没落到现在这种程度。”何青感慨说。截至目前,何青通过抖音电商销售的产品已超过20万件。
“我以前一直认为线上是虚无缥缈的,尤其是花丝镶嵌工艺品,拿不到东西,没办法欣赏它的美。但后来我发现不是这样,线上传播能力和推广能力比线下大很多。”何青说。
更重要的是,何青发现,在抖音平台上,有许多年轻人是出于兴趣和对花丝镶嵌传统工艺的喜爱而看她的视频。
“看到他们那种热情和专注度,让我特别有事半功倍的感觉。”
何青说,只要年轻人愿意听,愿意学,自己就愿意教。在推广花丝镶嵌工艺这件事上,何青不遗余力。
也正是因为何青的努力,才被抖音电商“看见手艺计划”关注到。6月初,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前夕,“看见手艺计划”推出“焕新非遗”活动,携手十余位非遗传承人在平台介绍传统技艺,分享非遗故事,何青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老北京仅存的50个会做花丝镶嵌工艺的手艺人是一粒种子,何青希望,能借助平台力量,在这粒种子的基础上,种出一片树林。
“喜欢学的人多来学一点,多知道一点,这门手艺就能接上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