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为什么要现场观看数学决赛?
为更多的「韦东奕」们搭建舞台、拍灯转身。
文 | 佘宗明
马云,又见马云。
就在昨天,「马云再现杭州」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
作为赛事发起人的他,现身2023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简称「阿里数赛」)决赛现场观赛。
这很马云:这些年来,他一直关注着基础科学。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说过:「基础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使我们‘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也是所有应用的基础。如果不能对基础科学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认识,不能抽象出一个更高的理论体系,那我们的应用走不远也走不深,更谈不上领先。」
从马云的几次公开发声看,他跟王怡芳的想法有些相通。
而在浩大的基础科学中,马云选择的切入点,是数学。
他曾用一句话来阐释数学和基础科学的关系:数学是「无用之用」。
01
上个月,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举世瞩目。
更早之前,ChatGPT问世,引爆了世人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注热情。
问题来了:神州十六号和ChatGPT,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对航天航空、AI两大前沿科技领域合并同类项,不难发现,它们都用到了数学。
数学有什么用?不少人难免会生出这样的疑问:在生活中,小学、初中学的简单加减乘除,对大多数人已经够用了。
但对于社会技术变革、国家科技攻坚而言,数学的重要性不该被低估。
如果说,基础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那数学就是基础科学的基础。
没有艾伦·图灵和冯·诺伊曼等人提出的计算机理论支撑,没有克劳德·香农的信息论、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和现代密码学启发,哪有今天的智能手机?
没有土耳奇数学家阿勒坎的极化码,也难有华为的5G通信技术。
而这些,都是数学奠基的。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无处不用数学」。到了今天,几乎所有重大科技进步,包括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都与数学的发展有关。
如今不少科技圈人士言必提到的「算法,算力,算量(数据)」,也都离不开一个「算」字。
曾自嘲「高考数学考1分」的马云,对此就有清晰洞见。
4年前,马云曾表示:「数学的用处是无用之用,数学学的是不同之同。」算是隔空致敬了庄子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02
就在昨天,本年度阿里数赛的决赛打响。
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685位选手,从5万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晋级时长8小时的终极对决。
马云来到杭州的赛事现场,与命题组老师交流数学心得,并与全球决赛选手连线。
马云这两年深居简出、很少露面,却偏偏去数学比赛赛场观赛,足见他本人对数学的在乎,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起阿里数赛来:
今年已是这项赛事连续第5年举办,5年来,累计吸引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5万人参赛。
赛事不设考场、不立门槛、不讲学历,参加的有全球顶尖高校数学系学生,也有快递小哥,有中小学生,也有乌干达乡村教师。每年奖金额度(400万)超过「数学界诺奖」菲尔兹奖。
题目兼顾了趣味性与专业度,考题多取自生活场景,历年考题内容涉及拧面圈做面条、蚂蚁森林种树等,解题需要用到拓扑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等数学知识。
今年代表组委会向全球发出参赛邀请的,是著名华人数学家张益唐。组委会率先向全社会公开了一道没有答案的赛题:「用数学方式讲述你和数学的故事」,吸引了两千多人答题。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试题。
从面向普罗数学爱好者的预选赛,再到高水平数学研究者晋级的决赛,阿里数赛对于数学的普及力度是前所未见的,大量的新生代数学家,通过数赛走向更大的舞台。
被誉为「数学大神」的韦东奕是首届金奖获得者。凭借发展了预解估计方法和波算子方法等,他还获得了阿里达摩院设立的另一个专门资助青年科学家的奖项——青橙奖。
金奖得主姚远与银奖得主张盛桐,本科阶段就联合攻破了困扰数学界70多年的难题——高维空间等角线数量最大值问题,成果发表于数学四大顶刊之一的《数学年刊》。
赛事能否发掘更多的「华罗庚」?这位世界级数学家,原本只有初中文凭,但他热爱数学,全程自学,最终破解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等难题。
在顶尖水平之下,很多数学「发烧友」也迫切需要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
天津95后快递小哥孙金元是个数学迷,他曾经沉迷在欧拉常数里,用两周时间证明了与欧拉常数相关的13个公式,凭实力赢得了同行认可。他说「数学给了我在孤独生活里前行的勇气」,如今他又在努力攻克黎曼猜想。
虽然他这次参赛没有入围决赛圈,可这场赛事已经为他点亮了一盏灯。
阿里方面说,办赛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大众对数学的热情,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基础科研和数学人才培养。
抛开官方说法的严肃性,可以这样理解这场赛事:给需要平台的人以平台,给坐冷板凳的人以支持。
03
立足的是数学,着眼的是基础科学——这场赛事是阿里在推动基础科学进步棋盘中的落子。
基础科学的「基础」,指向的不是底端价值,而是奠基作用。
不得不说,在「抓基础」的重要性研判上,马云体现了老师的本色。
他认为,基础教育很重要,教育资源要向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倾斜,还要向基层、向乡村倾斜,所以发起了乡村教师奖。
他认为,基础科学很关键,还特别强调了数学的价值,随后就发起了全球数学竞赛。
▲马云与部分入选阿里数赛决赛圈选手交流。
「基础科学进步了,年轻人进步了,社会进步了,这就是我们的进步。」是他的判断。
关于全球数学竞赛,有个不容忽略的背景是:
2018年5月,马云走访了以色列,那次走访让他感慨万分。
那之后没多久,他在全国科协大会上的演讲中专门提到了这点:
「以色列没有国内市场,也没有自然资源,但被逼出了独特的科学技术,搞出了研究。中国有强大的市场,更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项目。企业的利润未来一定来自于技术创新,而不是市场规模。」
他断言,未来三十年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时代,越是在快速发展的应用时代,越是要注重基础科学的研究。
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探索,通常被视为国家崛起的发动机。
只不过,相比于应用科学的遍地开花,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的提升空间依旧很大。
这与基础科学本身的属性有关。纯科学研究不以应用和产业为目的,也意味着其不能被估值,也很难拿来致富。麦克斯韦到1879年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电子理论、电子方程到底有什么用;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在30年内无人问津。
基础科学研究,不能快速带来经济效益,还要投入巨大资金,这是事实。
可基础科学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头,想要破解卡脖子难题就得发展基础科学,也是事实。
事实还一再证明,只有在大大的基础科学花园里挖啊挖啊挖,种大大的种子,才能开大大的花。
04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科学方面也持续加码发力。2021年,我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中基础研究经费为1696亿元,比2020年增长15.6%,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到6.09%。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
基础科学研究是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投入,也需要社会参与。
王贻芳院士就说:「我国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中,基础研究投入所占比例很小,约为发达国家所占比例的1/3。我们应进一步重视基础科学,加大基础科学研发投入。」
这类「投入」,也包括有能力的企业去搭建多元化的支持平台。
头部企业通常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具备很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的价值无可替代。
阿里举办全球数学竞赛,展示了头部互联网平台在助力基础科学研究上的自觉。
诸如此类的赛事或盛会,无异于往基础科学研究这个「发动机」里添加「润滑油」。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田刚就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是中国企业独立举办的第一个数学大赛,对于激发大众的数学热情、推动数学教育和中国数学的发展会有重大作用。」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试题。
用数学大赛点燃更多火种,也是助力基础科学研究的星火燎原。
从去年起,阿里还联合北大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发起了「怀新奖」公益项目,专门发现、鼓励和支持基础教育阶段的优秀数学老师。
这显然也是为科技树的繁盛输送「养料」、厚植「土壤」。
这些公益项目丰富了企业社会价值的意涵:说起企业社会责任,有些人首先想到的,仍是捐赠。阿里们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做出许多短期未必显山露水但长期有社会价值的事,未尝不是在创造增量的社会价值。
05
回到基础科学的议题上,提到基础科学研究,不少人会想到以色列。马云5年前发起全球数学竞赛,也曾受到以色列的启发。
以色列原本拿到的,是一手烂牌:资源匮乏、地域狭小、强敌环伺。
可凭着基础科学研究与持续科技创新,这片弹九之地如今业已成为世界高科技创新企业最兴盛的国家,高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超过6000家,人均拥有创新企业数目居世界第一,在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数目仅居于美、中之后,超过欧洲国家的总和,科技对GDP的贡献率常年在90%以上。
明明建立在沙漠上,却依靠先进技术变为水资源大国的故事,更是现代农业领域教科书级的案例。
就目前看,以色列是中国的镜像——死磕基础科学研究,也是中国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我们需要在「实用」的应用科学上固优势,也需要在「无用之用」的基础科学上补短板。
这急需更多的科技领军企业成为「出题者」,助力那些有志者在「答题」中燃起攀登科学高峰的兴致,也带动更多人重新发现基础科学的价值。
某种意义上,出题本身,亦是作答。
✎作者 | 佘宗明
往期精彩回顾
©
敬请关注
并设星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