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里搜 “改天”,看看你曾被多少人敷衍
前两天刷到一条评论:
说在微信聊天里搜“等我”,会收获满满的爱意。
下面回复,你试试搜“改天”。
数了数自己的,18组对话中出现过30次。
忽然就想起黄伟文的那句词,改天去巴黎,谁知改天没有巴黎。
今年五一的时候,大学最好的朋友说要来看我。
毕业这些年,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最后只在对方生日那天发几句祝福,然后补上一句,改天有机会找你玩。
改天改了很久,一下子就是七八年。
知道她五一要来,整个人开心得不行,每天问她想去什么景点,口味跟上学那会儿是不是一样,又开始跟她分享起生活里的琐碎,办公室的同事都知道我有个好朋友五一要来。
改天兑现的时刻,往往掺杂着很多激动和快乐。
但现实却事与愿违,五一出行的人太多了根本抢不到票,决定放弃的那天,我们相互安慰着对方,说的还是那句,没事儿下次再来,日子长着呢。
话总是说的圆满,可说的人和听的人都知道,改天是遥遥无期的一天。
成年人的世界,最忙的一天是“改天”,最远的一次是“下次”,所谓来日方长,可能就是在此别过,相忘江湖。
有些改天是没有以后的。
我跟前男友在分手之前,就堆积了很多“改天”。
他喜欢摄影,我们约好出去玩要带相机拍照,夏天时说改天去颐和园看荷花吧,冬天又说可以去后海滑冰。但实际上,夏天怕暑热所以宁愿躲在家里,而冬天也会觉得下雪再去出片更漂亮。
还有散步时路过的串店,刷微博时收藏的攻略,标记的热映影片,大都出现在微信分享里,后面永远接着“找时间一起去”“改天我们看这个”。
直到分手,那些对话里的改天也始终没能兑现。
或许说出改天的人也曾认真畅想过重逢跟浪漫,可时光从来不等犯懒的家伙,没有立刻马上去执行的爱情,必定要承担无疾而终的风险。
我们在改天上摔到很多次了,却依然依赖着这样的借口,然后在回忆里为轻飘飘的约定流着后悔的眼泪。
小时候想要去见谁,会直接去对方家楼下等,会坐着绿皮火车横穿好几个城市,可长大并没有让我们学会言出必行,它把所有推迟都藏在了字里行间。
跟朋友攒了很多次聚会的约,却谁都没有机会喝上迟到自罚的三杯;
跟家人攒了很多次今年一定回,却总也抽不出时间陪父母多吃几顿饭;
跟喜欢的人攒了很多次旅行,也始终没能在太阳升起前看一回日照金山。
甚至在生活中,我们也不会一本正经地问对方改天是明天还是下周,更不会在过去一些时日之后重新提起,还约么,见一面吧。
心照不宣的“改天”似乎成了某种默认,默认在承诺的当下,准许了这种敷衍的发生,于是对方的满怀期待就在时光里慢慢消失了。
含蓄的说话艺术是为应对松散关系而存在的,它不该成为表达爱和感情的绊脚石,更不该变成没有后续的空白幻想。
一直觉得,赴约是世界上顶浪漫的事情。
每一次赴约,都离不开怀揣热情,把此前的美好描绘一一落实的心动。
你总要认真对待那些把我们牵绊在爱里的人事物,才会真的明白,什么叫值得。
所以啊,别改天了,爱就在今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