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布林肯需要带回美国的三道题

布林肯需要带回美国的三道题

公众号新闻


点击上方蓝字“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即可订阅

  


6月19日,习近平主席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在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提到,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


会见的地点呼应这句话的深远意味。此次会见是在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时,中方领导人就是在这里接见的他,福建厅由此见证了中美关系的历史时刻。


中美建交后的40多年间,中美一直在寻找相处之道,如今,中美关系处在一个关键节点,需要就对话还是对抗、合作还是冲突作出选择。


拜登政府内阁官员的首次访华之旅已经结束,但是对于美国而言,理解中方的关切和立场并转化为行动,才刚刚开始。



此前,美国一边说要合作,一边制裁中国企业;一边说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一边拉起小院高墙,折腾了大半年发现收效甚微。



在下半年,美国面临的最大难题莫过于说一套做一套已经行不通。如何重新找到和中国相处的工作路径,至关重要。



这次布林肯访华,中方对当前中美关系,作了一个清晰的判断: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的最低谷。而导致这种局面的,正是美国对华的错误认知。

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美国对华错误认知的结果,就是将中国定义为“最严峻的竞争者”,说白了,就是威胁。

在会见布林肯时,习近平主席明确强调:

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都是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民,都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两国之间存在的共同利益应该得到重视,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都是机遇而非威胁。

不把中国当威胁,就是中国给美国下半年处理对华关系划定的第一条红线。

这对美国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前,在跟大国互动时,美国一直遵循着一个简单粗暴的逻辑:国强必霸,因此实力水平一旦超过美国的心理界限,就要打压。

在美国的认知逻辑里,世界上只有两种国家,一种是朋友,一种是敌人。

当年,对经济有赶超势头的日本,美国一改此前对日态度,迫使其签署“不平等条约”,一边通过“301调查”和关税惩罚,阻碍日本的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一边构陷东芝,打掉了日本高科技支柱性的大企业。

在欧洲,从科索沃战争到如今的乌克兰危机,美国屡屡挑起事端,坐收渔利;而对欧元的长期压制、对法国阿尔斯通这些高科技企业的绞杀,美国更是毫不手软。

美国在这些国家积累了很多打压对手的经验,反过来让美国更加认定,打压对手,就是维持自己地位最有效的方式。

然而,一个人的优势,也会变成弱点——越强,就会恃强,就会让人忽视其他因素。

过度崇信所谓“实力的地位”,导致美国看其他国家,要么是“听话”的盟友,要么就是对自己有威胁的敌人,再想象不出第三种方式。

所以,看到中国,美国更紧张了。

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杨洁勉跟谭主聊起其中的原因,“美国很难以接受一种不同的信仰、政治理念、社会制度的成功。而且,中国的成功给想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借鉴和选择。这都是以前所没有的。”

美国一直拿国强必霸的模板来镜像中国,在用西方传统大国走过的轨迹来误判中国。只是,经验不等于真理。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明白——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中华民族遭受了那么多苦难与打压,打倒我们了吗?


美国如果真的想跟中国交流,就必须找到正确相处之道的工作路径,这是底线,而不是条件。


跟美国的盲目自负不同,中国对关系的认知是更丰富的。


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一句话,布林肯确实应该放在心上:大国竞争不符合时代潮流,更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面临的挑战。


什么是时代潮流?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经跟谭主聊起,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的特殊:


上个世纪,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是殖民地,除了少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其他国家几乎没有发言权,而今天西方国家约占全球人口的13%至14%,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85%,并且现在它们越来越能够代表自己行事,独立思考——我们的时代正在被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所定义。世界第一次出现了由多数建立全球秩序的可能。


在多数国家共同参与的全球秩序下,大国理应是平等建设的一份子,而不是走向对抗博弈,给世界带来灾难。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中国,也不同于美国曾经打压过的任何一个国家。



美国,也应该重视这样的变化。现在中美关系已经来到了“最低谷”,但如果美国继续用打压、威胁的方式来针对中国,中美关系还有可能继续螺旋向下,这对中美和世界都将是不可承受之重。


美国,要抓紧时间调整,找到正确的对华定位。



有了正确的对华认知和对华定位,美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有正确的对华行动。


关于这一点,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指出,同样,美国也要尊重中国,不要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任何一方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对方,更不能剥夺对方正当发展权利。


这是中国给下半年美国对华工作,划定的第二条红线。


通过剥夺对方正当发展权利来实现自己所谓的“发展”,这是美国在过去200多年中形成的发展路径。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经济遭到重创的美国,被两个数据刺激了神经: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取代美国,成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美国一双眼睛就盯紧了中国。


2013年,习近平主席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访美时,曾对中美关系作出这样的表述: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然而,美国却从自己的东、西海岸放眼望去,一边提出了“亚太再平衡”,一边挑起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矛盾。


就在几乎同一时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而对于中国提出的这个新的方案,美国态度冷漠。


2015年-2016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提及100多个潜在合作领域中,对“一带一路”也只字未提。


在美国置之不理的时候,“一带一路”,却迅速找到了热情的合作伙伴。


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沙特、埃及、伊朗等国,都把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跟“一带一路”对接。


跟美国不同,他们看懂了中国的方案,是在给世界创造增量。


2015年,中国再度邀请美国加入亚投行,但这一次,美国不仅拒绝,还力图反对其盟友加入,同时就在加速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亚太自由贸易圈中排挤中国的图谋,已在暗中酝酿。


刀刃向外的一刻,美国对中国的误判,开始一发而不可收。


上届美国政府就任后,美国对华彻底转向对抗。


特朗普发起对华贸易战,到2020年5月,疫情影响浮现前,美国制造业PMI就跌至金融危机后最低点。


等到拜登政府时,“重振”美国,已不再是对自己做“加法”,而是对世界做“减法”,遏制中国,同时也在压缩别人的生存空间。


最近,拜登政府开始提“去风险”的概念,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在吹风会上反问,美方说“去风险”,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风险?风险来自哪?中国向世界注入的是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怎么就成了风险?


不管怎么包装,美方的“去风险”还是“脱钩断链”,本质是“去中国化”,最终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不仅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还会伤及自身,拖累世界。


与此同时,拜登政府还联合盟友,推出了名目繁多的全球基建计划以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国财长耶伦追着中国的脚步,跑遍了中亚、中东、非洲,一边构陷中国的项目是“债务陷阱”,一边开出自己的空头支票。


但2022年,还是中国驻美大使的秦刚就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这些区域应该成为国际合作的大舞台,而不是大国竞争的角斗场。放眼世界,莫不如此。


一句话,显现了中美思考问题的维度之差。也是这样的差异让美国想不通,跟中国的相处,问题出在了哪儿。


国际问题学者郑永年把美国对华的心态,总结为“集体恐惧感”。


集体恐惧感,侵蚀了美国的耐心,但创造增量,需要时间。当下一决胜负,只能让美国在短期存量博弈中,陷入自我消耗。


但中国,是有耐心的。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第10年,是亚投行成立第8年。


现在,亚投行已经成为规模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多边开发机构,56%融资都是气候融资。


不久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与此同时中国还向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递交了中国加入该协定的一份交流文件,而它的前身就是美国主导的TPP——只要规则公正,连接与发展的机遇,中国都会把握。


朋友遍天下,是因为中国人看待自身与其他国家发展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整体的。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


当整体增量的空间凿深拓广,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有了超越“你赢我输”的可能。


习近平主席从“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发展”到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的表述变化,也正是“做加法”,超越零和博弈的体现。


美国要发展,但不能剥夺其他国家的发展权利。这是让中美关系止跌的第二条底线。


美国在逻辑的“死结”里打转,像一只二维平面上的蚂蚁。


这个“死结”,怎么拆?


杨洁勉跟谭主交流时,把美国的症结总结为“自恋的历史观”:


美国今天的地位,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有他成功的道理。但任何事情物极必反,美国就没有想到或者看不清楚,人类和国际社会的前景永远是波浪式的,有起有伏,是在不断地打破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取得了前进的动力。美国一直在标榜他们的一切是最好的,而且是永远最好的,这是很可笑的,世界上哪有绝对的事情?


美国建国的历史非常短暂,只有短短247年。在短短2个多世纪,美国抓住了很多机遇期,才有了今天在全球领先的地位。


但这同时也给了美国一种短视的误区,以为可以一直把领先保持下去。


而历经五千年治乱兴衰,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能从历史的曲折变化中,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穿越时代、历久弥新的存在。


文明与历史,就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底气。


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双方必谈的问题,也是花时间最多的问题。


布林肯结束访华行程当晚,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向中外媒体吹风。吹风会现场,杨涛表示,美方现在还有一个动向,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一中政策”相关联,作为“一中政策”的核心内容。


之所以强调这个动向,是因为,在某些美国人眼里,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将台湾“和平分裂”。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干涉。美国打“台湾牌”背后,是妄图改变中国的体制与道路的念头,这甚至是对中华文明的挑战。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民族复兴而解决。中国的发展与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走自己的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中国的道路与制度,都将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杨洁勉在与谭主的交流中提到,美国有一种“天命论”的优越感,认为世界上只该有一种道路,所有国家都应该按照美国模式来发展。


但美国改变不了中国,此前,在与习近平主席的多次沟通中,拜登总统都做出承诺,美方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在习近平主席会见布林肯时,布林肯也再次表示,美方遵守拜登总统作出的承诺。


听其言,观其行。美国,要说到做到。


布林肯回去后,有两个细节,应该时时想起:


在习近平主席会见布林肯的大厅,圆桌中央摆了一排盛夏的荷花。“荷”与“和”读音相同,和平和睦原本也应是两国人民交往的应有之义。


而在习近平主席背后,是一幅画着武夷山的大型画作,武夷山,面向的是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



历史大势,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无论如何,布林肯访华,对于中美关系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


如何能够把握这个机会,布林肯或许应该仔细想想中方的话。让这趟没白来,是美国政府下半年要重点思考的事情。


(文章来源:玉渊谭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绿卡回美护航包:让每个客户安全回美!秦刚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美国官员披露布林肯中国之行成果:双方同意增加两国航班!布林肯刚走,美国放出历史性消息,中方无语至极!小说:兰欣语乌茶 19无题丁辰灵:基辛格回美密会布林肯,美国真心要调整对中政策吗?秦刚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中国甩脸美国骂,布林肯访华为何各方不讨好?秦刚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狗子捡到纸团硬要带回家,被主人阻止还假装丢掉…心眼好多红楼闲话-宝黛钗凤的星座秦刚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双方同意鼓励扩大两国人文和教育交流王毅会见布林肯,对美方提三个需要布林肯访华与美国政坛博弈四月自驾早报|上海发生地震,地震局回应;五个女博士品牌因广告被罚40万;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日期确定;比尔盖茨抵达北京美国务院透露布林肯访华三大目标,如何衡量访问是否成功?大模型时代的三道鸿沟:数据、成本与想象力回美纸(AP卡)和回美证(Re-Entry Permit)有什么区别?如果要紧急离境应该如何加急?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新消息:秦刚同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正式会谈!【老键曲库】Somewhere in Time piano rendition by Roy Tan没有回美证究竟是半年还是一年需要回美国呀?|移投路群问答刚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北京!美国国务院释放重磅信号美联储:暂停加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访华;人社部:我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丨早报美国与巴新签署防务协议 布林肯:将扩大巴新防务能力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丨现场视频布林肯访华,其实是美国害怕了!晚间重磅!美国国务卿访华日期定了!布林肯缘何着急访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的声明:​​布林肯国务卿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英国华府消息|美国再次表示布林肯想在条件允许时访华详讯: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国务卿布林肯开启两天的访华行程|首席资讯日报布林肯终于踏上“中国的路”,意外惊喜,他值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