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是最好玩的职业之一
中国社会对作为职业的科学研究有很多误解。
其中之一是误认为科学研究特别辛苦。
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一批不懂科学的写手胡编乱造,把自己理解科学的困难投射到科学家身上。也因为一批在中国扮演科学家的科技边缘工作者给自己涂脂抹粉,因为是扮演科学家,所以涂脂抹粉的时候涂错了而不自知,为真科学家所笑话,但是,这些伪科学家的苦难扮相造成了中国社会对科学的误解。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玩”,好听点叫“智力乐趣”。
科研需要动脑筋(对有些人来说)、认真努力、花一定时间,都不是辛苦,而是乐趣的一部分。如果单纯投入长时间就能得到重要科学发现,那不叫“刻苦”,而是“幸运”。
正如:喜欢吃糖的人不会到处抱怨拨糖纸的时间;喜欢硬糖的人不会抱怨牙齿不高兴;喜欢软糖的人不会抱怨粘牙。
长期以来,科学研究得不到社会支持而是个人爱好。社会之所以支持是因为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对社会有用的成果。
科学研究的职业化在中国不过百年而已。
大部分科学研究,既不能进入教科书、也不能对社会有实用价值,仅仅是科学界自娱自乐、研究者晋升/吃饭的材料。但社会需要支持足够大的科学界才能产出少量有用“成果”,这是社会必需付出的代价。不可能把五六十年代的全国各地的农业大学都关了,只支持湖南安江农校的袁隆平一人。因为他的产生、他的培养、他的工作是千千万万当时农业界的结晶。
通常情况下,对科学家来说,科学研究实际上是世界上最轻松愉快的事情。因为,科学家自己在玩,而社会还给予中产阶级的生活条件让科学家尽情地玩:享受智力的乐趣。
对那些“成功地”混迹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批科学边缘工作者来说,做一些没有科学意义的事,居然可以扮演科学家,弹冠相庆互相带上“鸟羽花翎”,就可以把上上下下哄的团团转。因为中国社会对科学的误解还不少,中国的科学结构还有很多庸才当道。
所以,无论是真科学家,还是伪科学家,在中国都活的特别滋润。
而伪科学家专门对社会哭爹叫娘,说自己多么辛苦,一方面是为了扮演科学家,一方面是为了剥削年轻的学生和年轻的科学工作者,还不能排除他们这样哭爹叫娘是不是因为担心更多人加入科学界、轻而易举超越他们的庸才科学,从而可能揭穿其客串的本质。
终有一天,中国社会普遍了解科学的本质、并建立能够区分真假科学家的结构。
(本文不是劝业文章,不喜欢科学的人不仅应该远远离开这篇文章,而且应该远离“饶议科学”。科学界的真科学家也没人欢迎你,只有伪科学家会欢迎你去做其奴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