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峰会上,欧盟避免"惹恼中国"
► 文 观察者网 杨蓉
当地时间6月29日起,为期两天的欧盟夏季峰会正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28日称,在此次关键峰会上,“中国成为焦点”。
“别惹恼中国!欧盟准备缓和与北京的争端”,“政客”新闻网欧洲版28日以此为题披露,根据其看到的闭幕声明草案,欧盟领导人预计将在对华外交政策上“降温”,以继续同中国这个经济大国接触。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报道截图
根据公布的议事日程,本次峰会设置的议题包括乌克兰局势、经济形势、安全与防务、移民政策和对华政策等。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27日在给与会国领导人的邀请函中提到,此次峰会将是一个“重新确认”欧盟对华统一立场的机会。
半岛电视台称,欧盟27个成员国常常在处理从移民到补贴等一系列内部问题时难以达成共识,在外交政策上也不例外。过去几年,有关对华政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欧盟。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分析师格热戈日·斯特茨表示,欧盟成员国对华政策分歧依然存在:其中一些成员认为经济安全是关键问题,另一些成员则认为中国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是当前的关键问题,“这些优先事项上的差异有时会导致摩擦”。
不过,据“政客”新闻网欧洲版28日报道,尽管存在上述问题,部分欧洲大国目前仍希望减少在这些方面对中国的施压。报道称,一位东欧官员观察到,在夏季峰会召开前的几天内,一些西欧政府试图进一步淡化一份声明草案,以确保“不会激怒中国”。一直以来,德国担心对华强硬政策会影响到其在中国的巨大商业利益,而法国则对效仿美国的做法持怀疑态度,后者正不断加大对华压力,限制西方在关键供应链上与中国的连结。
报道提到,对欧洲政客来说,处理对华关系以及经济“去风险化”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他们面临着来自华盛顿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2022年,中欧贸易总额8473.2亿美元,其中欧盟对华出口额超过2300亿欧元,中国成为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认为,在峰会召开前夕,欧洲理事会内部正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即赞成保持对华外交和平。报道称,与布鲁塞尔此前的其他声明相比,其所看到的峰会闭幕文件最新草案对中国的“敌意”要小一些:尽管继续呼吁中国敦促俄罗斯停止“侵略”并全面撤军,但文件有“小心”避免整体措辞过于批判。
当地时间6月29日,(从左至右)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参加欧盟夏季峰会。图片来源:欧盟网站
据悉,预计欧盟领导人将表示,欧盟“无意脱钩或转向内向”,也无意制定“伤害中国或阻碍中国经济进步和发展”的政策。草案强调:“欧盟和中国在追求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方面有着共同利益。”一名欧盟高级外交官表示,这些结论“更详细地表明,我们继续希望与那个经济大国接触”。
报道进一步称,按照某些外交官的想法,这场峰会上甚至应该几乎不涉及对华态度这一争议性的问题,他们认为这将暴露出欧盟的实际分歧。一位欧盟外交官说:“如果欧盟领导人在欧洲理事会花费数小时争论这一文本内容,将显示出在中国问题上的不团结。”
“欧洲既是忠实的盟友,也是刹车制动因素。”巴黎蒙田研究所常驻高级研究员兼国际研究主任马蒂厄·迪沙泰尔分析称,尽管与美国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可能会成为“欧洲外交政策的结构性决定因素”,但欧洲内部有一股力量试图阻止美欧采取过于激进的对华政策。
至于这股力量是什么,“政客”新闻网提到了两个人:欧洲理事会(欧盟最高决策机构)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欧盟立法建议与执行机构)主席冯德莱恩。从两年前的“沙发门”开始,两人的不和便被摆在了台面上,报道称,冯德莱恩日前宣布的更强硬对华路线也遭到米歇尔及其团队的私下批评。
6月2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经济安全战略”文件,该文件阐述了欧盟如何使其经济更具韧性,并且识别新出现的风险。这份文件虽未点名中国,但强调欧盟应与有共同关切的国家合作,并使用了“去风险”一词,外媒普遍认为这暗示要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报道指出,米歇尔负责起草本次欧盟夏季峰会的闭幕声明,一些欧盟官员甚至将声明草案中的和解措辞视为米歇尔对冯德莱恩更为强硬的“欧洲经济安全战略”文件的回应。
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马尔钦·普日霍德尼亚克分析称,部分西欧国家希望表现得独立于美国,在米歇尔的支持下,他们厌倦了与俄罗斯脱钩,并认为更温和的立场可能会为他们在中国问题上赢得时间。他认为,欧盟领导人也不想让中国在俄罗斯问题上陷入困境,尤其是在最近的瓦格纳事件之后。
另一方面,“政客”新闻网欧洲版也分析认为,欧盟立场变得较为温和反映了大西洋彼岸对华政策的更广泛转变。
针对欧方提出的所谓“去风险”,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日前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理解欧盟想要建立有弹性的供应链的雄心,但欧盟“不应将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混为一谈,从而损害自由贸易”。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上月也指出,谈论“去风险”,首先要思考什么是风险,风险在哪里。他提醒称,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国家正在发动“新冷战”,破坏国际规则,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搞阵营对抗,“脱钩断链”……这些才是需要重视的、真正的风险!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就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
在5月1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曾表示,欧盟成员国外长支持“重新校准”对华战略,继续将中国视为全球性问题合作伙伴和经济竞争者。欧盟在坚持对华“三重定位”时,应加强对华竞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当时回答说,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对欧政策保持稳定连续。中方对欧方不赞成零和博弈的表态表示赞赏,同时我们认为,“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的“三重定位”本身就自相矛盾。事实上,中欧双方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我们希望欧方摘下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排除外部干扰,坚持战略自主,形成独立、客观的对华认知,奉行积极理性的对华政策,这最符合欧洲利益。
来源|观察者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