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联合国副秘书长:来自中国!赴美打工读书、从实习生干到高官!
本文授权转载自:PeerBang留学(ID:PeerBang)
6月2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宣布,任命来自中国的徐浩良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协理署长。
这也意味着徐浩良成为了联合国级别最高的中国籍官员。
要知道,中国在联合国任职的人数大概只占联合国职员的1%,属于“任职人数偏低”的32个国家之一。
所以,胜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这一职务,十分不容易。那么,要什么超人的背景,才能获得今日的成就呢?
01
徐浩良的求学路
辗转土木、管理、国关等学科
毕业后的他留在了国内大学任教。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自然的选择,因为是一份稳定、受人尊重的职业。
但心存志远的徐浩良并不安于现状。1985年,国家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出国、来去自由“的方针,一场史无前例的出国热潮席卷全国,这也鼓舞了徐浩良的雄心。
当时,由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让徐浩良意识到自己不想一直局限在计算和画图的工作中。于是,他鼓起勇气,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国内稳定的工作,自学英语,出国寻找发展的新可能。
1988年,在徐浩良大学毕业的第5年,他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前往史蒂文斯理工学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深造,并且,还从原本的土木专业,后转到了管理。
史蒂文斯理工学院是美国四大理工学院之一,有着出色的就业成果,该校还被《普林斯顿评论》连续第五年评为“最佳价值学院”。
徐浩良表示,“这是决定我人生的一个选择” 。
异国他乡,他重新走进课堂,也走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追梦之路。
02
半工半读,终获美国两校硕士
徐浩良说,去美国留学没什么钱,他刚到美国后的第二天就已经开始工作挣钱了。
其次,因为当时英语都是靠自学,他也未曾接触过正式的美式课堂,所以尽管被录取了,但是上课的时候英语却听不太懂,压力很大。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他会把老师的发音记下来,下课翻字典,想办法把它查出来。就是通过这样的“笨办法”,他从最初老师讲话一句都听不懂到后来逐渐地适应全英文课堂。
事到如今,徐浩良再次回忆起当初独自赴美求学的经历时,他依旧感慨:
“美国学校给你的空间非常大。上课只是你学习的一小部分,很大一部分都需要你自己去思考、找材料、写东西(每门课都要写不少东西)。上一门课你至少要读十几本、二十几本书,我当时上一门课读的书比我一年读的书还要多,我对这个印象很深刻。”
他指出:
“在美国学校,有很多东西是要靠你自己去学的。你可以看两本就写一篇文章,也可以看二十本书写一篇文章,这就看你自己想追求到什么程度。但对我来说读书这件事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因为我还要花时间打工赚钱,所以需要挤出读书的时间。”
在获得了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管理硕士学位后,徐浩良发现工作方向无非是管理工程相关,与其最初的愿望相背,于是决定读更感兴趣的国际关系专业。他最后也成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主攻经济发展与政策分析。
这一次升读的决定,也为徐浩良的人生拉开了另一扇崭新的大门——联合国。
03
从实习生蜕变为联合国高官
由于工作努力认真,他原本的“15天的实习合同”也因此被不断续约。
徐浩良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15天合同到期后,再续15天,后来延长到30天,又延长到3个月。就这样通过不断续签短期合同,逐渐在联合国立住了脚。”
1996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政策分析与管理硕士学位后,徐浩良基于之前的工作表现,获得了联合国主动提出的工作机会——但是这时,他只是个签约有期限的“合同工”,并非联合国的正式员工。
而他的转正承诺,等了5年。
1999年底,在徐浩良的不懈努力下,另找了一份职位更高的工作后和上司谈判,最终得到了转正机会。徐浩良也因此终于摆脱“实习”和“兼职”的身份,签下了一份正式合同。
时间来到2000年,这个时代电脑软件出现多番革新,社群网站和分享网站兴起。与此同时,世界一些地区还面临着:极端的贫穷与饥饿、初等教育无法普及,妇女和儿童权益无法保障、以及艾滋病毒等等严峻的问题。
为了解各国国情,过去30年来,徐浩良到访过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年中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在出差,背后也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艰辛——他和工作人员们要常常深入贫穷落后地区,身处险境也是家常便饭。
一次采访中,徐浩良曾回忆:他在东帝汶的时候,住房条件很差,用水用电和医疗都没有保障。当地犯罪率高,自己住的地方就曾被盗过两次。还有在巴基斯坦的时候,他遇到了北部地区的武装动乱,甚至遭遇爆炸事件……
除了身处险境,让徐浩良感触最深的,还是全球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贫富差距等问题。这些经历于他而言影响很大。
当时,由于联合国总部纽约与亚太国家有时差,所以在亚太局工作的徐浩良养成了晚上继续工作的习惯,以及时回复邮件。
2013年起,徐浩良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
图片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如今,他已在国际发展领域拥有近30年的经验。从1994年加入开发计划署开始,就致力于国际发展研究,不仅曾在开发计划署的多个领域工作,还曾被派驻亚太、欧洲和中亚等多个地区工作——不仅曾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纽约总部、也曾在伊朗、东帝汶、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地,都有工作的经历 。
从实习生到正式员工,再到非中国政府委派的在联合国任职的最高级别中国籍官员,徐浩良表示,「工作不单纯只在于稳定高薪,更重要的是一直在路上的勇气」。
04
见证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虽然远在纽约,徐浩良多年来一直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在联合国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到和中国有关的项目中,希望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如1999年,他参与联合国筹措资金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合作的工作,发起了一个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2016年,徐浩良所在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成为了第一个与中国政府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国际组织。
过去30年对徐浩良而言,既是他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他见证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历程。
“作为一个在联合国工作的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联合国副秘书长徐浩良
如今,因为在联合国身居要职,徐浩良也时常受邀到中美著名大学去进行宣讲分享。
比如: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以“国际关系”著称的乔治城大学;清华、北大等高校。
2016年在乔治城大学发表关于
2017年,徐浩良在清华大学
2017年,徐浩良受邀参加北京大学
的IO Talk(国际组织高端讲坛)
2018年徐浩良到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工作之余,徐浩良还大力支持中国年轻人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成长发展。
对于有志于到联合国工作的中国青年,徐浩良提到,在国际机构工作,不是说你把本职工作做好就可以了,还要求你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公共表达能力。
他能给出的建议只有三条:
一是工作一定要做最好,超出别人的期待;
二是不能完全中国式埋头苦干,要敢于表达自己,让他人认识到自己价值;
三是要真诚尊重别人,善于与人交流,建立并经营关系网络。
通过他的经历,我们也可以看到,国际上有充裕的机会和舞台。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并付出努力,中国学子总是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机遇!
“本文转载于“PeerBang留学(公众号ID:PeerBang”,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XXX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end-
- 今日话题 -
你认为在国际机构工作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互动哦
独家福利
北美留学生 X 爱奇艺
戳这里关注我们👇,留学路上一起成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