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访问量增速下滑,9家A股大股东离婚套现,AI真的是一场泡沫吗?
2023年,最火的莫过于ChatGPT,席卷全球的同时也引发了生成式AI(人工智能)的投资热潮。
在美股,ChatGPT相关概念股飙涨,以AI算力龙头英伟达为例,其股价年内一度累计上涨200%,标普500指数一举迈入“技术性牛市”,纳指则迎来互联网泡沫时代以来最好的半年度表现。
但大涨之后,市场多空分歧也在显现,引发了AI是否已存在泡沫的争论。
值得注意的是,引爆本次AI浪潮的源头——ChatGPT似乎也正在被用户“抛弃”。据SimilarWeb数据显示,今年6月ChatGPT的网站与移动客户端的全球流量(PV)环比下降了9.7%,美国地区的流量环比下降了10.3%。
不仅是ChatGPT,市面上的主流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网站,流量与订阅用户数量都出现了增长停滞,甚至是下降的趋势。
资本市场方面,投资者也正在逃离,资金加速外流。那么,当下的人工智能热潮是泡沫还是风口?
投资者正在逃离AI科技股
自去年ChatGPT爆火之后,AI商业化进程提速。据市场调研公司PitchBook的最新数据,2022年全年,约45亿美元资金注入AIGC初创企业,来到2023年,仅一季度该行业就宣布或完成规模逾120亿美元的风投交易,是去年全年的2.7倍。
以英伟达为首的AI科技股市值短期内急剧飙升。目前,英伟达的市值距离1万亿美元只有咫尺之遥,正大步迈向美科技股第一梯队。英伟达之所以成为这股浪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是因其生产的GPU芯片被视为构建最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关键。
除英伟达之外,其他AI相关概念股也突飞猛涨。截至目前,重资入局AI的微软股价今年累计上涨近40%,苹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亚马逊公司的股价都已累计上涨超过35%。Meta也已经取得了三位数的涨幅,甲骨文的股价也在飙升。
法国兴业银行的一份报告称,今年美国股市上涨的第一动力就是人工智能,这波热潮贡献了标普500指数今年最主要的涨幅,如果没有人工智能概念股票,标普500指数今年将下跌2%,而不是上涨8%。
A股市场也乘上英伟达业绩意外强劲掀起的全球AI东风。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ChatGPT指数涨幅达71.77%,资金流入规模十分可观,“AI+概念”相关板块涨幅均超过50%,成为A股今年市场上涨的主线。港股市场上AI概念股也迎来不同程度的增长。
但是,近期AI巨头的市场表现有所疲软,美股英伟达、微软纷纷创下的历史高点回调,港股AIGC概念股昨日午后震荡下挫,美图跌超10%,商汤跌超4%,百度跌超1%。
资本市场受挫之外,ChatGPT的热度也在降低。根据AceCamp整理的数据,近2个月以来,不管是ChatGPT、Discord还是百度的类AI产品周访问量都在趋于稳定,甚至有些还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以ChatGPT为例,2023年前5个月,ChatGPT全球访问量环比增幅分别为131.6%、62.5%、55.8%、12.6%、2.8%,增长幅度明显下降;进入6月份,ChatGPT的访问量环比下滑9.7%,下滑情况延续。
同时,美股市场也吹起了一股AI“减持风”。英伟达董事哈维·琼斯和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都选择在高点减持套现。
迅猛的资金流出引发了担忧。美国银行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内特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现在已有初步迹象表明投资者正在逃离科技股,该板块刚刚出现了10周来最大规模的资金外流,金额达到20亿美元。
AI企业实控人离婚套现为哪般?
在国内A股市场,AI板块减持潮也不断来袭,增持者寥寥。
数据显示,AI板块203家上市公司中,年内已有79家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占比近四成,而期间披露股东增持的公司仅有2家。仅6月以来,AI板块就有21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东减持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海外AI上市公司简单粗暴的减持,A股则掀起了一股“离婚潮”。仅2023年以来,至少9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因离婚引起公司权益变动,包括富邦股份、三六零、彤程新材、科信技术、通合科技、回天新材、赛腾股份、卓胜微……
有趣的是,上述股东离婚时机基本在公司股价暴涨之时,而且离婚公告还有男方“净身出户”,女方拿股票的情况。
比如,三六零实控人周鸿祎分割44658.52万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6.25%)至前妻胡欢名下,离婚之时(4月4日)收盘价20.08元,正是三六零年内最高点;卓胜微实控人唐壮转让3275.75万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6.14%)到前妻易戈兵名下,当日收盘股价为104.12元,也正经历了人工智能的调整后的上涨。
彤程新材的离婚案更夸张,男方直接“净身出户”,超过140亿元市值的股票归女方所有。
有不少股民发出疑问,如果感情早已破裂,为何不早离婚?还偏偏选择在股价飙升之时?这不禁让外界产生了猜想——离婚是假,减持是真。股民纷纷在股吧留言,“纯粹为了逢高出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变相减持,这种坑散户的主不会有好结果。”、“离婚式减持愈演愈烈”……
股民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因为AI板块内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与暴涨的股价并不般配,时刻有下滑的风险。
2022年,卓胜微营收36.77亿元,同比下滑20.63%;归母净利10.69亿元,同比下滑49.92%。同期,昆仑万维营收47.4亿元,同比下滑2.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11.5亿元,同比减少25.49%。
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AI板块203家上市公司中,有近半数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婚姻确实是实控人的私事,但作为承载众多投资人利益的公众公司,实控人离婚让投资人的利益受损,这就很难不让外界怀疑有猫腻。
再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应用和监管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不禁让投资者沉思,以英伟达为首的AI科技股到底是继续创新高,还是已经触顶呢?
人工智能真的是一场泡沫吗?
在AI累积的巨大涨幅中,风险投资行业也发出了“泡沫”警告,担心重蹈二十世纪末互联网泡沫的覆辙。
当下的人工智能热潮是否存在泡沫呢?市场目前仍未达成统一。
一方面声音认为,AI市场已经存在泡沫。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哈奈特(MichaelHartnett)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称,科技和人工智能板块估值过高,正处“泡沫化初期”。
哈特内特曾在去年精准地预测了美股的大跌,被称作“华尔街最准分析师”,他表示,以往的泡沫时期总是以放水开始、以加息告终,以上世纪90年代为例,科技板块飞涨叠加经济数据强劲促使美联储在当时重启紧缩,9个月后科技股泡沫破灭。
他还警告称,多数投资者相信美联储会在未来数月降息,这将带动美股走强,然而一旦美联储试图修正、继续加息,恐将戳破AI泡沫。“投资者不应追逐这一热潮,因为货币环境将再次紧缩。”
美国罗森伯格研究公司创始人兼总裁罗森伯格也警告说,AI掀起的投资热潮让人想起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
他认为,人工智能股票的迅速上涨与当时互联网繁荣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现在标普500指数中科技股的权重已高达27%,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达到顶峰时的水平,(AI泡沫)很快就会以惊人的方式破灭。
另一方面声音认为,目前的AI市场尚未形成泡沫。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西格尔认为,“这还不是泡沫”,AI将推动大型科技股繁荣。花旗全球战略和宏观团队也说,AI并没有发展到会令人失望的程度,它仍将是美股的推动力。
知名投资研究公司TS Lombard表示,形成股市泡沫需要三个关键因素:一个坚实的基础故事、对未来增长令人信服的叙述、流动性或杠杆的助力。但目前还缺少一个,鉴于美联储仍在收紧政策,流动性或杠杆似乎缺失了,因此大家担忧的泡沫尚未形成。
笔者认为,从新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往往价值空间越大的技术就会带来越大的泡沫,如当年的互联网技术就制造了不少的“大泡沫”,但二十世纪末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互联网行业才真正崛起。
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从价值空间上看,人工智能的价值空间可能比互联网还要大,所以人工智能领域出现泡沫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A股市场ChatGPT概念板块已经存在估值泡沫化迹象,整个板块市盈率已接近140倍。有不少AI概念股在相关技术上并没有太多突破,甚至业绩处于亏损状态,股价却先突飞猛进,这是不合常理的。
在整个经济史上,人类一直在反复地进行同样的愚蠢行为:发现一项资产或创新,将其过度资本化,最后使其引爆,造成巨大的浪费和巨大的破坏。比如区块链、元宇宙,从一夜爆火到跌落“神坛”,依然历历在目。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不值得继续投资,如今的人工智能“百模大战”正如当年的互联网“百团大战”,到底哪些公司能留得下来,还要经过一番市场的洗礼,谁能押中AI实力派,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概念炒作”的热潮终将褪去,AI终将引发一场提升社会生产力的科技革命,如果将时间拉长来看,真正的AI或许不存在泡沫,而那些炒作的伪AI公司才是泡沫。
参考资料:
《离婚减持频现,AI行情还能持续多久》南方都市报
《AI行情不是泡沫!研究机构和美银唱反调:科技股还能涨》科创板日报
《对AI狂热过了头?高盛“泼冷水”:投资者须保持谨慎》财联社
《从这些指标来看,人工智能股还谈不上泡沫》巴伦周刊
最新话题:蔡崇信,阿里真正的幕后操盘手
欢迎关注“首席商业评论”视频号留言讨论!
广告及商务合作|bd@chreview.cn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