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30倍!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近年来,人民币已经稳居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证券投资在跨境人民币收付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30%上升到2021年的60%左右。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成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推动力量。
2023年7月4日,是债券通启动6周年纪念日。自2017年7月4日上线以来,债券通一直是连接境内外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也是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首选渠道。人民币国际化及债券市场双向开放过程中,香港是连接内地与全球市场的重要枢纽,起着独特且不可取代的作用。
展望未来,金融监管及服务机构普遍认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需要跨境投融资服务的国际化及高质量发展。
债券通交易6年翻30倍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23上致辞时表示:“债券通在201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时正式启动,到现在已经六年。回顾当年,债券通的启动,让境外投资者首次能够通过香港这个平台,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
债券通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末,债券通已经吸引了来自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79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入市,全球排名前100的资产管理机构中的80家已顺利通过债券通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方面,债券通日均交易量达到463亿人民币,较刚上线时增加超30倍。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裁、债券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漪介绍,境外机构通过债券通持有内地债券的总规模超过3.1万亿元人民币。债券通交易额也由2007年开通首月的310亿元人民币,跃升至今年五月超过9,700亿元人民币,升幅超过30倍。“北向通”成交量占境外投资者在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整体成交量的70%。
数据来源:债券通有限公司
张漪说,这些数字,反映了内地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投资者对这些投资机会的兴趣;也显示香港在链接内地和国际的债券市场和投资者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境外投资者参与广度、深度与日俱增
中国农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副总裁马永波透露,作为做市商,从服务境外机构的数据和感受看,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市广度、深度与日俱增。
首先,境外机构仍在持续不断流入,机构类型日益丰富,分布区域也越来越广泛。在过去5年中,农行服务境外机构的数量增长了近5倍,资管类机构增长最为迅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对中国债券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
第二,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的持仓余额保持稳定,交易活跃度稳步提升,且标的越来越多元化。马永波说:“过去5年,我们行与境外机构的债券做市规模增长了10倍,尽管标的仍以国债为主,但已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尝试开展信用债、二级资本债以及熊猫债的交易。
第三,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水平以及对境内招商的要求不断提高。
中银香港全球市场总经理朱璟认为,增加投资人的种类和市场参与者的频密度,将有助于提升整个市场流动性的深度和广度。她举例说:“在2021年9月南向通落地后,尽管人民币经历了一段时间贬值预期,但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却不降反增,主要是因为南向通引入了新的中长期投资人。”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联席负责人、董事总经理窦长宏也表示,境外进入中国的机构类型日益丰富,包括主权央行、国际金融机构和养老金等不同类型。这些机构对中国债券市场投资人的层次厚度起到了极大的重要作用。去年受国际市场影响,许多境外机构在减持中国债券。然而,一些主权央行却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增持中国债券。
此外,窦长宏说:“我们还能看到一些高收益策略和宏观策略的对冲基金,他们的交易呈现出逆势增长的状态,这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持续完善跨境债券投资基础设施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需要跨境投融资渠道的高质量发展,而跨境投融资渠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更好地满足全球投资人和发行人的需求。下一步,内地和香港金融监管及服务机构将共同为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人民币债券市场提供高水平开放的建设和发展。
香港方面,据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助理总裁(外事) 许怀志先生透露,内地和香港两地的监管机构正在探讨推出国债期货,为久期较长的国债持有人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此外,金管局还将与内地及基础设施提供商就允许北向通债券用于回购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及为南向通引入更多香港做市商,为香港二是市场提供更大流动性。
针对中东等地一些对内地市场比较了解,但对互联互通机制并不熟悉的投资者,香港金管局也正加强宣传推广。金管局高层继5月前往阿联酋推广香港市场外,下半年还将前往沙特阿拉伯和东南亚国家。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二部副总经理谢冰清表示:“首先,我们要对标国际市场的高水平基础设施服务,以进一步优化境外投资人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投资的环境,包括研究服务直接入市以及债券通投资者,按照国际市场的习惯参与银行间市场回购业务。”
第二,谢冰清表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2022年4号公告(《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监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22〕第4号(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要求,研究兼容多级托管行模式的相关机制安排;巩固深化与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等香港金融基础设施的合作,结合市场机构的诉求,不断完善和优化互联互通业务机制,探索支持更多币种的结算,包括研究信息披露及跨境担保品应用等多领域的合作。
努力提升信用债占比
帮助实体经济获得高效融资一直是国家政策导向。逐步提高信用债投资比例也是国家债券市场开放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信用债占整体债券投资的比例很低。
对此,平安银行资金中心执行总经理马健表示,海外投资者参与债券投资通常都会先选择国债和金融债,之后才会投资信用债。
马健指出,目前信用债占比低的主要原因是境内外存在差异。一方面,境内外的评级不同,例如,对同一发行人的不同债券,在国外可能会评出8个等级,而境内评级区分度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境内的发行人普遍重视一级市场而忽视二级市场,导致整个债券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这不太符合境外投资者参与信用债的习惯,因为境外发行人为吸引投资人,新发信用债往往会有一定的折价。
此外,境内大部分信用债的发行主体是金融机构和城投公司,占比达65%,产业债近两年发行占比在逐年下降;而境外产业债则规模庞大、品类丰富。再者,信用债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是ESG债券,海外投资者,尤其是养老金,的ESG投资都有自己的框架,而境内的绿债在标准和信息披露上与境外存在一定差异。
马健说:“境外投资者在努力理解境内的信用债,同时境内的机构也在努力与国际接轨,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差异会逐渐弥补。”
马健表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境内信用债缺乏流动性。海外债券有一个流动性递减分层机制:从美国国债,到超主权机构(SSA)债,到类似苹果这样的标杆企业债,再到一些低等级的企业债。
而目前境内的信用债仍存在同质化问题,无法满足目前规模已经比较庞大的基金及理财的投资需求。尤其是在基金和理财出现同质性申购和赎回时,对信用债流动性的需求尤其巨大,这就需要一些非常强大的信用债做市商。这方面境内信用债市场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马健同时指出,在境内信用债市场,同一资质的券,流动性较好的和流动性较差的价格差不多。境内投资者不愿给予流动性较好的信用债流动性溢价的原因在于,缺乏做市商给市场稳定的预期。
因此,马健建议做市商把触角从绿债延展到信用债,为信用债提供双边做市。这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市场,将一些较好的投资理念带到境内,例如愿意付出较大绿色溢价等。
作为做市商,窦长宏说:“今明两年,中信证券希望在针对境外投资人的信用债业务上取得突破。自去年开始至今年,我们一直在加大对境外机构信用债的报价,包括对研究较透彻的城投债做双边报价,努力逐步收窄双边价差,同时也为部分地产债提供报价服务。”
此外,窦长宏表示,最重要的是让境外机构了解中国的信用债,中信证券拥有一支约20人的信评团队,已针对境外客户进行了多场场推介活动,分享中国城投债和地产信用债的情况。
审核:许闻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