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一半自来水中含“永久化学物质”;燃气灶可能会产生苯 | 环球科学要闻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对许多雄性动物来说,识别并接近即将成熟的雌性能使它们在交配中抢占先机。近日,在一项发表于iScience的研究中,科学家观察到叶螨科即将成年的雌性蜕皮前,雄性会主动帮助雌性剥下旧的外骨骼,以保证与对方的首次交配权。
雄性叶螨会在雌性成熟前守卫它一段时间。在成熟前的约1-2小时里,雌性叶螨会呈现银色的外观,这时守护在旁的雄性会用前肢拍打雌性,促使它开始蜕皮。之后,雄性会拉住旧的外骨骼,将其从雌性身上完全剥离。等雌性露出腹部尖端下侧的生殖口,雄性就能移动到它身下插入阳茎交配。叶螨的这种行为可能源于激烈的交配权竞争,雌性的首个交配对象能使自己的基因最大程度在后代身上延续。这项研究为复杂的性选择行为带来了更深的见解。
一位USGS科学家戴着黑色手套,正在用小塑料瓶从厨房水槽中采集自来水样本,以测试其中的PFAS含量。(图片来源:USGS Image/Public domain)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是一类合成的化学物质,由于耐热、防水、防油等属性,它们在制造业有广泛的应用。但也因为化学性质稳定,PFAS又被称为“永久化学物质”,排放到环境中难以被分解,进入人体后也能长期存在,并可对人体产生危害。最近,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一项新研究估计,全美至少有45%的自来水含有PFAS。
研究者从全国各地的厨房水槽中直接收集水的样本,提供了迄今最全面的关于(私人水井和公共供应的)自来水中PFAS的研究。他们利用USGS国家水质实验室开发的方法,在这些样本中检测了32种PFAS,其中最常被检测到的是PFBS(全氟丁烷磺酸)、PFHxS(全氟己烷磺酸)和PFOA(全氟辛酸)。研究中检测到的每个样品中,PFOS(全氟辛烷磺酸)和PFOA(全氟辛酸)均超出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2022年发布的临时健康建议(PFOA临时建议为0.004 ppt,PFOS临时建议为0.02 ppt)。 这些样本来自716个不同的地点,代表了低度、中度和高度受到人类影响的地区。科学家估计,农村地区自来水中未检测到PFAS的概率约为75%,城市地区约为 25%,总体来看近一半自来水中含有PFAS。不过,PFAS有超过12 000种,目前的测试无法检测到所有种类,此次研究只检测了其中32种。
图片来源:unsplash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燃气灶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包括由燃气灶燃料不完全燃烧形成的一氧化碳、甲醛和苯等。其中,对于苯的形成,目前似乎尚未做过量化研究。近日,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苯分子的红外吸收特征峰,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科罗拉多州的87个家庭所用的燃气灶的燃烧产物中的苯进行了量化分析。他们发现,当居民使用燃气灶时,天然气和丙烷燃烧会排放出一定量的苯,导致一些家庭的室内苯浓度超过了既定的健康基准。而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接触会增加患白血病和淋巴瘤的风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上。
该论文首次分析了不同类型炉子在使用过程中的苯排放情况。研究人员发现燃气灶和烤箱产生的苯排放量大约是电炉产生的10至25倍,而电磁炉则没有产生可检测到的苯。研究人员还通过研究证实,所有苯排放都来自使用的燃料,而非烹饪食物本身,并且这些炉子产生的苯会在整个家庭中迁移,尤其是可能会移动到卧室,导致卧室内的苯浓度高于健康基准。这项研究的结果提醒人们关注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苯,尽管一些通风或者排风扇等措施可能会减弱这些有毒物质的影响,但这可能并不总是有效。不过,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全面了解燃气灶的排放特征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热浪对全球的高风险人群构成健康威胁,也导致不断上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22年夏季是欧洲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季节,特征为连续不断的热浪。欧洲统计局(Eurostat)曾报告2022年夏季很高的超额死亡率,但热相关死亡率对整个欧洲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量化。最近,发表在《自然·医学》的一项建模研究显示,2022年夏季热浪在整个欧洲可能导致了超过6万例热相关死亡。其中,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是夏季热相关死亡人数最高的国家。
研究利用欧洲统计局数据库中覆盖35个欧洲国家的45184044例死亡,量化了2022年夏季的热相关死亡。他们估计,从2022年5月30日至9月4日,热浪共造成61762例死亡。研究指出,这些夏季热相关死亡事件主要集中在意大利(18010)、西班牙(11324)、德国(8173)、法国(4807)、英国(3469)、希腊(3092)等国家。其中,女性的热相关死亡比男性多56%。研究者认为,欧洲的热监测平台、防范计划和长期适应策略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 环境 ·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可持续性》的研究显示,尽管存在减少危险化学品非法交易的监管条例,但2004-2019年仍有超过25兆吨的危险化学品被非法交易。人为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不利影响,包括提早死亡、残疾、疾病、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退化。《鹿特丹公约》(Rotterdam Convention)于2004年生效,是专门针对高危险化学品的一项全球协议。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联合国商品贸易(Comtrade)数据库的66 156条交易记录,追踪了2004-2019年该公约所列化学品的全球交易情况。他们分析的46种化学品包括高危险农药、工业化学品和多用途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在2004-2019年的交易量至少达到了64.5兆吨,研究人员认为其中至少有25 324条交易记录(相当于25.7兆吨)属于非法交易。虽然《鹿特丹公约》对于其所列70%的化学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致使全球交易量下降,但其他被认为已逐步停用的化学品仍存在大量交易,如四乙基和四乙基铅。研究人员指出,全球危险化学品非法交易可能比该研究报道的更多,因此仍需进一步协调合作。
撰文:马一瑗、张帆、栗子、王怡博
编辑:栗子、王怡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