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的风口,五粮液演绎白酒的魅力
当地时间7月10日19点50分后,塞纳河畔的一席品鉴晚宴,在悠悠历史长河留下了一滴属于自己的回声。
在世界级葡萄酒名产地法国,法国名厨协会主席Fabrice PROCHASSON手中的酒杯,没有送到葡萄酒前,而是斟上了中国白酒五粮液。
这位总厨驾轻就熟地带领晚宴上的中、法来宾领略白酒的妙处。他所在的协会是全球最古老的名厨协会,致力于美食和历史文化的国际化推广,而他本人不仅担任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厨,更对研究中式餐饮颇有兴味。
疫情过后,Fabrice PROCHASSON迎来了中国白酒的中外交流晚宴。
这场晚宴其实来自于一场更大的计划,即五粮液“和美全球行”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它是新冠疫情防控结束之后,中国白酒在全球展开的首场品牌主题活动。
这次远行注定不只是五粮液的主动交友之旅,从更深远的意义看,它也是中国白酒“走出去”行程中明亮的一笔。
01
杯酒述盛世
1877年,费迪南·李希霍芬出版巨著《中国:我的旅行与研究》,书中他第一次使用“丝绸之路”这个名称,用以指中国丝绸西运中亚和欧洲的交通道路。
于是,从汉王朝开始,从长安城出发,一路经行中亚、西亚、欧洲等各地的贸易之路有了名字。2014年,它和京杭大运河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汉学家芮乐伟·韩森教授的描述中,我们得知“如果从货物贸易的重量与往来人数,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流量并不算大。但穿行于丝路上的人们沿线传播文化的行为,却实实在在改变了历史”。
例如,2000多年前,西域的葡萄酒便是从丝绸之路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与美酒一起,胡姬酒肆走入盛唐,蔚然成风。
与此互文,几乎同一时间,中国的美酒也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去向越南、印度乃至世界各地。通过或凛烈或醇厚的独特口感,世界各国渐渐触摸到藏于其中的中华文化内涵。
如此这般,当国力愈发强盛,文化极其开放和包容时,走向更广阔的海外,去交流、去碰撞,仿佛是一种自发的使命与冲动。
最入心的交流,很少以坐而论道的形式进行,碰撞的火花总是附着于有形的物件儿之上,在觥筹交错之间。以酒为媒,彼此的思维与精神尽在无言中,随着入口的酒体,顺喉而下,流转至全身。
因此,尽管朝代更迭,中国人始终延续着以酒会友的习惯。
1915年,利川永古酒坊老板,也是五粮液品牌创始人邓子均,克服万难,带着中国传统的白酒产品远赴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到今天的“一带一路”,这个动作伴随中国白酒“走出去”的步伐被正式写入各个酒企的发展战略。以五粮液、茅台、汾酒等为企业代表,都先后做出了相对完整的规划。
战略之下,可以说是千百年积攒下的野心,也可以说是希冀。当国内市场渐趋稳定,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突破与增长点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但除此之外,随着国内外交流的增多,经济与文化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向外输出、讲自身的文化故事,也是民族企业必经的历程。
而这意味着,它们不仅要主动走出去,还要别开生面地蹚出一条独特的海外之路。
02
合和而通四海
翻山越岭,跨江渡海,无论在国内有多少成绩,到了新环境,白酒总归是陌生面孔。交流初期,因陌生和不习惯而产生的种种阵痛在所难免。
美国人初试白酒时,就曾觉得口感浓烈辛辣,把它形容成“流动的液体剃刀”。
而白酒其实有它自成一派的饮用方式。例如,中国人喜欢一口小酒一口菜,节奏有张有弛,浓烈的体验过后紧接着用食物来中和。这样,多层次的酒体余韵与餐食相遇,在缓缓散开的酒香中,又氤氲出别样的风味。
不熟悉这种配餐方式的人饮白酒时,自然会不习惯。
诸如此类,水土不服的情况不少,但好在这些不会构成根本问题。有恒心者事竟成,经年累月的努力,大多能让有心者汇聚出一套可行的方法论。
以五粮液为例,足迹遍布米兰、纽约、迪拜、首尔、东京、杜塞尔多夫等海外城市。这十几万里程,无形中积累成敏锐的国际化语感,而后它开始学会了切换本土化语言,润物细无声地讲故事。
在发布仪式之后的“和美之夜”品鉴晚宴上,法国名厨跨界领鉴白酒,晚餐菜品用中式技法烹饪,以西方装盛方式呈现。形式“混搭”的背后,便是这个道理。
短暂不适应的另一面,往往是融合发展的契机。当然,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放弃底色不叫发展,发掘底色中本就有的世界品牌基因与心态,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与他人诚恳交流,这样的出海才叫融合出新。
如果从距离看,五粮液的源头产地宜宾在四川盆地边缘,地处西南深处,与浪漫时尚的巴黎,足足相距8500公里,但从中走出来的酒企丝毫不怯懦、不自傲、不固步自封。
宜宾水系发达,土地肥沃,尤其适合高粱、水稻、糯米、小麦、玉米这五谷的生长。中国人好食五谷,最底层的生命观与行事哲学也悄然间与五谷及滋养它们的土壤深深联结,善敦厚,善调和,善多元。
生于斯长于斯的制酒匠人,索性顺势而为,以五谷为原料,酿造出集天地之灵气与精华的五粮佳酿。
五种粮食,甘、甜、香、醇、清、辣、烈,本各有其味,或有冲撞。深谙合和之道的五粮液人不断调整配方与酿造技艺,最终找到了“各味谐调、酒味全面”的完美配比。
这种五行平衡、各司其位、各扬所长的法则,正与中国文化的本质极为贴合。
于是,当它带着这股敦厚沉稳的特质走向海外异域时,便能站定自我,在差异中看到勾连与转化的光点,这是五粮液骨子里带的国际化基因。
长期浸润于宜宾山水,日复一日看着岷江、金沙江在此穿城而过,又与长江于城内三江汇合,它也练就了如水一般自信且开放包容的心态。
并且这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次又一次远行、合和、联结与自我追问,终能让更多人认识这方风物,爱上中式风情。
03
无我即是大我
以和为贵,顾名思义,不能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而是眼里、心里要时刻存得下大家。
尤其当言说场域变为海外时,不论有意无意,所有品牌的名字都不可避免地要加上“中国”这个前缀。作为国人精神符号的白酒,更是如此。
前缀之下,最好的心态或许不是将“中国”二字当成背书的利器和万能钥匙,而是督促自己转换心性,从大我的视角观世界、观自己。
五粮液深谙此理。无论什么场合,它很少讲“我”的元素,反倒是对中国文化、白酒文化、友邦文化如数家珍,并能娓娓道来。
此次五粮液“和美全球行”法国站主题活动亦是如此。两首古筝曲拉开活动序幕,朱敬一现场演绎“和美”书法,中法共同创作的“五粮液·中法和美”限定礼盒设计包含法兰西最具代表意义的埃菲尔铁塔元素与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等文化元素。
设计师手稿展示
这些细碎的元素和环节背后,其实有着一脉相承的和美与共理念。
古筝曲呈现的是法国名曲《玫瑰人生》与中国传统乐器的“冲突与和谐”,跨媒体艺术家及南门书法创始人朱敬一的书法是基于中国传统书画传递现代人情感。而用来封存礼盒概念手稿的传统漆器盒,起源于有着8000年历史的中国漆器艺术,中国漆器还曾被法国王宫大量采购收藏,见证了中法艺术文化悠久的交流史。
纵观整个过程,五粮液做事风格完美诠释了“成全”二字和“和美”精神。文化要素很多,且都在中法两国历史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但皆被它进行有机组合、精巧编排,最终形成了一个含蓄隽永、推陈出新的文化生态。
朱敬一现场书法
五粮液出现的身影并算不多,神奇的是,它被记住了,它的秉性、它的精神理念在众人心中有了清晰的轮廓。
这是真正的文化交流之道,在全新的文化语境中,首先是放下对“我”的执着,保持谦卑,保持开放包容,用接纳与欣赏的眼光看差异性。
与此同时,尊崇合和之道、善于内观者还能主动立身于中国文化去表达自我,越是在世界面前,越有意识在中国的历史中梳理自己的脉络。
如此一来,大国佳酿飘香之日,便是美美与共之时。从理论到实践,“和美”精神有了具身化的表达。
法国站是“和美全球行”的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澳洲站、美洲站。它们的故事版本一定各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酒香常在,以及在它们的讲述中始终能感知到连通古今、共创相生的力量。
- End -
推广资讯
作者 | 姜苏仁
编辑 | 木 土
统筹 | 张鹏霞
排版 | 静 山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