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小情侣街头翻垃圾“寻食”:穷,可以让人卑微到什么地步
来源:十点读书
“穷,可以让人卑微到什么地步?”
在知乎刷到一则帖子,心里一阵泛酸。
网友@阿奔叔叔,创业失败后,去炸鸡店当服务员。
每个月工资是2000块,还要从里面拿出1000多块钱,去还债。
为了省钱,他舍不得在外面吃。
饿的时候,就吃一些面糊边角料,和没卖完的泡菜。
有次,他上楼收拾桌子,发现客人的餐盘里还有一块炸鸡。
“我情不自禁地抓起炸鸡,大口往嘴里塞。”
炸鸡的肉已经变凉变硬,可他全然不顾,连骨头都狠命嚼碎,咽进肚里。
旁边的顾客鄙夷地看着他,那眼神,“像在看一条狗”。
阿奔叔叔涨红了脸,跑回厨房的角落,双手抱膝,望向天花板。
“没钱,真的好苦啊。”
这样想着,眼泪便止不住地掉下来。
都说“茶淡不如水,人穷不如鬼”。
当一个人,穷到连饭都吃不起,连做人的尊严,也只能暂时无奈放弃时。
也就明白了开头的那个问题“穷,可以让人卑微到什么地步?”
大千世界,永远有人在贫穷的泥沟里挣扎。
个中滋味,亲历一次,就懂了。
帖子下,跟了很多留言,细数贫穷给自己带来的落差,比如:
同伴们在初中就知道要怎么护肤,而自己还不知道有“洗面奶”这个东西;
朋友的鞋穿旧就扔了,自己还在拿502胶水,粘开胶的鞋,弄得一手;
室友打个喷嚏都要去开药,自己发烧好几天,都不愿看医生,那些检查太贵了;
聚会完借口“我把你们都送走,我再打车”,只是为了偷偷去坐夜班公交或骑共享单车。
世人千万种,有人住高楼,有人一身锈。
普通人的生活,多的是难以想象的辛酸苦辣。
在网上看过一则视频。
广东街头,一对情侣捡瓶子卖钱。
他们熟练地翻着垃圾箱,把空水瓶拣出,踩瘪,放进随身携带的袋子里。
饭店倒出来的泔水,沾了一身,可他们依然没有停下。
捡完垃圾,女孩发现脚下有一瓶别人喝剩的饮料。
她低头捡起来,用别人用过的吸管,大口吸了起来。
旁若无人,喝得津津有味。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真的很大。
你倒掉的剩菜,可能是一些人一天的口粮;
你拿去处理的旧衣服,对有些人来说,还可以再穿上很多年;
你经常光顾的大商场,很多人可能一次都没有逛过。
对他们来说:
太多东西买不起,基本生活没保障。
很多时候,甚至没有资格去谈体面和尊严。
毕竟,活下去已经用尽了全力。
除了努力让自己吃饱、穿暖,还敢再奢望什么呢?
傅首尔曾说过,贫穷是一定会有后遗症的。
即使摆脱了过去的环境,也会如影随形。
网上看到过一位女生,在北京一所211大学读研,专业排名国家前列。
在外人看来,她履历光鲜。
可女生却一直觉得自己像个蝼蚁,和身边人格格不入。
只是因为她家里实在太穷了。
一家八口人,全靠妈妈3000多的月薪养活。
小时候买学习资料,爸妈拿不出钱,还动不动就吵架。
生活在鸡飞狗跳的环境里,女生每次伸手要钱,“都觉得自己像个乞丐”。
上大学后,女生靠做兼职赚取学费,学校发的500块钱补贴,是她主要的生活来源。
有暗恋的男孩追求她,请她吃饭。
女生不愿花对方的钱,坚持AA制,却根本负担不起这样的开销。
男友几次问起她的家里的情况,她都故意回避。
“我太害怕喜欢的人,看出我的寒酸了。”
她甚至觉得自己这样的穷人,本来就不配谈恋爱,也不配得到任何人喜欢。
思来想去,女生向男友提出了分手。
几年的恋情,无疾而终。
心理学上把这样的现象称作:不配得感。
指的是一个人,如果小时候物质匮乏,长大后,也会习惯性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
这样的潜意识根植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束缚手脚的枷锁。
当渴望已久的机遇降临,他们反而会临阵脱逃,溃不成军。
我见过很多家境贫寒的人,明明考上了大学,却因为怕给家里添负担,转头去打工;
明明得到了不错的公司的录取通知,却因为担心融入不了大城市,没实习就打起退堂鼓;
明明有条件不错的对象,却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狠心”赶走对方。
就像我一个同事说的:
我月薪1000元和10000元的时候,花销没什么区别,不是我节俭,是我觉得自己不配消费。 我觉得现在的一切都是我运气好才得来的,总有一天会失去的。
“不配得感”,是很多人心里隐秘的伤口。
他们犯不起错,怕被拒绝,担心被嫌弃。
也就少了大胆追求的勇气。
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亲密关系。
看起来,不做就不会犯错,没得到就不会失去。
很安全。
可太过畏缩,就会把人生禁锢在牢笼里,少了很多可能性。
我这么说,当然不是居高临下的“何不食肉糜”。
而是真的希望,当你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取了机会和底气以后,可以尝试着追求内心的热爱。
你很优秀,你值得更多的关注和回报。
这样,才能真正走出“穷”的阴影,遇见更好的未来。
还记得那个考上北大的女孩王心仪吗?
她出生于河北的一个贫困县,一家六口人仅靠着两亩地和父亲打零工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
她见过捉襟见肘时,母亲无助的泪水,也亲历过姥姥因没钱治病,郁郁而终。
初一那年,王心仪被同学嘲笑衣服土气,裁剪奇怪。
她跑回家向母亲哭诉,母亲只说了一句话:
“不要理他们,踏实做事就好。”
从那以后,王心仪下定决心“要靠知识改变命运”。
连续三年,她用自行车载着弟弟,奔走在家和学校之间坑坑洼洼的小路上。
即使农忙季节,她也会挤出时间,挑灯夜读。
高考那年,她以707分的成绩,被北大录取。
属于她的光明人生,也从此到来。
在北大,王心仪积极报名各项比赛,丰富的校园生活,不断拓宽着她的眼界。
期间,她还报名了征兵活动,经过4年艰苦训练,成为了中国首艘航母的操舵兵。
北大评价王心仪:
“她创造了更丰富的人生,这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从偏远乡村,走向辽阔天地,王心仪让无数寒门学子,看到了努力的意义。
起点低的人,想打破人生困局,并非不可能。
勇敢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保持向上生长的意志,世界终会回馈以鲜花和掌声。
相信很多从底层摸爬滚打过来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或许是离乡千里,来到城市打工;
或许是每天熬夜写材料,希望能拿不错的绩效;
或许是起早贪黑做副业,只为在本职之外,多赚些钱……
贫穷,固然是让人沮丧的。
但我们依然可以在生活的夹缝里,修炼出金刚钻一样的意志,和蒲苇般结实的韧性。
相信自己不会被困境击溃,相信远方有光明的前途。
这样的信念,也将是往后余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我写这些,也并不是要歌颂苦难。
我们永远不需要感谢苦难,我们要感谢的,是那个面对苦难仍然前行的自己。
如果暂时无法选择,不如利用好它最后一点价值。
不要自我设限,觉得自己不配更好的。
想要扭转困局,从来要坚定信仰,拼尽全力。
作家刘娜说:
你体验过缴不起学费,名字上黑名单的屈辱;见证过看不起病,放弃治疗的绝望;亲历过吃不饱饭,猛喝开水充饥的辛酸…… 所以,你长大后,才要加班加点,精进自己,拼命挣钱,买车买房,累成一只狗却不流一滴泪。
想要摆脱“不配得感”,想要挣到安全感,向来都不容易。
漫长的黑夜过后,就是温暖的黎明。
这句话乍听之下很“鸡汤”,但它的意义就在于:
当你相信的那一刻,当你愿意为此坚持和努力时,你就获得了“相信”和“治愈”的力量。
这世界上,每一刻都有成千上万个穷且努力的人,骄傲地向阳生长着。
贫穷于他们而言,不是沉重的负荷,反而是修行的道场。
在困境中,习得坚韧、从容和笃定,方有底气挺直腰杆,感受阳光与清风。
人生在世,不怕一时的贫穷,就怕一生的设限。
打破“我不可以”的思维枷锁,才能真正摆脱困境,成就灿烂的人生。
你最难的时候,是怎么样度过的?
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故事,相信一定会得到十点君和陌生人的拥抱和鼓励的。
点亮【在看】,愿每个人,都能在命运的缺口里,拥有自己的立锥之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