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里,有更多年轻人面临失业、裁员。就业难时,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职业、工作和生活的意义,他们中有的人选择暂时求稳,有的人则干脆给自己一段gap year。
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创纪录的1158万大学应届毕业生走入“最难就业季”。而事实上,“最难就业季”至少持续3年了。每一年毕业生找到满意工作或找到工作的难度都高于上一年。
不可否认,在全球化黄金时期,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中期的毕业生的确享受了经济上升期的就业红利。但当社会进入一个高度不确定的阶段,各个阶层都会有一种迷茫感,而年轻人对这种迷茫感更为敏感,职业心态也会随之变化。
大概只有在困境和低谷之中,人们才会更清晰地意识到自我需求的重要性。那么,个人价值应该怎样在你所处的社会与时代中实现?这是每个成年人自己需要作出的抉择。
《第一财经》杂志7月新刊关于新周期如何重塑青年就业观,让我们一同看看处于洪流中的年轻人们,他们是怎么做的。
“最难毕业季”在每年夏天都会贡献一批热搜话题,已持续数年。人才市场遵循最简单的工序逻辑,每年都成为“最难”意味着随着毕业生越来越多,广泛意义上的工作和相对意义上的好工作越来越少。青年就业为什么在今年尤其值得关注?这篇综述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今年毕业的大学生被外界称为“网课一代”,他们的大学4年恰好覆盖了疫情管控最严格的时期。他们经历过被封控在校,经历过在家网课,也有很多人因为疫情失去了实习机会,甚至有人觉得,因为疫情封控的影响,大学这几年,他们并没有真正与同学、老师,乃至社会建立起联系。“这个社会还需要我们吗?”艰难的求职过程里,大学生们常常这样问自己。“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是一个在过去几年十分“时髦”的研究领域,只要你曾与苹果的Siri等聊天机器人互动过,或使用过Google翻译、输入法中的关键词联想功能,那么就或多或少接触过NLP。但ChatGPT横空出世,NLP领域的很多研究都被“消灭”,NLP消失了吗?以前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没用了吗?当技术拐点突然降临,处在越前沿领域的人越脆弱,但有提问能力的人除外。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都在按照一个既定的轨迹行进:上学、考试、毕业、上班……这条无数人走过的轨迹曾经是目光所及最稳妥的选择。然而,随着大环境愈发复杂,个体面临的不确定增多时,有人开始质疑这条轨迹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是否一定要上班?是否一定要和公司捆绑?个体能否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这里有3个样本,尽管职场经历不同,但她们最终都找到了让自己最舒服的职业状态:只工作,不上班。01 数字游民:“当你脱离打工一族的思维方式后,你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很多。”02 裸辞社群:“你非常需要有人告诉你,你做的东西是对的,你要坚定地做下去。”03 裁员:“这个社会不允许你彻底gap,它希望你任何的选择都能有一个结果。”——卢晶亮:不要放弃自我进步 & 许纪霖:不要预支痛苦全球经济都在放缓的大背景下,就业机会变少,竞争加剧带来不安全感,年轻人的困惑如何疏导?怎么做才是比较有效的应对方式?我们邀请了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副教授卢晶亮,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一同谈谈这些问题。在失业率这个数据表现上,日本称得上“优等生”。在疫情3年期间,日本的失业率都没有超过3%。战后历史上,日本失业率只在两个时间段里曾超过5%——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带来的持续影响期,以及雷曼危机影响期。这个看起来很诱人的结果是由很多要素构成的。△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有研究·医疗
近几年,国家多次释放明确信号,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到县域医疗体系,以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但是,对于各家医疗设备公司而言,要敲开这个大市场也并非易事。△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有故事·研报
——AI“军火商”英伟达
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布后,英伟达的市值很快首次突破了万亿美元。仅从商业变现的角度,英伟达可以说是这场全球AI技术变革“现阶段最大的受益者”。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有研究·智能月报
——大模型的中期战事
全球不同国家在生成式AI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正日益拉开差距。这种差距,既表现在大模型的迭代速度上,更表现在各家的大模型在应用场景端的落地速度上。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购买《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