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华为。
01
02
关键词:惯性。产品-解决方案,盒子,批量复制,再挖存量金矿。定下目标,一定会完成。换个人来,一样能搞定。没搞定一定是用错了人。非我族群,其心必异。压强投入,什么都能搞定。研发兜底。
关键词:ISV。企业产品的销售,其实业界通用的玩法是转售和被集成。大部份的生意,其实是ISV在做,而且是ISV吃肉,我们喝汤。这个很简单,ISV有客户关系,理解客户业务,清楚怎么攒出一个成套方案。这时,ISV可以替我们屏蔽大量的定制化需求,或引导,或外包定制,或集成,方法很多。而我们根本没有在构建ISV关系上花大力气,仍然继续着运营商时代直销的方式。直销,肉和汤都是我们的,却是和大量的ISV为敌,进而和整个生态为敌。企业市场上的机会太多,项目都不大,指望我们的一线产品经理盯一个区域,几个行业,根本盯不过来。加上我们的产品经理不是以ISV的SA视角跟踪客户,导致大量的定制化需求---我们又不能随便在项目中集成第三方,而且一线产品挤也不可能有这种视野。
关键词:生态。企业解决方案的销售,其实需要的是发动生态。而我们根本没有将建立生态作为我们的战略。结果,就是我们处处碰壁,好像到处都是不怀好意的敌人。想起一个故事,一个人开车逆行,然后打电话给家里人说所有的车都在逆行,太危险了。 关键词:山头。外部内部山头林立,互相制肘。外部的山头:虚拟化,操作系统,Paas,Docker,大数据内核在2012,网络/安全在交企,运营/运维在软件产品线。内部的山头: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器,存储。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目标,但是力气无法拧到一起。 关键词:场景。场景太多:公有云,私有云,虚拟化,云平台,NFV,NFVI。各种场景差异巨大,却要放在同一套代码,同一个版本中相互融合协调。这就像桃谷六仙给张无忌硬灌的几股真气一样,难以调和。试想天下有几人能练就乾坤挪移啊。(原著中桃谷六仙是给令狐冲硬灌真气,作者笔误但不妨碍意思。) 关键词:薅羊毛。我们用开源的原罪:改,改不得,不改,又不行。开源与我们,就像一件反穿的软猬甲。其实业界用开源的玩法,主要是薅羊毛,卖周边,不像我们自己冲上去做了羊。 关键词:领军者的魄力。魄力不足。魄力,是做减法的能力。资源有限时,唯有做减法才能形成局部优势,力出一孔。而从战略决策,到战术动作,没有人做减法。做减法需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心理素质,也要有泰山压顶腰不弯的傲骨,而我们缺这样的领军人物。 关键词:简洁。技术方案是为客户需求服务的,越简洁的方案越容易稳定。太复杂的技术方案,不是好事。IT行业,并不是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行业,因为十年,技术已经更新了几代了。君不见虚拟化,下一跳的Docker,再下一跳的Lambda计算,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其实,从技术上讲,这些“新技术”有多少是从零构建的全新的技术呢?没有。每一个又有多复杂呢?没有,而且一个比一个简单。 关键词:用剑的大师。下一个时代,区块链,人工智能,一上来就是以服务的形式登场,而不是我们熟悉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形式。我们所熟悉的七远八按三免九自,在这种场景下其实没有任何用武之地。我们所期望的,依靠产品经理给客户讲讲产品就能拿下销售的时代也将远去。破解之道是服务化,构建生态,专家社区,咨询服务等更贴近客户的方式。这时“市场呼唤研发”已经不管用了,铸剑的大师,并不是用剑的大师。华为擅长铸剑,却不擅长用剑。而不构建用剑的能力,有败无胜。须知剑法的极致,飞花摘叶也可伤人,为什么非要用你的剑不可?顺便问一句,说到“构建”,看到这里的您,想到的是华为该成立一个咨询部门吗?如果是,说明您下意识里仍然是封闭的,还没有想到利用生态这一层。 关键词:爆款。互联网产品的营销原则:爆款+面向目标受众的病毒式传播,而爆款必然是针对某个细分市场的击中痛点的产品。我们还在梦想一个不接触用户实际业务的“平台”能成为爆款,有点“缘木求鱼”的感觉。而这些深入接触用户痛点的产品,我们都看不上,因为太小,不能在华为的销服体系下大规模批量复制,所以都不愿意做。这时,不妨搞一些内部创业,让愿意做的人(比如我)去做,或者联系ISV去做,合作方去做,构建生态。 关键词:贫血+枷锁。所有资源向公有云倾斜,导致其他领域全部贫血。盒子时代的成功,阻碍了下一跳的发展。君不见,大数据,Paas,Docker,天生贫血,多个部门掣肘,还得带上不碰应用,不碰数据的枷锁。而大数据,Paas,Docker,更是那种铸剑的大师不是用剑大师的产品,再加上我们的枷锁,这些产品如果能发展得好,只能是神迹。
关键词:剑法教练。客户买剑,有一些是挂起来的,但大部份是舞起来的。我们的核心客户群应该首先是舞剑的,而不是挂起来的。因为只有舞起来,才能给客户自己带来收益,才能源源不断的买我们的剑。而我们并没有教客户舞剑,我们的销售只是卖剑,我们的服务仅是对剑的养护。服务器,存储,云计算,这样尚可,大数据,Paas,Docker这样就不行了。不用教客户舞的好看,但起码也得抡的起来才行。
关键词:不碰。数据是蛋,应用是鸡,数据和应用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但这和平台有什么关系?平台不过是个鸡窝。你能垒出多少个9的鸡窝,能抗八级台风九级地震,一键部署,平滑升级,有意义吗?
03
庙堂之上作决策的人有一些假设(就让我度一下君子之腹…):只要饱和攻击就一定能成功。 研发都是砖头(美其名曰全栈工程师),摆在那里都行,所以工作量/效率=人月,只要凑够人头就可以。
研发会搞定一个功能在所有场景下的所有事,而且是免费的。
研发效率要不断提升,所以是可以压一压的。
已经做出来的东西,是没有后续成本的,丢了可惜。
业务需求优先,DFX不重要,如果DFX出了问题,研发负责搞定,没有成本。
系统太复杂,沟通矩阵太长太大,系统工程师力不从心; 考评/任职/奖金没有特别考虑倾斜,系统工程师吃力不讨好; 一次失败,不再任用。导致华为公司为培养系统工程师交的学费,打了水漂;
04
05
组织越复杂,架构越复杂,成本越高。FusionManager只用了100来人,两年时间就可以做得相当好,而我们基于OpenStack+SDN却要更多的人,更长的时间来作。
产品的妈重要,婆婆也很重要。婆婆不看重的产品,会沦落到做妾都没人要的地步。所以,有志于做产品的兄弟,一定要找个好婆婆啊。 虚拟化市场下强推云的概念就是作死。有一段时间产品的战略是用云来打虚拟化,每个项目都必须卖FusionManager,结果收到骂声一片。对于客户就是想要个虚拟化的情况下,组织/VDC/VPC太过复杂。而时至今日,我们的私有云和公有云仍然是这些概念(哈哈,企业云的网络概念都是哥玩剩下的),客户就可以接受了。大家总是想复制软交换反打交换机那样的成功经验,但没有看到本质的不同---软交换还是交换机,客户体验是一样的。而虚拟化和云,体验完全不同,想用云反打虚拟化,很难。后面做的OpenStack纳管虚拟化特性,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道理。 架构不是产品的竞争力。FusionManager 5.0作的死很能说明问题。FusionManager 5.0完全抛弃3.1架构进行重构,花了大量的力气,做了个很厚的平台,倒是统一了FusionManager,ManageOne SC,OpenStackOM的代码。然并卵,到5.1还不是因为各种原因拆开了。想想那个年代我和我的团队被架空,一帮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红小兵,精英团队,胸脯拍的山响,最后又是自己挖坑自己埋。而FM 5.0,功能比3.1不仅没有增加还有减少,业务模型还变化了,徒然给自己惹来烦恼。
06
视野要开阔一点,千万不要站在研发团队的角度去想事情。比如2010年我们和新加坡Starhub合作公有云,需要紧急开发定制一些自服务界面。当时我以团队超负荷为由极力抵制,最后这个系统由技术开发团队作了。虽然最终Starhub没有成气候,但是当时也是云计算拓展项目的一个尝试。我从Galax8800被拿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千万不要越级搞事,除非你认为再无办法。这是我的真实故事。上面讲FusionManager最后有一句,“为了好销售要把FusionManager包装成另一个产品的PLM团队”,这个事如果落实,FusionManager就会多出一个便宜婆婆,而且界面,资料都得多出一套,纯粹属于不增值活动。这件事因为我给总裁发的一封邮件而停了下来。但是反过来讲,我没有求助我的直接主管,资源线主管,而是直接越级上报,这种行为在华为公司是行不通的。因为华为公司是一个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结构,至少在他被炸掉前还是,你的主管不会喜欢一个这样搞事的下属——很简单,你挑的事越有价值,就越表示你的直接主管没看到,不作为。大家不必骂这种想法,只要吸取教训就好。我从FusionManager被拿下,而且一直被冷冻,被边缘化,跟这个有非常大的关系。
08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