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统一之后怎么办?
文 | 罗罡
近几年来,随着两岸情势的风云变幻,两岸民间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若干我们都心知肚明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局之下,国家对台接触的方针也显现出微妙的改变。
从明面上来说,“惠台政策”似乎仍然存在,尽管多了一些针对“资助台独分子”的制裁措施,也出台了“调查贸易壁垒”的政策,不过一些迹象也似乎表明有关单位还是寄希望于国民党和所谓的“蓝营”势力,比如过去因不符合进出口规定而被禁止输入的台湾农产品,经过夏立言的游说后重新开放,又如马英九来大陆获得广泛的关注和照顾等。
然而,相信许多关注两岸议题的读者们应该会注意到,一个过去较少站在聚光灯下的团体在这样的变局中被拱上了台前——即所谓的“统左”势力。无论是早已微博和其他平台上面活跃着的王炳忠、林明正,或是之前作为“想加入共产党的北大台生”而一时颇受关注的张立齐、王裕庆,亦或是近期走上风口的李东宪等或多或少都自称,或被人们认为属于这一股势力。
像笔者这样对这一力量较为熟悉的读者们或许更注意到,近几年来中央较高层级相对固定的对台工作对象似乎比过往更为明晰了,由于一部分原因笔者不便直接点名,只能向各位推荐B站信息类UP主“底浪Wave”年初做的涉台专题视频,也推荐各位去比较一下“台联成立40周年纪念会”、“第十届大江论坛”、“第十五届海峡百姓论坛”邀请的台方人士和领导层级等等,自行品味其中意思。
可以说,未来统一之后如果岛内有哪些力量可以起到配合统一后的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那显然不会是蓝绿而是统左。相应的,在当前的局势下,这些被视为“统左力量”的党派和社团自然开始追求更深入的政治运动,以谋求台湾人民群众的支持(至少是理解),然而在运动的过程中,笔者逐渐发现到一些这一群体存在的相当严重而且亟须改正的问题。
“支支吾吾”的统左
就历史来说,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统左力量”视为三种意识形态路线的松散集合,其一是从日本殖民时期传承下来的“反殖民”叠加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发展出来的“反封建”左翼运动路线;其二是1970至1980年代因保钓运动而激发起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路线;其三是2000年以后反对李登辉及民进党势力而从国民党或泛蓝阵营出走的“反分裂”路线。
尽管我们从党史的经验而言,以上三种路线的分野并非不能联合,现实中三方的合作态势也算得上令人满意;然而,与当初苏共、中共的统战经验不同,眼下这种联盟缺乏一个清晰的、承担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力量,这导致台湾的“统左力量”迄今无法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政治纲领”,作为内部统一意见的理论基准,以及对群众进行工作的政治原则,从而导致在工作中经常表现出相当严重的“流寇主义”和“盲动倾向”。
诚然,由于目前社会条件的制约,导致“统左力量”选择顺应台湾当下体制、投入选举工作,以求宣扬政治主张的现实,这里所谓的“流寇主义”自然不是指三湾改编前朱毛联军那样的游击状态,而是当前的“统左力量”因为缺乏体系化的、逻辑自洽的、结合理论与现实的“政治纲领”,导致在展开政治(选举)运动的时候,其方式往往倾向效仿蓝绿两党的做法,走向“批判对手”、“炒作议题”、“政见画饼”那种依托于外部的选举游戏,从而沦为缺乏主体理念与建设性意见的“科道清流”。这种倾向即便是那些自称依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的共产主义团体亦不能免。
这样的结果造就了当前各候选人只懂得高喊“统一好”、“社会主义好”,但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怎么样实践到好?当来自反对者,甚至宣讲会上学生的质疑摆到面前的时候,却只能支支吾吾,无言以对,或反复拿车轱辘话给群众念经。
当然,这种支支吾吾的困境首先来自于历史现实原因。大陆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而台湾仅从人均GDP上看,确实属于发达地区。大陆能从一穷二白,以独立自主的路线发展至如今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大陆的民众天然明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作用。
但台湾民众没有这种基于历史体验的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本质上依赖于美国当年的全球产业分工和转移布局,至今在根本上仍然依仗半导体等产业带来的红利。在区域安全上也一直依靠自身处于第一岛链位置带来的美军的庇护。
在社会文化形态上,由于没有经历过社会革命,又长期被日本和西方进行文化输出,导致台湾社会中,旧中国的如迷信怪力乱神,黑帮横行等文化糟粕,日本殖民时期的殖民文化遗留,国民党政权的种种遗留,以及90年代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侵蚀,各种文化形态交杂,并深刻融入了台湾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与大陆的社会文化存在极大差别。并且,台湾主流媒体几十年来进行的洗脑工作影响极深,导致各种对现实世界的认知错误在台湾民众中大行其道。
在这种复杂现实下,统左力量想面向台湾民众宣传统一好,社会主义好,如果只单纯从物质上讲统一了之后台湾人均GDP会更高,社会更发达,那显然对当下的台湾民众没有多少说服力。首先这种“发达自豪感”本身很大一部分源自岛内媒体长期营造的和“落后大陆”的对比,随着台湾岛内产业的衰落,如果在宣传上让台湾民众认为统一后大陆会通过惠台输血方式强行维持台湾目前的人均GDP,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当下大陆的民众情绪。
所以,如何面向台湾民众回答“统一好”、“社会主义好”,需要统左力量们能够以通俗有力的方式系统的指出蓝绿两党的反动性,台湾在地缘安全和经济上对美国依赖的不可持续性,台湾本土文化中各种糟粕遗留的改革必要性,中国作为一个文明整体必须统一,且必须统一于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个主体的必要性,以及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工业体量才能有力保障台湾在未来不陷入和欧美一样的去工业化,金融空心化的困境等等。
只有在宣传中有力回答这些问题并被民众接受,才能让台湾民众明了统左力量为什么会选择支持统一的道路,以及让统左力量群体自身明了在这条道路上应当做些什么。显然,目前统左力量在这方面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所谓无政治则无纲领,无纲领便无团结,不团结则不成军,如果台湾的统左力量不走出古田,那么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
统一之后怎么办?
上部分我们说到的统左力量目前在面向台湾民众宣传时“支支吾吾”的现象,反应出当下台湾统左力量中的很多人自己可能也没想清楚统一对台湾社会到底有怎样的必要性,能解决哪些问题,这种基础认识的模糊,自然也就带来了统左力量后续工作路线方向上的模糊。
正如前文所述及的,岛内的“统左力量”是三种路线的联合,同时这种联合不仅松散,而且缺乏某个特定的意识形态主导力量。也就是说,这种联合中,“左”是次要的,“统”是主要的。
按照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的说法:“当前台湾社会的根本矛盾是阶级矛盾,主要矛盾是统独矛盾。”台湾社会有着自身的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台湾整体作为依托于美国秩序的发达经济体,在整体上又和大陆存在着阶级矛盾。显然,统一所带来的新的矛盾与目前台湾社会既有之矛盾将会立即突显出来,其中甚至会有那么一两种矛盾将立刻转化为主要矛盾。
对于这些矛盾,统左力量是否预见?是否有准备?从前文这种“支支吾吾”的现象看,显然是欠缺的。当下统左力量,更多的是在以“促进统一”本身作为路线指导来工作,去解决“统独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而没有考虑到统一以后怎么在解决台湾内部矛盾,和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根本矛盾”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就产生了一种定位上的误区。从现实上看,统一问题总归是会得到解决,这种解决的根本决定因素并不在岛内各种力量的影响。反而是统一之后,岛内矛盾和陆岛矛盾的解决必须要有岛内支持统一和社会主义的群体来参与。这才是统左工作路线的长期定位。
这也显示出岛内的有关团体对海峡情势的现况与发展欠缺起码的预判,对将来自身的定位和职责缺乏基本的认识,才会导致他们一股脑儿地投入到显象的,统独矛盾的斗争之中,从而严重忽略了次要却根本的其他矛盾。
统一大业不是投机乐园
以上笔者提到的两方面问题尽管严重,但也并非不可挽回,因为只要有一定的唯物思想的学习,这些问题人人都能发现,也人人都能改正。就笔者的观察,部分“统左力量”已经开始(即便缓慢,也不被视作重点)开展对台湾各层面社会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然而,近年来有股令人担忧的投机风潮逐渐渗透、影响“统左力量”的基干,这种心理普遍存在于在大陆的台湾青年群体。表面上,这些人表态积极,深得大陆群众和宣传口领导的欢迎,实际上这些人既不懂大陆,也不懂台湾,更不懂什么社会主义,甚至连“去懂”的意图都没有,他们只懂得偷换概念以向中央索取、向单位索取。
具体的表现便是,当单位的活动时,他们便积极参与,完了还能到处吹嘘自己如何“下基层”,如何“贴近群众”,而当单位组织读书会、研修班的时候,一个塞一个忙、没空,甚至不仅不以为耻,还引以为豪,到处向新生鼓吹“学习无用论”。
笔者就遇过某博士生,四处跟地方领导宣传自己上过什么“党课”,但一问之下就知道他连毛选的“两论”都没读过;不仅如此,笔者还常常听过一些台生到处问人:“为什么你这么关心台湾?为什么你们这么爱读书?为什么组织那么喜欢研习活动?”甚至在一些人表示不愿意跟他们玩游戏性的团建后,反过头来扣他一个“脱离群众”的指控。
在这股风潮之下,越来越多台湾学生、青年也变得如此狡狯,如此不愿意认真去探索、去工作,最遗憾的是,当前这些人却不断被“统左力量”接纳,并且成为这股力量中最受涉台单位青睐的群体。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待解放区,倘若唯一的解放力量连起码的学习、思考都不去认真、去精进,那有何面目、有何资格去肩负来日的重担?
介绍台湾”统左力量“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是想让大陆的读者们对台湾”统一之后怎么办“这一问题发表更多的思考和意见,统一大势所趋,但统一之后如何真正让台湾社会融入共和国,则是一个复杂艰巨且长久的问题,殷鉴不远,以台湾的体量,如果变成另一个香港,那产生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两岸有志于统一的有识之士应当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思索。
近期文章导读:
《长安三万里》,盛唐之梦的破灭
盲人怎么看不锈钢盲道?
基层彩礼,半推半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