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刘世锦建议”
在最近召开的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主论坛上,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围绕“如何促进民营企业为主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演讲。演讲中刘世锦提出建议,不再按照所有制划分企业类型,不再区分国企民企,改为按规模、行业、技术类型等特性划分企业,并以这些特性制定相关政策。“不再区分国企民企”的建议,引发了诸多关注。刘世锦认为,以资本所有者属性界定企业类型已经严重脱离实际。企业是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组织形态,出资人所提供的资本只是投入企业的要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劳动力、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仅从资本来界定企业性质有很大的片面性。
近段时间以来,针对民营经济的利好措施不断出台,很大程度上提振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包括《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再次明确“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社会氛围”,要“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全面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和“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站在这个角度看,刘世锦的建议恰逢其时。
这当然也是一条切中时弊的建议——我们一直在反复强调民营企业公平待遇问题,如何真正意义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这种“不再区分”看似简单,但恰恰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底层逻辑。这也是这段建议引发市场广泛共鸣的原因。
但是,这些顽疾要获得解决,在建议之外,更需要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的落地,以制度改革拉动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改革红利的新动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期望的不仅仅是类似刘世锦这样的智囊学者退休后的呼吁,还期待有更多人出来发声建言,成为改变和推动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变化的决策落地依据。
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已经被反复强调,但同时必须看到,其中存在的诸多困境,比如不公平待遇、天花板旋转门、融资难融资贵等等依然是长期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顽疾。我们期待能有更多更有决策影响力的“刘世锦建议”出现,这些建议本身就构建了民营企业家信心的地基。
回顾过去,每隔一段时间社会上就会出现一些对民营企业非常不利的言论,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一波不大不小的思潮,这种思潮的出现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民营企业家的预期,使得他们产生焦虑和顾忌的情绪,在投资和招工上都变得更为谨慎,这种钟摆式的言论导向变化所导致的对民营企业信心的冲击,无疑将给经济增长和就业形势带来负面影响。而要真正意义上稳住企业家的预期,除了法治、规则上的公平,也同样需要在舆论生态上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能够实现平等对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