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首富,惊险闯关中
接班仅五个月的杨惠妍,正遭遇艰难时刻。
就在昨天(7月31日),她交出一份不容乐观的成绩单:继2022年净亏损60.52亿之后,碧桂园2023年的中期业绩可能继续亏损。
颇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财务资料更新公告中,碧桂园还特意提及了为确保现金流安全将采取的对策。碧桂园的初衷,想必是为了稳定市场信心。然而其中一句“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却产生了反作用。
这句话被市场解读为某种信号,触发了股债双杀。7月31日上午,碧桂园地产境内债集体大跌,“20碧地04”跌超21%,“21碧地01”、“21碧地03”跌超20%触发盘中临时停牌。股价方面,碧桂园(02007.HK)也从7月31日下午开盘起继续下跌,截至8月1日收盘,报1.460港元/股,跌7.59%。
事实上,这份公告所引发的波动,更像是点爆市场负面情绪的引线。进入7月中下旬后,一向被誉为民营房企“优等生”的碧桂园,已产生多次股债异常。自半个月前,关于这家房企巨头的市场传言便接连不断,资本市场几乎用“抠字眼”的方式,紧盯着这家公司的动向。
碧桂园系旗下高管大手笔抛售公司股票的动作,似乎也为传言提供了佐证。据港交所文件披露,7月19日,碧桂园服务(06098.HK)总裁李长江分两笔合计减持碧桂园服务322.7915万股股份,套现2824.7万元。因数目巨大,李长江的操作被外界视为清仓式减持。
等到了7月21日,更“荒诞”的事情发生了。当日午间,碧桂园官微发文《不负重托,坚定信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文中称将扎实落实“保安全、保交付、保资产”的三保工作。然而细心人士发现,该表述与年前的官微表述相比,剔除了“保信用”。
仅仅是三个字的变动,便引发了市场的无尽揣测。7月21日,碧桂园多只地产债券出现交易异常波动,盘中一度停牌。这本是颇为黑色幽默的一幕,背后折射出的却是投资者对地产股的杯弓蛇影和悲观情绪。
7月24日(周一开盘),事态愈演愈烈。碧桂园和碧桂园服务股票均出现较大跌幅,其中碧桂园跌幅8.7%,碧桂园服务跌幅高达17.85%;境内债券方面,碧桂园多只债券触发临停;与此同时,美元债也开始大跌,其中一支2026年7月到期美元债创出发行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贰
市场持续震动,负面舆情不断冲击,作为掌门人的杨惠妍想必内心难以平静。
过去一周多时间,碧桂园一反过去的低调作风,多次发声澄清:先是通过官微发文称完成上半年保交楼任务,释放稳健的信号;而后表示杨惠妍与杨国强均在总部正常办公;接着又驳斥毕马威对碧桂园资产以及负债尽职调查为不实消息……
更意味深长的动作,发生在碧桂园业绩预告发布的前一天:杨惠妍向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有限公司,捐赠6.75亿股碧桂园服务股权作慈善公益用途。按照当日的收盘价计算,这笔捐赠的价值为64亿港元。
对于此次捐赠背后杨惠妍的意图,外界的解读颇多,这恐怕也是杨惠妍释放信心的一个举措。
但市场的信心,终归需要回归到公司的基本面。
碧桂园这份今年上半年业绩预亏的公告,尽管对亏损的范围只字未提,但其今年的销售数据早已透露出玄机——而这也是近期市场方面不断质疑它的根源之一。
根据碧桂园7月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权益合同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为1287.60亿元和1646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30.44%和29.93%(全国平均水平为1.10%和-5.30%)。而克而瑞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按全口径的统计金额来看,今年上半年碧桂园(1609亿元)的市场排名已经掉出前五,至第六位。
作为中国最大、信用评级最高的民营房企之一,碧桂园向来以财务稳健著称。在过去的两年间,碧桂园在行业震荡之下表现出了龙头房企的韧性。然而,与其他房企一样,碧桂园也面临资金和偿债的多重压力。
从表面上看,碧桂园过去两年的经营数据尚可。就拿三道红线举例,据其财报,其2022年的净负债率为44%、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9%、现金短债比为2.10,均未踩线。
但,未踩线并不能掩盖其业绩指标的持续下滑。从财报来看,在过去长达两年多的房地产大调整中,杨国强父女其实一直顶着业绩下行的压力:自2020年起,碧桂园的净利润连续下滑,尤其是2022财年遭遇上市16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现金流情况来看,碧桂园也不容乐观。2020-2022年,碧桂园的现金流分别净流出817亿元、201亿元和187亿元(合计净流出1204亿元)。其中,2020-2022年期间的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41亿元、-129亿元和-587亿元(合计净流出1257亿元)。这意味着,2020年以来碧桂园始终处于现金流不断被消耗状态。
更何况,今年上半年销售端的疲软,也让碧桂园的资金面承压。
此外在负债方面,截至2022年,碧桂园总资产为1.74万亿元,总负债1.43万亿元,净资产3095.73亿元。而据DM查债通显示,目前碧桂园还有存续债券17只,存续规模199.21亿元,2023年待偿还本金约32亿元,待偿还利息5.7亿元。
叁
8月1日,是杨惠妍正式接班的第153天。
回顾这153天,这位新掌门可谓是压力重重:上任之初,便不得不面对碧桂园上市16年以来的业绩首亏;不到半年,又迎来中报首亏。
她将如何带领这艘巨轮,在房地产行业周期红利褪去之际安全驶航,一直为外界关注。根据报道,她快速果决的开启了维稳和转型之路。碧桂园一向被称为“三四线城市之王”,过去两年多,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产市场不振,成交量低迷。上任之后的杨惠妍,曾大刀阔斧的采取缩表出清、加快布局一二线、发展代管代建、科技建造等系列改革措施,试图寻找碧桂园的第二增长曲线,努力求存。
只不过,大象转身,何谈容易。
今年二季度至今,多数房企都再次经历了艰难时光。随着6、7月份销售的持续下滑,房地产行业二次探底的风险增加,作为民营房企龙头的碧桂园同样是负重前行。它是否能坚持住,会不会出险,是行业内外都密切关注的问题。
客观来说,过去两年多,碧桂园在财务上的克制,以及对市场的应对,总体上是得当的。至少它守住了资金链的安全和在公开市场的信用。另外,截至目前,它的融资渠道也还算通畅,比如就在7月20日,碧桂园还拿到了35.83亿港元及3.89亿美元定期贷款,用于还债。
对于它这半个多月面临的市场困境,只能说是因为行业深度调整仍未结束,市场对房企的流动性担忧情绪依旧在蔓延。本质上,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在碧桂园身上的一次投射。
好在7月份以来,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环境持续向好。碧桂园是否能借由这次政策窗口期,走出上半年的亏损阴霾,值得拭目以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