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壹点灵心理(ID:yidianling0)
身边有位朋友去了贵州,每天都换不同的风景,咧嘴比V拍照,配上文字:我没赶上好时候,这几天贵州全是带小孩旅游的,又挤又吵,明年打死都不来了。”听得我很是疑惑,打死都不再来,还发这么愉快的朋友圈?很多朋友都跟我有一样的体会,有些人,朋友圈和实际体验各是各的。不禁让人疑惑,这些过着“景观式生活”的人,到底在追求什么?法国情景主义国际创始人居伊.德波,提出“景观社会”概念,指一种“热衷于展示自己的社会文化”。
就像上海那朵郁金香:
坐落于上海武康大楼,拍出来的照片美翻天,但实物其实只有小小一盆。
就这么一小盆放阳台都嫌单调的花,打卡的人络绎不绝,每天都有很多人围着拍照,精修后发朋友圈和XHS。
“武康大楼郁金香”一度登上热搜,吸引千万流量。
在居伊.德波看来:
大众文化日渐侵入日常生活领域,自我展示成为主流文化,追逐视听构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便可以被归纳为“景观式生活”。
所谓景观式生活,指人们被各种视觉刺激包围,五感都被视觉替代,沉迷于追逐视觉享受。
成都彭州山洪之前,龙槽沟这块地,在社交平台上频繁被人“打卡”,各种摆拍照片层出不穷。
到龙槽沟耍水的人,一波接着一波,浅浅的小河边,遍布五颜六色的帐篷。
但这里实际上是一个泄洪沟,周边的铁丝网上写明了“禁止入内”。
去年8月13日,成都突降暴雨,龙槽沟区域突发山洪,很多来“打卡”的人被冲走。
最终,7个人罹难。
一夜之间,“网红景点”变成“死亡河沟”。
这样的生活方式,未免太过割裂。
居伊.德波在著作《景观社会》中写道:
“对于大众来说,景观是一种由表象的可观看性、建构起来的幻象,景观的在场是以置换事物本真存在为前提的。”
得到了好看的照片,失去了事物的本真。
可能心里也明白,自己并没有那么开心,但既然“来都来了”,不发表一些岁月静好,人生无憾的感言,似乎就白费了时间。
久而久之,内心的感受与对外的表达割裂,对世界的看法也越来越失真。
诚然,“景观式生活”可以让人暂时抽离现实,拥抱诗与远方。一方面,由于沉迷视觉,人们忽视不同的生活层次,忽视不同的声音、气味和味道,盲目追求一致。很多女孩在网上晒“穿衣自由”,今天“纯欲”,明天“奶辣”,评论区都是志同道合的人。人们蜂拥而至,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发表一些“正确”的看法和评论。这会让人越来越自恋,仿佛生活中的一切都围着自己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自然也就走不近别人的世界。灯光、照片、短视频、网络电影……各种视觉冲击,让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为了承受这些视觉化产品,我们把全身80%的精力都集中在眼睛上,看东西越来越快,动脑子却越来越少。很难在刷到一张女孩哭泣的照片时,停下来想想,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不会在放松下来刷短视频时,抽空想想待会儿是不是该陪陪家人了;也很难在一顿大餐上桌后,停下拍照打卡的手,像小时候那样沉醉地嗅一嗅。批量生产的视觉化产品,将我们与真实世界割裂开来,隔着一道屏幕,看到的都是被加工过的现实。前段时间,一位禅修归来的来访者,描述了自己的感受:在寺庙禅修时,他没有手机和电脑,穿着棉麻粗衣,坐在庙里的台阶上,清理了3个小时苔藓。这是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干燥的苔藓摸起来毛茸茸的,像猫咪的背,他一下想起了很多年前养过的那只猫。这仿佛打开了他的记忆匣子,童年的一幕幕不断涌现出来。他发现内心宁静时收获的快乐,和刷短视频时收获的快乐,一样多。他平日里沉迷“成功学”,时常因为比不上别人感到焦虑不安,越刷社交媒体越心浮气躁,而品味回忆让他看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成长。快乐都是一样的快乐,内心的宁静,却能够让人打开被囚禁的视野,全面多维地看到生活正在发生着什么。当我们沉迷于一张张打卡照,其实并没有真的“活在”当下。而是被某些声音驱使着,停不下举手机的手,仿佛不拍照就会被追赶,不摄像就会失去很多东西。“快拍下来发朋友圈”;“快记录下来给朋友看”;“快保存下来炫耀一下”……等你放下手机,菜凉了、景冷了、等待和你一起玩的小孩也失望了。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走出“景观式生活”的囚笼了。你需要回到生命现场,去感受当时当下,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很久没有站上阳台,看看向阳而生的盆栽植物了?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让叶子枯黄,内心涌出一股对时间的爱怜和珍惜。你是不是很久没有放下手机,探索一下家附近未曾去过的角落?试着穿上舒服的鞋,去探索一下。以往饭后散步,我总是听着音乐随便走走,想着走完回家刷剧。某天我曾心血来潮,改变散步的路线,从小区后门绕出去,结果邂逅了一大片玉米田。你能想象吗?城里尚未开发的荒地,竟然被农民见缝插针地开垦,打造成一小片金灿灿的田野。可马上我就意识到,没拍照有什么关系?这些美好的时刻,就是要放下手机,全身心好好体验才有意义啊。电影《白日梦想家》中,一名摄影师找到了珍贵的雪豹,但他没有按下快门,而是静静地站着欣赏它们。朋友问:“为什么不拍照?这要是拍下来发表出去,可以让你名利双收。”他说:“有时候我不拍。如果我喜欢一个瞬间,我是说,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瞬间,我不喜欢相机让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里面。”当我们邂逅打动人心的美好,不会有余力去想拍照、纪念,只会想要深深地与之融为一体。这些沉浸式的感受,能够促使“心流”发生。它对内心的滋养价值,远比几张照片来得珍贵。最后,平衡生活与景观,可以喜欢充满视觉盛宴的生活,但不要沉浸沉迷。生活压力大的时候,来一场视觉盛宴的确可以解压,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享受这份快乐。然而,别沉迷于此,要记得,保有随时可以抽身而出的力气。只要懂得平衡两者,从卧室到厨房,都可以发现美的点滴,找到不为人知的小确幸。“在山上若遇到另一个旅客,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脱帽招呼,寒暄一两句。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留恋景观,在这之外,应当也有一些有意味的习惯。它丰富了生活的层次,扩展了视野的维度,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活在当下的喜悦和宁静。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点灵心理,关注个人成长,壹点灵让你离自由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