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朋友圈的年轻人,都在朝阳公园发疯
来源/三联生活实验室
作者/傻狍子
今年,松弛的北京中产,占满了朝阳公园的草皮。
除了中产,公园的草皮上还可能躺着一座城市里最怪的那群人。
还是这个北京四环里最大的城市公园——朝阳公园,每天,都有一批放飞自我,且不在意他人眼光的人,在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在这儿趴着——
或是用自信的方式放声说唱——“我的歌绝对没问题”。
或者是一群人,唱着《鼓楼》,然后陷入“北京是否适合生存”的辩论中去——
这些有趣的人,来自于纪录片《嚯,都在公园的草皮上躺着呢》,13分钟,15个故事,看完你或许会明白,为什么这座公园会成为大家心中无可替代的存在。
点击视频观看
↓↓↓
在朝阳公园,怎么舒服怎么来
不管你在北京是干什么的,来了朝阳公园,都可以找到最舒适的方式独处。
比如把朝阳公园当床躺的95后小冬,每周一的下午,都会在朝阳公园睡上个把小时。
来得次数多了,小冬几乎给每座桥都拍了照片,他最喜欢的就是和光桥,有时候不光是躺着,也会在桥下吃顿披萨,小冬强调说,这不是刻意的小资,只是单纯的喜欢。
15岁时,小冬确诊过抑郁症,当时家人并不理解,认为所有的病症只是因为他想太多。
而在他北漂的这几年,因为焦虑症,失眠成了常态,每天早晨,小冬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焦虑作斗争。
“不断暗示自己,今天要努力一些、要开心一些、要活泼一些……然后就是不断地失望和自责。”
小冬积极自救,朋友推荐他来朝阳公园的草皮上躺一躺。
“同事说这边有很多人躺着,一条河,一个桥,桥两边都是搭帐篷的,摆地垫的,我就拿着垫子过来躺了躺,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坐着、看着湖发呆,拍拍照,看着鸭子飞。”
后来,小冬陆续来朝阳公园睡了十几次觉。“当你醒过来的时候,你就重生了,虽然只是短暂,但是就这么一瞬间,我就很满足了,我就需要这一瞬间。”
朝阳公园是小冬的疗愈钟点房,也是这位唱野歌的大哥的说唱舞台。他把这里当成舞台预演,有时间就来唱上几个小时,不断积累舞台经验值。
大哥不唱华语流行音乐,只唱自己真实生活改编的原创,创作欲爆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憋着难受,不唱不行。”
路过这边的人,几乎都充满了困惑,有人留下寻找答案,有人脚步匆匆赶紧离开。但是大哥从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一首接一首的freestyle,成了打破这寂静公园的唯一分贝。
一人独来独往,唱得多了,大哥只剩下了自信,“我听别人的歌,听得越多我就越自信,你懂我意思吧?”
在朝阳公园,各有各的松弛
虽然都在朝阳公园松弛,但是小年轻的松弛和中年人的松弛,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边是一群刚入大学的00后,他们支着帐篷,拿着吉他,高声合唱《鼓楼》,看似松弛,间或又会为了“北京到底好不好”辩论得面红耳赤。
北京土著男孩,00后反卷先锋,并不焦虑自己的学历,却恪守一句“开心最重要”,人生理想是,当个好官,让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周末,在朝阳公园露营——
来自山西的小李,是这群人里唯一的外地人,虽然刚上大学,就已经在为留在北京做准备了——
说起北京,土著男孩觉得“北京其实没啥好”,只是一句轻轻的表达,却扎到了小李的心。小李反驳,“那是因为你从小住在北京,你只是习惯北京,才觉得北京没什么好的。”
从高中就开始憧憬北京的小李,对留在这座城市有着强烈的执念。她还记得第一次来北京的那个情景,“看着立交桥下来来往往的车,特别震撼。”
公园的天幕下,两组年轻人展开了关于城市和“老家”的资源探讨,小李也忘了,北京除了是首都,也是土著男孩熟悉并习惯的老家。
年轻人的火药味,是被中年人怀念的。这群毕业十七年的大学校友,从全国各地相聚在朝阳公园——
十七年后,学长娶了学妹,同窗的活泼男生变成了中年男人,他说自己,打小长得就成熟,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之后,勉强“一点没变”。
这集纪录片里装了15段故事,还有哪些人躺在公园的草皮上?这是我们的社会纪实系列片《热流》的第一集,看过之后你会发现,总有一股热,会流向你——
为了让「凤凰WEEKLY」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 ★ 为了更好的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