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多名游客在下海游玩时,被不明鱼类咬伤……受伤画面完全可以用“鲜血淋漓”来形容。受伤人群中,有个11岁的孩子,大腿被咬(右上↗),缝了近20针。✅如果伤口较浅,及时将表面血液挤出,流动水下冲洗伤口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伤口;✅如果伤口较深,经过基础的处理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创伤弧菌,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细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多漂浮在海水中或附着在海鱼、海虾、牡蛎、螃蟹等海洋生物上。“创伤弧菌感染”是一种高度急重症的疾病,48小时内患者的死亡率能达到50%以上。如果超过72小时都未经有效治疗,死亡率能接近100%。如果伤口剧烈疼痛、红肿,局部出现发红、发黑,伴有高热、畏寒,可能就是被海洋创伤弧菌感染了。此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及时治疗,越快越好。而且,去医院治疗越及时,治愈率就会越高。但如果伤口比较深,就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考虑接种破伤风疫苗。看到海鱼咬人的新闻后,可能会让很多人不敢带娃去海边玩了。我们只要尽量在沙滩,或海水刚没过脚背的浅滩上玩耍,就能最大限度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其实,近些年来发生了不少水母蜇人事件,主要集中在暑假——
这是因为,5~8月(和暑假重合)是水母集中漂浮在浅海附近的时段,加上它们的行动能力比较差,经常“随风逐流”,所以要是海边风大,你会和更多水母偶遇~也就是说,现在很容易在海边发现水母。
但大家需要知道的是!水母体内的水母毒素,也不是闹着玩的。
别说是抓了,即使在水里不小心被蜇到,轻则皮肤痛痒持续多日,重则还会危及生命!对水母毒素的抵抗力,孩子肯定不如大人,所以被蜇伤后,反应可能会更大。
首先,咱别去,也别带娃去那种人迹罕至的沙滩野泳。
一定要选择正规、有救生员的地方。
因为这些地方的安全性更强,即使有水母游过来,管理人员也会及时处理掉(肢解水母)。
其次,只要你看到水母,一定一定要扭头就走!
虽然,水母的毒性跟品种和大小有关,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同,对水母毒素的反应可能都不太一样,所以别做“勇士”,别用手去摸。
另外,那种被浪冲上岸的水母,或者看上去已经死掉的水母,咱们也主打:
不摸+远离
因为它们很可能“去世了”,但毒性还存在。
特别提醒,前段时间在台州出现的端鞭水母,毒性就非常大!
而这种远看像塑料袋的水母↓↓↓有剧毒,更是千万千万别去触摸,不然一不留神真的会见到太奶!僧帽水母有剧毒,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大雨/大风过后,不要去海边游泳。
被水母蜇到时,大部分人的感觉是那种“触电的疼痛”。
被水母蜇到时,大部分人的感觉是那种“触电的疼痛”。被蜇的皮肤也会出现类似鞭子抽过的“鞭痕”或线性排列的伤痕。再严重一点的症状,就是咱们开头提到的那位小男孩的经历,出现头晕、局部表皮坏死等等。
虽然大部分的水母蜇人后,不至于致命,但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按照这5步来处理伤口。第1步——如果水母还缠在身上,使用工具移开它(如果没有,直接跳到第二步)用小棍儿,或者一切能夹东西的工具,把水母(大部分情况下是触手)移开。可以用身份证、银行卡、小刀这种薄且坚硬的东西,来刮掉水母留下的刺丝囊。就地取材,用海水洗伤口,减少毒素释放。也可以去向附近的管理员/救生员求助,他们一般都会做简单的伤口处理。
不要揉伤口(特别是孩子被蜇后,会去抓挠) 不要用尿冲洗
这些做法,都会刺激毒素进一步释放。
第4步——洗热水澡
热水能缓解疼痛,有条件可以用不超过45℃的水洗个澡。
第5步——去医院
简单处理后,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尽快再去一趟附近的医院。
图源:bayoflife.com
最后的最后,虽然鱼类咬人事件还没发布最终通告,但小编还是想再次提醒大家: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啦,欢迎大家点赞、在看、分享给要去海边的朋友哦~[1]深圳卫健委《海边玩遭水母“突袭”,7岁娃两次植皮保腿!这个错误操作千万别犯》
[2]科普中国《海边保命指南:看着很安全,一不留神人就没了!》
[3]南方日报《男孩在海边被水母蜇伤植皮保腿!这个错误操作千万别犯》
[4]潇湘晨报《北海不明鱼类伤人事件亲历者:小孩在浅水区,说底下软软的,有东西割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更新于2023年。文章仅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养育等方面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疗、用药问题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