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未来,中国一半的人都会往这些城市走!

未来,中国一半的人都会往这些城市走!

公众号新闻

来源:大胡子说房(ID:dahuzishuofang),本文转载已经过公众号授权。

年初,各大省市开始公布2022年的人口流动趋势。

大家应该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数据:

那就是人口逆回流了。

人口增长量最高的并不是大家以为的一线城市,而是二线城市。

2022年,长沙常住人口新增18.1万人,其次是杭州(17.2万)、合肥(16.9万)、西安(12.29万)、昆明(9.8万)、武汉(9.01万)、郑州(8.6万)。

一时间很多人都在讨论,大家都用脚投票选择回流了,这恰好说明北上广深没有吸引力了!

铁子们,片面了!

01

来广州深圳挤挤地铁吧,看看今年人口是不是又回流了!

2022年什么处境,大家都知道,因为封控限制很多人根本没法工作。

而没工作留在大城市成本又高,只能先选择回到老家或者成本较低的二线城市。

但今年上半年,年轻人明显又回来了。

因为权威数据还没有公布,先说一下非官方统计的数据。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2023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从简历投递上看,该报告显示2023年沪京深人才投递量稳居前三,且在近三年来曾“逃离”北上广深的职场人中,目前竟有39.2%的人逃离北上广深20个月左右后,意欲重返一线。

显然,依然有人在深思熟虑后选择回到熟悉地开启事业的。

自年初以来,广州、深圳地铁客流量迅速上升,广州创下1097万人次的纪录,深圳也接近900万人次的新高。

从更客观的客流强度来看,广州和深圳仍在名单上,最新月平均客流强度分别高达1.431.35万人/公里/天,压制京沪,是许多二线省会城市的两倍多。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广深又能重回人口增量排行榜top5了。

人口来来往往,而且去年哪怕人口回流,都依然是回流到一批二线城市。

或许这也已经看出城市价值的端倪了。

人随产业走,也随工作机会和收入走,这是趋势,年轻人就算不呆在一线城市,也会回二线城市。

今年有专家预测新生儿出生人口可能不足800万人,在人口增量减少的情况,人口流动的趋势变化一定是聚集化的。

很多人想回三四线城市躺平,在未来大概率是行不通的了。

02

城市是不可能均衡发展的。

资金不允许,规律也不允许。

尤其是我们国家很大,要完全性的均衡发展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为了国家安全稳定,也不可能全部往东南沿海聚集,至少省会城市是不可能被放弃的。

所以未来的城市格局其实很清晰的。

城市群、都市圈。

目前就四个: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圈、成渝双城经济圈。

这些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还有机会,而其余的小城市,大概率只剩下被虹吸的命运。

说到这,人口为什么必然流动,人为什么就必须得往大城市走,这是许多人不能理解的。

核心原因之一:

经济活动必然需要聚集。

复杂的经济活动需要更深入的知识分工,迫使个人缩窄其专业知识和专长。这种知识分工造成了很高的协调成本。

为了应对更复杂的经济活动,人口就需要聚集,换言之,人口高度聚集的地方,会拥有更复杂的经济活动。

是不是很难理解?

好,我尝试生活化场景给大家简单说说。

杭州的电商公司应该是全国最聚集的了,这几年很多成名的网红甚至举家搬迁到杭州,就是为了更高效的工作。

过去杭州的公司想要和网红合作,需要把样品寄到网红所在的城市,针对样品的沟通都需要线上进行。

这就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所以很多网红决定直接搬到杭州,上午寄样品下午收到,晚上直接面对面开会讨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相比其他城市,杭州拥有最专业的电商人才,在招聘人才和人力成本上,也比其他城市要低。

这就是聚集的好处。

人随产业走,随工作机会走,这是不可逆的经济规律。

第二,要尊重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

很多人嘴里喊着小城市幸福感强,有生活体验感,但生活的基础是生存。

在小城市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这是最基础的,其次是还能活的不错。

大家会发现很多工种在老家根本就没有的,你学运营的、广告创意、AI算法、影视后期剪辑等等。

对不起,在老家真没有匹配的岗位。

所以除了体制内工作,你能选择的少之又少。

我自己有很多同学,大学毕业后选择回老家工作,都是拼命往体制内挤,30岁才上岸的比比皆是。

小城市能够提供的岗位,绝大多数都是销售、文员、客服、出纳,请注意,我的用词是绝大多数。

可能你在小城市发现文凭不如关系好用。

而且很多人认为小城市虽然钱挣得不多,但物价低消费低啊。

讲真的,除了房价低之外,小城市的物价和大城市真的没差。

当然了,我不是说所有人都应该往大城市走,有些人是可以留在老家的。

这里,我借用网上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旺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父母弱,你就去学做生意改变命运。

父母强,你就背靠参天大树入室做官。

宗族强盛,你就利用家族的名望在本地发展。

家境贫寒,唯一的出路就是远走他乡寻找机会。

所以,话说回来,人口为什么会聚集,且不断聚集?

因为经济活动的需要,以及基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这是不可逆的规律,大家不妨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规律,同样如此。

既然聚集势不可挡,我们当下要做的无非就是2点:

1、尽可能在大城市配置资产,买不起一线城市,也可以买二线强省会城市。

2、如果你正在小城市,房子留一套自住即可,多出来的在未来可能是负担。

03

最后我想说:

在选择城市的问题上,别用逆向思维去参考。

大城市除了满足人们收入需求外,还有消费需求和文化需求,随着青年接受新事物的丰富性,小城市的前瞻性必然是相对落后的。

大部分人会用脚步选择大城市发展的。

当然了,如果你非要说我要躺平,我只关注自我,我觉得小城市也很好。

没有正确与否,都是个人的选择而已。

但如果你有更长远的目光,有资产配置的需求,有下一代教育发展的焦虑,那显然应该:尊重规律,顺势而为。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美国“起步房”价格一直飙!然这三大城市却在跌!购房者正在离开西雅图和这些城市……过去十五年,孩子一半在中国一半在美国读书,让我告诉你有什么不同?创新低!万锦华人区双车库独立屋113万成交!未来房市走向看利率!TOP30一半的学校都开放申请了,这份24fall美研项目申请截止日期+时间线速来查收!快来乘上申请末班车逆袭名校!不出意外,未来中国一半人口,都会汇聚到这几座城市加拿大高校17%的留学生,竟然贡献了一半的学费!96亿!张一鸣: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没有延迟满足感造成的|双节读书精选《寻秘自然》一周售票报告:科普电影在哪些城市最受欢迎?在哪些城市遇冷?3岁后超过一半的娃都缺它,严重影响视力和智商!可惜90%的家长没重视最新报告:加拿大人每周开支增加230刀,超过一半的人兜里不到200刀加拿大破产率记录爆表!超过一半的人还不起信用卡!创23年记录!洛杉矶都会区这些城市房价上涨最快苦!超过一半的加拿大人因为这事每月账单还不清:还欠$200元!恐怖!美国竟有近一半的自来水,含有“永久化学物”,可能致癌!不孕!购房新趋势?多伦多父母将一半的房屋卖给成年的孩子,然后住一起...2024QS最佳留学城市排名公布,在这些城市,你能入读这些名校...离谱!加拿大高校17%的留学生:竟然贡献了一半的学费!96亿!漫遊大華府(11)大使館開放日(下)华人在纽约生活太苦了!一半的收入都要花在这个上...英格丽·褒曼特别喜欢笑笑容真挚而有感染力骨相之美那种恬静的美能让男人安静下来一半的私校家长想转入公校!澳洲家长大讨论!有史以来第一次! 超过一半的魁省人可以使用英语对话…星夜中国第一辆旅游高铁火了!贯穿400余个4A级以上景区,霸占了中国一半的美食...这些城市的人「最想搬到波特兰」正在寻找买房的机会!房价还在上涨!韩国欧尼穿衣好看,有这款“老钱风衬衫”一半的功劳!!德国幼儿园只教这些!难怪德国人承包了一半的诺贝尔奖凄惨 ◇ 通胀致加拿大人每周开支平均增加230元,超过一半的人手里现金不足200大 海 绿 了:只用20年,人类就让一半的海洋变了色8岁男孩突发脑膜炎!这个习惯得改改了,超过一半的娃都有!据估计,近一半的美国饮用水中含有“永久性化学物质”战地恋情(十二)《花尾渡》(小说) 第十三章 夕阳街头横波起德国房租又涨了!哪些城市最贵?哪些城市上涨最快?中国现在有一半的博士论文在研究“资产负债表”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