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全面暂停进口
8月24日,海关总署网站发布关于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
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有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就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回答记者提问
据海关总署网站,该负责人表示,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于8月24日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中国海关高度关注日方此举对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带来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海关总署持续开展对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风险的评估,在严格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从日本进口食品采取了强化监管措施。
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相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对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采取紧急措施,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海关总署将持续关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情况,视情动态调整有关监管措施,防范核污染水排海对我国民健康、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
中国对日水产品进口7月下跌近三成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从日本进口鱼类等水产品为2.35亿元,同比减少29%;今年1~7月进口总额为19.37亿元;2022年和2021年全年,进口总额分别为33.96亿元、25.35亿元。
据澎湃新闻援引韩联社8月23日报道,在日本政府宣布将于8月24日正式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工作后,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韩国进口日本水产品骤减的现象恐将重演。
2011年3月福岛核事故爆发后,韩国政府于2011年9月禁止从日本福岛及核事故周边8个县进口所有水产品。韩国关税厅(海关)数据显示,韩国的日产鱼贝类进口量在2011年和2012年同比骤减37.7%和36.3%。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当年韩国日产鱼贝类进口量和进口额较2010年分别减少67.4%和57%。
2015年以来,韩国对日产鱼贝类的进口有增有减,但整体上保持增加趋势。2022年进口量较2014年触底时增加了22.3%,达到3.26万吨。进口额也恢复至2010年82.1%的水平,达1.74亿美元。
但韩联社报道称,一旦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工作正式启动,便将引发韩国民众对水产品安全的担忧,导致日产鱼贝类进口再度萎缩。韩国关税厅数据显示,今年1-3月,韩国的日产鱼贝类进口量和进口额持续增加,但在福岛核污水排海争议浮出水面后,上述数据自4月起持续下降。
吃下核污染食品后果有多严重?
据央视网,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而日本却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乏无力、嗜睡、食欲减退等;累积到一定剂量后可能引起慢性放射病,甚至致癌。
同时,国际环保组织2020年在题为《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危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核污染水中存在高浓度的放射性碳-14,日方的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去除碳-14。报告作者、德国研究人员肖恩·伯尼指出,东电直到2020年才承认所谓“处理水”中碳-14的存在。
而碳-14会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鱼类的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国际环保组织调查发现,ALPS不能去除放射性氚和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锶-90、碘-129和钴-60等。
核辐射放射性物质可以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这三条途径进入人体。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继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可以想象在身体里一把持续发射子弹的枪)。当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便能对人体产生损害。
举个例子,此次核污水中残留的碳14物理半衰期约为5730年,可以在大海中长期存留。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的层层富集和浓缩很可能就会进入人体内。虽然核污水经过稀释浓度会变低,但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不断富集,会让放射性核素不断浓缩。
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通过食用海产品就间接地摄取了海水中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积累就很可能会超过安全剂量。每一代人都吃进放射性物质,留在体内破坏DNA并且遗传,缓慢循环渐进的后果,不堪设想。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海关总署网站、每日经济新闻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