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成立
8月24日,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长宁校区交谊楼基石厅成功举办,来自国际组织、立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仲裁机构、调解机构、公证机构、律师界和企业界以及高校、研究机构等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由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倪静主持。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致欢迎词。
他指出,当前,上海正在全力打造“亚太仲裁中心”、“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争议解决中心”,这一系列举措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城市软实力,同时也是为了代表中国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参与增强我国涉外法治话语权和全球经济治理能力,而其中,调解体系化构建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他表示,近年来,华东政法大学积极推进智库培育和建设,提升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获批国家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与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级以及上海市级司法机构和有关学术机构合作,设立了多个国家级研究基地。
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区域发展需求,更好贯彻落实中央两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制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也因此应运而生。他期待中心的设立,能通过汇聚全球和全国调解专家的资源,打造调解理论、实务交流互动的平台,切实助力提升我国调解制度工作的科学化建设水平,为扩大我国调解制度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作出积极的贡献。
闫晋东代表司法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发来祝贺视频。
他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调解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解纷解决机制。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体制挺在前面。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履行调解工作指导职责,覆盖城乡和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的调解组织网络基本形成,调解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先前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取得了积极成效。
当前调解工作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在理论和实践上也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强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研究,为调解工作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要加强对调解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商事调解制度的研究,加强对新时代调解理念、制度机制、方式方法、平台载体的创新性研究,加强对国内外调解机制的比较性研究,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民族特点、时代特征的调解法律制度。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发挥华东政法大学的学术优势,加强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助力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国际争议解决中心和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的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今年2月,首个专门以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议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该筹备办公室主任孙劲也为中心的成立发来贺信。
孙劲在贺信中指出,调解作为国际争议解决的重要手段,有着突出的优势,必迎来新一轮发展。
国际调解院是中国政府顺应国际调解发展趋势和需求,与有关国家共同发起并即将建立的首个专门以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议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全球法治公共产品。
国际调解院的筹建需要加强对调解的研究,相信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成立后,一定能积极深入开展调解领域相关学术研究和交流,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培养出更多国际调解人才,为助力中国国际调解研究更上一层楼做出贡献。
在主题发言环节,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张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副主任委员吴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王光贤、上海律师协会会长季诺、上海市人民调解协会会长孙晔分别发言。
张祎在发言中指出,随着国际贸易实践的发展,尤其是新加坡调解公约的开放签署以及世界银行将商事纠纷解决作为营商环境评估的重要指标,调解逐渐形成与诉讼、仲裁相并列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重要方式,成为我国抢抓涉外法治战略布局,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新型阵列。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前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陈吉宁书记明确要求要健全完善国际商事争议调解机制,打造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高地,提升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市司法局立足职能定位,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培育发展专业化商事调解机制,不断提升商事调解的能级。作为全市调解工作职能部门,将坚定支持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成立,希望通过搭建产学研相互贯通的平台载体,携手破局调解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
吴薇指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解纷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精神,切实将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治保障作为重要任务。
2021年2月,上海人大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条例》。两年来,上海持续优化大调解工作格局,先后制订了涉及调解工作的规范性文件11件,涉及17个市和区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上线“解纷一件事平台”,首创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警调联动机制,调解前置程序、轻伤害案件人民调解等治理机制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创新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用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已经从国内纠纷的化解扩展到国际争议解决,顺应了国际社会对商事纠纷调解解决的需求。期待研究中心加强对国际调解理论实务领域相关问题的聚焦,开展深入研究,助力相关实践部门取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王光贤指出,近年来,上海法院积极贯彻习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一体化诉源治理、一站式诉调对接、一平台多元解纷工作。
2021年10月,上海市高院与上海市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探索实行调解程序前置试点的实施办法》,在全市开展调解程序前置的试点工作。在全市基层法院,稳步探索特定类型纠纷调解的程序前置,充分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灵活、高效、低成本、合作双赢等优势,在推动构建调解在先、诉讼断后、有机衔接、协调联动、智慧便民等多元解纷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国调解机制发展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调解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当前专门设立调解研究机构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寥寥无几,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的设立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必然为上海乃至我国调解法治的现代化、国际化作出重要的贡献。
季诺指出,《新加坡调解公约》的生效赋予了国际商事调解所产生的调解协议与强制执行力,给国际商事调解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上海律协特别重视国际调解的发展,自2019年以来,上海律协积极参与新加坡国际调解周。同年,上海律协也专门成立了调解专业委员会,对全国调解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通过举办一系列调解员培训,向上海律师介绍境内外律师调解业务现状、不同调解方法的运用等。他希望研究中心未来与作为调解人才重要来源的律师积极互动,为共同推动中国国际调解事业贡献力量。
孙晔指出,随着国际诉讼和仲裁在成本以及时间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调解受到越来越多重视。期待法学专家与业界专业人士在理论研究与实务研讨中碰撞出思想火花,为上海打造更高水平多元解纷体系,服务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多出高招,多献良策。上海市人民调解协会也始终以《上海市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为统领,立足职能定位,推动调解与法治相向而行,相得益彰。
聘书发放环节,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叶青为中心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颁发聘书。
会上,还宣布聘请31位专家顾问和69位特邀研究员,共同助力中心建设。
叶青、张祎共同为中心揭牌。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曹都国,国际法学院院长、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主任杜涛及上海市人民调解协会会长孙晔、副会长侯怀霞共同见证。
与此同时,“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暨涉外法治查明平台”网站宣布开通。
签约环节,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中心与上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以及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的共建协议签约。
上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主任陆翔表示,作为金融监督管理部门,金融消费纠纷多元调解机制研究的首批试点单位,九年来,上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不断创新研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地方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精神,研究创新调解机制,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广泛经验。希望与国际调解中心一起积极作为,共同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上海金融法治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主任蔡晨风表示,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贸促会建会70周年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指出:“中国贸促会始终把服务中外企业作为立身之本,促进贸易和投资,推动制度型开放,在国际经贸仲裁、知识产权服务、商事调解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同各国工商界加强沟通联系,为中外经贸合作牵线搭桥,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这是对中国贸促会作为我国商事调解工作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实践者的充分肯定和巨大鼓舞。
十多年前,中国贸促会和上海诸多同事、诸多机构一起为全世界贡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上海世博会,上海人民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与很多上海同事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今天非常有幸能够再次与上海人民并肩作战,与华东政法大学并肩作战,相信双方的合作能够像上海世博会一样,结出丰硕的成果。
第一单元的研讨环由中心副主任侯怀霞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彭诚信教授、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郭俊秀、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院长肖凯、上海市司法局促进法治处处长俞静贤、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上海仲裁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何乃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徐飞、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会法律部部长、上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秘书长顾哲结合各自领域就推进调解工作创新发展,健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做了精彩发言。
中心副主任张皎主持第二单元研讨。
上海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德关、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基层指导处副支队长孙亮、上海市检察院第十检察部主任邹先锋、上海张江公证处主任张磊、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李玉玲分享各自领域调解工作的成功经验,并希望与中心保持联动,形成合力,为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贡献力量。
杜涛作闭幕总结。
他表示,在上海市司法局的指导下,由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与上海市人民调解协会共建的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调解研究中心是国内高校首家国际调解研究机构,中心将着力发挥战略研究、政策献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等功能,致力于整合产学研用各方的智力资源,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为上海全力打造面向世界的亚太仲裁中心、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国际争议解决中心以及调解体系化构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END·
供稿||国际法学院
美工||刘慧
责任编辑||程勇
这是国际法人第2728条推送。
请为我们点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