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低温降不下来,比白天气温突破40°C更可怕
自从进了6月末,家里的空调就再也没停过,这个夏天对很多人来说都分外难熬。
数据证明,我们的感觉没错。联合国气象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在8月8日宣布,今年7月被确认为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而且可能打破了至少12万年以来的历史纪录。
但最可怕的还不是最高温的一路狂飙,而是夏天的夜晚,也正在悄悄地变得越来越热。
被忽视的最低温
不断刷新纪录的最高气温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在视线以外,我们夜晚熟睡之时,夏季的最低气温也在悄悄咪咪地快速增长,增长速度甚至比最高气温更快。
英国皇家气象学会最近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每日的最低气温(通常在日出前后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比最高气温(白天)上升得更快。这也意味着,每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间的范围正在缩小,夏季高温的夜晚越来越多。
黄色折线是日最低温,红色折线是日最高温。可以看出日最低温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日最高温增长速度|1910-2020美国夏季中日最高温与日最低温增长折线图
热夜将至
正如联合国气象组织宣布的那样:世界正在进入极端高温“新常态”。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高温热浪和热夜的现象会更频繁、更剧烈。
在我国,一般连续多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者超过35℃,就叫“高温热浪”,又叫高温酷暑,而热夜则没有统一的官方定义。在有的国家或地区,当夏季夜晚最低温超过29℃时,就算作一个热夜,也有的地区,当夜晚温度处于当日历史记录前百分之十时,会算作一个热夜。
在我国香港,夏季日最低温高于等于28℃时,当晚就会发出热夜警告。根据香港天文台的预测,本世纪末香港地区每年的热夜将超过160个,这是目前观测值的5倍。
香港录得的全年热夜日数
2022年,复旦大学联合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多个研究单位,对中国、韩国和日本这三个东亚国家热夜的健康风险开展了未来气候变化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南部、中国北部、韩国、日本这四个区域,未来热夜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分别增加30%和60%以上。
通常大家以为,日落后气温就会自然降低,但由于密集的建筑群在白天吸收累积大量的热量,夜晚城市内部持续高温的时间会更长,与郊区乡野相比市区温度下降缓慢,也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的存在,更给热夜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热夜难熬
热夜会从多方面影响人体的健康,最直接的影响之一,是睡眠质量变得越来越差了。
美国的研究团队曾在2002-2011年间开展了超过75万人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睡眠质量和夜间温度的关系。问卷结果显示,在每100人中,若夜间温度较月平均夜晚温度上升1℃,大约会造成三晚的睡眠不足。
在日本近期的相关研究中也得到了类似的发现。
一项在东京和大阪开展的500人夏夜睡眠障碍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夜晚平均温度处于24℃至27℃之间时,午夜0时室外温度每升高1℃,睡眠障碍的人数就增加7.3%。同时伴随着日最低温的升高,睡眠期间易醒率也随之攀升。
在夜晚高温时,浅睡眠期会延长,深睡眠期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缩短,身体核心温度降幅变小,皮肤温度升高,所以人会难以入眠、睡眠浅且容易醒。
热夜还会增加死亡率。
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主的研究团队发现,在中高热岛强度地区,人们的死亡风险在高温热浪期间显著增加,高热岛强度地区的死亡风险几乎翻倍(低热岛强度地区的死亡率并没有增加)。
更令人担忧的是,高温区域的分布范围在白天和夜晚并不一致。白天,高温主要集中在郊区、荒野等较为空旷的地区,而夜晚的高温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在热夜之下,更多城市人口的健康会受到影响。
前文提到的2022年的联合研究也指出,预计从2010到2090,热夜带来的疾病负担将增加近6倍。
持续的热夜之下,人不仅睡眠质量会下降,还可能会心血管负担加重,新陈代谢加速,容易出现急性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急性心脏疾病事件。因此,老年人、小孩、孕妇和有相关慢性疾病的人,在热夜之中都是高风险脆弱人群,更是要注意自身睡眠环境。
面对热浪“新常态”,我们建议大家:
调节作息,早睡早起。
该开空调开空调。睡眠室温在26℃左右对多数人较为合适,当夏季夜晚室温超过28℃时,我们就要想办法降温。
布置阻隔阳光的窗帘。
保证充足的水分,饮食减盐。
参考文献
作者:任超
编辑:翻翻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