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全奖高尔夫天才少女,美国华裔正在批量生产“谷爱凌”?
自从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夺得两金一银,成为“天选之女”,华裔天才少女又多了一员猛将——Rose Zhang张斯洋。
同样全奖斯坦福,同样一鸣惊人。
今年6月5日,年仅20岁的张斯洋,成为了历史上72年来第一位,职业生涯首秀就夺得LPGA女子高尔夫职业巡回赛冠军的选手。
其实若是比成绩,张斯洋甚至比当年的Woods还棒。
2022年,张斯洋全奖进入斯坦福大学,之后,她接连赢得20场大学比赛中的12场,当年Tiger也不过是连赢11场。
因为这个成绩,张思洋还成为第一个赢得多个个人全国大学冠军的女性。
2020年8月,张斯洋17岁的时候,已经在美国女子业余锦标赛第38洞决赛中击败加布里埃拉·拉菲尔斯后获得冠军,成为这项赛事115年历史上首位夺冠的华人球手,且稳坐榜首141周,单单奖金就超过4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万)。
作为女版Tiger Woods,或者被我们国人津津乐道的“谷爱凌”第二,张斯洋是怎么炼成的?
一个体坛“灰姑娘”的故事
虽然高尔夫球是一项费用高昂、通常为商务人士所喜爱的运动,但是作为“移二代”的张斯洋的家庭其实并不富裕。
2003年,斯洋出生在美国洛杉矶附近的小城阿卡迪亚。
曾经一度,一家人挤逼地生活在一间小公寓中,爸爸妈妈住主卧,客卧转租出去,靠租金贴补部分家用。
这种和别人合租的生活,甚至我们中大部分在北京和上海生活的家庭,都未曾经历过。
移民后的第三年,张斯洋出生。
虽然生活算不上富裕,父母还是让斯洋尝试了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
在美国,其实给孩子启蒙的体育项目都不是很烧钱。
甚至,在很多社区中心,就有篮球、足球、体操这样的儿童体验课。
据说,篮球、网球小斯洋全部都玩得很好,堪称从小就有“运动天赋”。
但是,直到她拿起爸爸的高尔夫球杆,在家里的后院里打了几杆,斯洋的爸爸才觉得,这才是她最有潜力的项目。
于是他请了一名专业的高尔夫球教练,教了斯洋3个月。
出乎意料的是,9岁的她就报名了南加州青少年高尔夫9到11岁的比赛,而且还得到了青少年组冠军。
而她堪称开挂的人生,就从这时候开始,徐徐拉开帷幕。
像所有“望女成凤”的中国父亲一样,张爸爸察觉到张斯洋的高尔夫天赋,并且预见到她将来一定可以成大器,于是毅然辞掉自己的高薪职业,开始全职陪女儿打球。
其实张斯洋的家庭那个时候已经很稳定,耶鲁博士毕业的父亲是金融公司的资深经理,母亲是牙科医生助理,哥哥已经读大学。
但是为了对女儿的期望,他毅然辞职,让家庭生活的重担都放在了斯洋妈妈身上。
好在斯洋十分争气。
2020年9月,17岁的斯洋在LPGA大满贯赛2020年ANA Inspiration中获得并列第11名,成为世界业余高尔夫排名第一的女子高尔夫球手。
在19岁生日那天,她被授予年度最佳女子大学高尔夫球手安妮卡奖。
她还连续三年(2020-2022)被授予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子业余高尔夫球手马克·H·麦科马克奖章。
今年4月,张斯洋在奥古斯塔全国女子业余锦标赛延长赛第二洞击败珍妮·裴(Jenny Bae)再次夺冠,成为赛事历史上首位华裔冠军。
同样是在四月,她成为连续141周在世界业余高尔夫排名中排名第一的女高尔夫球手,是历史上最长的球员。
紧随其后,她又在5月的NCAA锦标赛上卫冕总冠军,成为第一位两次获得个人冠军的女性。
张斯洋成为自1951年贝弗利·汉森(Beverly Hanson)以来首位在LPGA巡回赛职业首秀中获胜的选手,也是自2019年涩野日菜子(Hinako Shibuno)以来最近一位在首次LPGA赛事中获胜的非会员选手。
她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活力无限,能量非凡,前途无量。
超乎常人理解的“背水一战”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张斯洋的爸爸也是一名学霸。
张斯洋的爸爸张海滨1999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2000年从沈阳移民美国,2004年,也就是斯洋出生的第二年,他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曾经在彭博社担任金融软件开发人员,2007年进入了后来暴雷的著名的金融公司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那个时候,仅仅是一名金融分析师。
2014年,在离职之前,他已经成为了著名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资深副总裁。
在发现女儿的高尔夫天赋,并预见到她可能成为超级明星的时候,张海滨毅然辞职,全职陪伴女儿打球。
离开高薪,在众人眼中无比风光的“资深副总裁”职务的父亲,成为了一名“全职球童父亲”。
为了训练女儿的球技,张斯洋的父亲为她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
每周一至周五放学后,练4-5个小时的球,每次200-800个球,周末甚至一练就是一整天,风雨无阻;
哪怕斯洋生病了,也不能因此松懈,而降低训练的强度,他说:“天气是你不能控制的,所以你要学会适应各种各样的天气”。
因为家里只有妈妈的一份收入,每次斯洋和父亲去参加比赛,他们都会乘坐夜间航班,这样就可以避免额外的住宿费用,就算住旅馆也只会选择便宜的汽车旅店,甚至在机场长椅上或者车里过夜。
不仅如此,张斯洋的球具装备也无比简单,第一次取得冠军的时候,用的是爸爸买的200美元的高尔夫球杆(相对于其他选手都是几千美金的专业设备),甚至从来都不买高尔夫手套,一双手因此而磨出了厚厚的茧。
而且,据一份美国采访说:2021年当张斯洋得到斯坦福高尔夫校队教练安妮·沃克(Anne Walker)面试邀请,斯洋高中时的校长陪同张斯洋和父亲一起去面试。
为了省钱,张斯洋的爸爸拒绝了校长乘飞机去面试的建议,他们开了一夜的车赶到了斯坦福。
这一夜,张海滨开车,张斯洋就在后座上睡觉。
这在美国校长眼中简直不可思议,因为后座的斯洋可是高尔夫业余组排名第一的“明日之星”呀。
面试结束后,校长建议请张爸爸和张斯洋吃顿饭,也被拒绝了。
张海滨就在车里拿出了一些饼干果腹,然后马上开车回家。
只要是在加州比赛,他们俩从来都是爸爸开车,斯洋在后排坐着吃饭、睡觉、做功课。
为了支持妹妹打球,在哥哥开始工作了之后,还要做一些兼职的工作,以支持妹妹到处打比赛。
可以说举全家之力,来支持张斯洋的高尔夫梦想。
正是因为全家人的支持,和父亲严格的训练要求,张斯洋比其他的高尔夫选手都更加“抗压”。
无论是在拉斯维加斯100多华氏度的气温下比赛,还是在外州的大风天里,张斯洋都能发挥稳定地拿到冠军。
教练乔治·平奈儿(George Pinnell)认为,张斯洋的天才来自于她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专注,从母亲那儿学到的认真态度,以及她惊人的自控力。
而张斯洋这样总结自己的成绩:“因为我犯的错误比她们少,我比每个人都更加努力。”
美国正在量产“谷爱凌”
美国曾经报道过,华裔少年已经承包了美国花样滑冰的半壁江山。
仅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中就有4名华裔代表美国参赛花样滑冰,他们是陈巍、周知方、陈楷雯以及刘美贤。
还有网球华裔名将刘婧文、滑雪运动员谷爱凌……
有报道说,目前在美国的中国家庭中的孩子们90%都在从事和学习一种体育项目。
而这些孩子和其他族裔运动员的不同就是,普遍品学兼优。
比如张斯洋和谷爱凌就学的斯坦福,名校需要你“既是顶尖的球员,也是顶尖的学生”,所以她们的学业成绩也都达到了名校的录取标准。
是什么造就了这一群优秀的孩子?
一、华裔家庭为培养孩子可以“倾尽所有”。
为了培养孩子,华裔家庭的父母可以做出巨大牺牲,这和华裔重视孩子教育的观念密不可分。
你不可以想象一个美国本土的父亲,在女儿只有10岁,得了几个青少年组冠军之后就放弃自己一片光明的事业。
毕竟得到耶鲁博士学位也非常不易,张爸爸用自己的事业来换女儿的未来,即使这个决定,让他们的家庭收入变得非常有限。
这样的例子还有“钢琴王子”郎朗,他的父亲为了培养他,几乎破釜沉舟。
二、这些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是顶尖人才,孩子们中了基因彩票。
大家都知道顶级运动员不仅仅是靠“身体条件”,更是需要用头脑来比赛。
花滑冬奥会冠军陈巍父亲陈志东是美国医学专家,花滑名将周知方父母都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网球名将刘婧文的父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母亲毕业于复旦大学,谷爱凌的妈妈是北大学霸,爸爸是哈佛毕业生……
能够有身体素质成为运动员的华裔孩子们,就是中了智商和体育天赋的双重彩票。
三、西方社会为孩子们从事体育事业提供了不少条件。
很多体育项目的初级阶段辅导费用其实并没有那么昂贵。
比如高尔夫球场的费用,在一个小镇,一张年卡几千美金就可以搞定。
包括无处不在的网球场地,我不得不提一下,在北京一堂网球私教课,场地加教练要700元45分钟。
更不要说游泳这样普遍的运动……社区游泳馆,100美金可以给孩子10堂游泳课。
四、最重要可能还是家长的认知,和对孩子成长的规划。
谷爱凌13岁已经拿到青少年组冠军,张斯洋15岁也拿到全美青少年高尔球冠军了。
如果孩子在8、9岁开始学习一个项目,大约2-3年就可以看出是不是可以从事职业比赛,还是只能作为爱好。
哪怕不作为职业运动员,体育运动都可以强健体魄,建立强大的内心力量,成为一种社交型的爱好。
不管这么样,读叔希望“谷爱凌”继续批量,张斯洋越来越多。
而我们作为父母,也可以更多地重视孩子的体育,而不仅仅只是学习成绩。
文章转载自“遇言·不止”(ID:Yuyantalks) 遇言不止:不盲从,且好看,女性进阶指南。也可在头条号、新浪微博、腾讯看点、网易新闻、百家号等全网平台搜到@遇言不止
/ 回复关键词,看好书推荐 /
清华书单
度假书单
校长书单
俗名书单
30必读
科幻入门
畅销书单
经典名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