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跳刀纹:瓷器上的韵律美
跳刀纹,一种源于原始陶瓷刻印划装饰技法的纹饰样式。
▲宋 黑釉跳刀碗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跳刀纹中,或短或长的线,层层叠叠,疏密排列,看似简单原始,却给人一种很奇妙的韵律感,仿佛线条于瓷体表面跃动。
其律动感的形成,很大程度与刀“跳”的过程有关。
▲金代 磁州窑系黑地跳刀纹罐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所谓跳刀,即刀体与高速转动的坯体接触时,由于摩擦力和速度产生有规律的跳动,继而在器身留下跳动的痕迹。
这种痕迹在器身呈放射状分布,点线组合,依器形渐变,组成自然流畅的图案,从而形成节奏感十足的装饰纹饰。
用于瓷器装饰时,跳刀次序的选择略有不同。有的是器物半干时,用刀体直接在胎上跳出连续有规律的痕迹,然后上釉;有的则是在上过化妆土的器物上跳刀,然后铺一层釉面;还有的是在上过化妆土和釉面的器物上跳刀,最后再上一层透明釉。
跳刀纹的制作工艺虽不复杂,但想形成流畅且节奏感强的纹饰绝非易事,速度和力道是要攻克的一大难点,十分考验匠人对刀的把控程度。
下刀力度的轻重、缓急,都反映在跳刀痕迹的深浅、疏密,线条的长短、虚实间。
为了得到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图案,注意力需高度集中,手腕对刀片的控制要沉稳而轻松,手法要轻快而准确。
▲宋 褐釉跳刀罐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
▲北宋 磁州窑白釉褐彩小盖罐 观复博物馆藏
跳刀纹简单原始,却有一种不同于其他纹饰的韵律感。
游走于坯体的跳刀痕迹自由、流畅,打破了光素的坯面,并赋予器物随性动感的线条美,朴拙又不失趣味。
这种纹饰在宋代一度颇为盛行。
▲北宋当阳峪窑跳刀瓷片标本
▲宋 黑釉跳刀小罐一对 波士顿博物馆藏
后来,因为跳刀纹犹如书法作品中的飞白一样断断续续,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给人以飞动的感觉,也被称为“飞刀纹”“飞白纹”。
▲白釉篦划花跳刀纹碗 北宋 河北磁州窑博物馆藏
跳刀纹整体风格简洁朴素而富有动感,给人自由、随性的韵律美。
可惜的是,北宋以后,跳刀纹装饰技法逐渐衰落。明末清初偶有闪现,但那时的跳刀纹与唐宋时期流行的跳刀纹相差过大,甚至已经不能算作同一种技法。
▲清代瓷器底部的“跳刀纹”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窑口才响应号召开始对古代陶瓷技艺进行研究与效仿,跳刀技艺也在此背景下得以复苏。
于跃动中形成的跳刀纹,亦动亦静,将古朴与灵动结合得恰到好处。
观复博物馆以馆藏文物【北宋 磁州窑白釉褐彩小盖罐】为灵感,取宋代龙泉青瓷之色,推出了——「龙泉跳刀系列瓷器」
此系列瓷器将龙泉青瓷的青翠柔润与跳刀纹技法的古朴素雅内外结合在一起。
内层龙泉青瓷沉稳静谧,外层跳刀纹随性自由,内外色彩碰撞交叠,为器物提供更大的表现力,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龙泉青瓷温润如玉的质地,又与跳刀纹自带的朴拙质感形成对比,在简约灵动纹饰中,生发出河流山川的意趣。
目前,此系列瓷器有盖碗、品茗杯、一壶两杯套装、水盂、茶叶罐、花插几款可选。展示如下。
盖碗&品茗杯(四款杯型)
一壶两杯套装
水盂&茶叶罐&花插
9月5日-10日,观复龙泉跳刀系列瓷器,限时优惠中,大家喜欢的话不要错过。
点击图片或下方‘阅读原文’蓝字,即可惠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