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没考上、考研没上岸,他们却和全球老外做生意
新入学的学弟学妹已经开学一周了,但刚刚毕业的刘天明还没找到工作,现在的他苦恼不已:“几乎没有专业对口的工作,只有电商、销售类工作”。废了修炼四年的一身武功,从零级号重新练起,他很不甘心。
小王对于电商却没有刘天明那样的思想包袱,去年考研没上岸之后,他跟着哥哥王凯,在多多跨境上做跨境电商,正风生水起。
部分年轻人较为传统,还对电商类工作有些偏见,而更多的年轻人看到了跨境电商的新风口,开始满载着中国制造“出海”乘风破浪。
不会英语,却和全球老外做生意
97年出生的杨宏辉,18岁高中毕业后,就到深圳打工,辗转做过采销、开发、仓管、电商运营。尽管在深圳8年,但杨宏辉讲话还带有浓浓的广东河源口音:“从仓库做起,从仓库到运营到开发,这一条链我都懂。”小杨语带骄傲。
仓储和物流是跨境电商非常重视的环节
他先后做过几个大的电商平台的开发:速卖通、亚马逊、Tophatter、 Faire……也搞过不少独立站,尝试过各种各样的跨境电商玩法。
在商业世界中,杨宏辉像是嗅觉灵敏的猎犬,总能抢先嗅到商机。去年10月,他从一个跨境电商的公众号上,看到拼多多的出海平台“多多跨境”上线的消息,便第一时间在多多跨境上开设店铺。过去,小杨接触的跨境电商通常都有较高的门槛,有的平台要求一年销售额达30万美元的商家才能入驻。而多多跨境对大小商家一视同仁,给了杨宏辉这样的年轻人一个入局的机会。
此前,敏感的他已经发现了秘密:家居类的销量不管在哪个平台都是最高的,所以他选择这个类目,主营家居日用品,清洁刷、洗碗刷、指甲钳套装、各种小饰品……也包括一些国内少见、但境外很受欢迎的产品:牛油果刀、超长把拖把等。
使用频率较高的家居日用品,在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量都很高
尽管多多跨境的货仓在广东,珠三角也遍布工厂,但因为产业带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家居类的供应商大多来自义乌小商品厂家。
小杨发现多多跨境上的日用百货商品客单价比较优惠,同时流量比较大。他判断,如果选择一些畅销的产品,在多多跨境上会很容易“起来”。
在其他跨境平台上,杨宏辉看到一个地板刷,因为是新品,还没有评价,但是销量已经有几百了,“说明这个产品还没有到客户手里就已售几百件”,小杨坚信,它是非常有潜力的爆款,立即在多多跨境上了这个产品。这个产品进货价不到30块钱,多多跨境上价格是6.9美元,而且多多跨境也有活动,加上补贴,售价才6美金出头。果然很快就“爆了”。
第一桶金如约而至,近5万元钱。尝到甜头的小杨有了扩大规模的决心。去年春节后,大年初三的晚上小杨就回到深圳,快到午夜时,他问产业园负责招商的人“仓库租出去了吗”,负责人说:“没有,你可以过来看一下。”半夜看完,第二天小杨就租了下来。这大概就是深圳速度。
有了自己的仓库,小杨在创业之路上开始大展拳脚。刚开始生意很好做,很快就超过了5000多单,月销超过百万。发货压力比较大,小杨招了几个员工帮忙在仓库发货。
登记、发货等流程性工作,繁琐累人,又不能出差错
但还是忙不过来。最忙的时候,从早上8点多上班开始,老板小杨就和员工们一直在包装,完全没有时间看电脑上的下单情况。要一直包装到下午3点多才有空去吃口饭。吃完饭马上又继续,一直到晚上8、9点,再吃一个汉堡,忙到12点才能回家。
自从创业后,小杨基本上每天都在工作,包括过年的时候。之前偶尔他还打一下王者荣耀,现在完全没有时间。他说:“除了陪孩子,现在我基本上已没有任何爱好了。”
小杨生意的火爆,很快吸引来竞争者。有人注意到小杨的强项“选品”,开始从他这里“抄款”。
但先发效应并不那么容易超越。因为刚开始的销量也比较高,所以小杨跟工厂谈价格就会有优势。“在多多跨境平台上是第一个上这种产品的,已经站住了坑位。”小杨说他的利润在15%左右。先发优势造成的价格优势成了他的护城河。
做了这么久的跨境电商,我以为小杨的英文一定顶呱呱。事实上,他说“英文基本上不会”。但就凭着敢想敢干,之前他在全英文的跨境平台Faire、拍卖平台Tophatter上和老外生意。单凭借着浏览器的翻译功能,慢慢懂得了如何操作后台、如何发布商品。
但商品售卖出去,还是要做售后服务的,需要和客户直接交流。做Tophatter、Faire等平台时,要跟客户去聊天介绍产品、要做售后,所以熬夜到后半夜是常事。熬夜还好办,更难的是那些翻译软件会错漏百出,有时候他把自己的话用Google翻完发过去,客户根本看不明白。也不知哪里说得不对,没办法,只能换成百度翻译的结果再试一下。就这样,一路磕磕绊绊,一直做到Tophatter平台倒闭。
曾经,做跨境电商的人们为了适应时差,不得不熬夜
但在多多跨境平台,小杨完全没有交流障碍了。电商运营、售后沟通、跨境物流、法务、知识产权等,曾经压在小型电商身上的几重大山,都由多多跨境平台来负责,小杨这样的商家只需做好本职。运营由多多跨境托管,小杨再也不用痛苦地倒时差了。
多多跨境平台创造了不同以往的“全托管”模式——即“卖家供货、平台运营”。在这种模式下,卖家只管接单和发货到多多跨境国内仓库,后续发货、运营、销售乃至售后等环节都由平台处理完成,双方只需要各司其职,发挥各自擅长的部分。正因如此,尽管2022年下半年入局的多多跨境在时间上不占优势,但却短时间内获得商家们的亲睐。后入局的多多跨境平台,已像一艘航向全球的贸易巨轮,载着中国制造乘风破浪。
和小杨聊天时,他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红利。因为属于第一批入驻的商家,所以小杨吃到了多多跨境发展初期的风口红利。现在他的整个业务当中,多多跨境的销售额占80%。每个月的利润大概三四十万,去年一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千万。在做多多跨境之前,他完全不敢想。
哪怕市场很小,都会成为领跑者
相对于杨宏辉创业时的单枪匹马,小王兄弟是团队作战,全家齐上阵。
王家一直是开服装厂做外贸生意的。哥哥王凯15岁的时候就辍学开始做电商,主营服装。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注意到多多跨境,当时平台还没正式上线,不知道平台的效果如何,王凯只是测款性地上了四五个产品。
去年9月1日,多多跨境正式上线,当月中旬王凯的店铺参加了一个活动,日销量达到了300单左右,给了王凯很大的惊喜,而且后续还在迅速增多。
多多跨境上的买手给王凯支招:“卖汉服会火,去找中国红的唐装、汉服,突显中国风。”遗憾的是,王凯自家的工厂当时没有相关的机器,员工也不会做汉服。
汉服也受到海外华人和部分外国年轻人的追捧
在中国服装产业带中,王凯所在的佛山市有着最大的产业带,但更侧重童装、夏装;其他的服装产业带还有广州海珠区、浙江宁波的慈溪、浙江湖州的织里。不同的区域经营的品类不同,比如织里则是走中高端路线,而且它的冬装很有优势。
王家在服装行业深耕多年,认识的工厂老板也比较多。王凯重新梳理了供应链,找到浙江湖州的一家工厂,订做了一批汉服和唐装。第一批只进了30个款,每个款200件左右,想不到两个星期就卖完了。很快汉服唐装类目,每天能卖800到1200件,王凯觉得“有搞头”,开始大量从厂家进货。
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做的是全球生意,哪怕市场很小,只要瞅准商机,都会成为领跑者。除了汉服唐装,王凯也经营一些在中国罕见的品类,比如洗礼服。国外信基督教的家庭中,婴儿出生后要穿洗礼服。国内很少有厂家去做,但在国外这是刚需,王凯就要求设计师和整个团队向这方面发力。
国外常见的婴儿洗礼服
相比于父亲那一代老外贸人,王凯觉得今天的营商环境很幸福。传统外贸最头疼的就是回款问题。王凯父亲跟匈牙利人做生意,货款会被压三个季度,始终提心吊胆。王凯父亲还有位朋友跟叙利亚人做生意,因为发生战争,叙利亚老板去世了,货发走了,对方的家人不认,白白损失了一大笔钱。
王凯合作过的众多跨境电商中,多多跨境平台回款最快,利润也是传统外贸的两倍以上,一些爆款的利润甚至能达到50%。在多多跨境平台的保驾护航下,王凯这一代新卖家,正在完成着对老一辈外贸人的超越。
多多跨境平台还会给店主更多的自主权,其他平台只是让王凯供货而已,但在多多跨境的平台上,前端展示的就是一个店铺,店主自己可以去打理,让王凯感觉这是自己的“自主产权”。
弟弟考研失利后,想着今年帮家里一年。王凯就带着弟弟一起做多多跨境。弟弟做的是童装生意,现在也做得不错;同样是“厂二代”的义乌帽子商家柳文海想要“去赚外国人的钱,然后在中国花”,也在多多跨境上开启了跨境事业。以往,条件较为优渥的厂二代,不愿吃外贸的苦,而多多跨境吸引了很多厂二代继承并升级了父辈的事业。
在多多跨境平台的帮助下,服装、玩具、日用品等“中国制造”大批量地“出海”
几年来,外贸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从疫情期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到今年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仍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别达到9.76万亿和10.34万亿元,同比均实现正增长。每一个增长的数字背后,都有像王凯一家、杨宏辉这样的外贸人的贡献,都有多多跨境这类跨境平台的无声但强大的支持。
多多跨境带领中国制造乘风破浪
不仅年轻人追慕多多跨境的风口,外贸老兵也被吸引进来。
今年41岁的李光喜是一位外贸老兵。早在2005年,李光喜就开始做监控电子产品的外贸生意。
监控电子产品生产线
去年,受外贸形势影响,李光喜的外贸客户有所流失,生意开始萎缩。同时,在另一个跨境平台试水失败,欠款达到几百万。
春节前夕,圈内的朋友给李光喜推荐了多多跨境,他就安排员工开了一个店铺,尝试着上了一个产品。
没想到从上线那天开始,那个网店每天都有订单。此时,员工都已回老家过年,但每天都要发货,不得已,李光喜只能一件件地去仓库打包,一单单地发货,“过了一个最累的春节”。但也就在这个时候,李光喜才真正重视多多跨境这个平台。
在此之前,李光喜从来没有亲自操作过电商运营。春节回来,李光喜就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多多跨境平台,组织了10多个员工的专项团队进行运营,并对生产线进行了调整,专门开辟了一条流水线匹配多多跨境的业务需求。
技术人员对电子产品配件进行质检
原来他的外贸订单主要是to B的,产品由各级供应商来定。而平台的订单直接触达消费者。国外消费者更重视环保和产品体验,李光喜选择了更节约环保的牛皮纸包装,同时提升了产品性能,比如,B端客户电池充一次电能用半个小时,李光喜就把C端的产品提升到1个小时。
这样既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又切中了市场需求。店铺订单量也从最初的三五十台,增长至最高5000台/一天,产品覆盖无人机、投影仪、车载摄像头、g-pro等产品。
原本在疫情后外需趋弱,珠三角的很多工厂不得不停工。工资和场地租金要正常缴纳,老板们愁得不得了。而李光喜因为有了多多跨境平台的订单,工厂可以正常运转。目前,多多跨境的订单已经占据李光喜工厂的三分之一,公司进入第二曲线的上升期,也有持续的现金流进行产品研发创新。
与杨宏辉、李光喜事业蒸蒸日上同步的是,多多跨境的海外端口“Temu”成长为美国下载量最大的应用程序之一。根据Statista发布的数据显示,其目前在美国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亿。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名列全球应用下载榜前十。而在使用时长方面,用户每天平均使用时长达23分钟。今年2月,Temu又斥资2400万美元在美国春晚“超级碗”赛事上投放广告,一度登顶排行榜的冠军位置。
Temu“超级碗”赛事广告画面
成立一年来,Temu平台已深入北美、澳洲、欧洲、亚洲等20多个国家。多多跨境之所以在全球市场一路“开挂”,有分析认为,这与全球经济下行,海外消费降级有关。据杨宏辉等商家观察,美国的消费者更热爱性价比产品,低价质优的产品容易大卖。
但英国等欧洲国家更重视产品的品质。在这些国家,中国制造正在用质优、高性价比的商品来征服用户,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正在改观。多多跨境汇聚和整合的商家大多来自我国各大产业带,这些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保证了多元化品类供应;同时产业集群带来的高效供应链优势,使得大多数商家具有较强的产品供应能力,由此形成明显的性价比优势。依托多多跨境,海外消费者为中国制造、中国物流投出信任的一票。
过去的几个月里,赞扬Temu的帖子像野火一样在Facebook、Twitter和TikTok上传播。据美国《时代》周刊的报道,居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思堡的布莱恩娜·卢基 (Brianna Lukey) 表示,一个月前,她第一次从朋友那里听说了这款应用程序,最初持怀疑态度,现在她已经从Temu免费收到了价值200美元的商品,简直爱死了。
Temu平台上打造出社区“团队作战”的省钱方式,“拼着买、更实惠”仿佛魔法师的咒语,在很多美国人之间口口传播着。
这个行业原本存在着跨境巨头、快时尚跨境宠儿等,近年来,许多出海大厂也加速布局跨境电商业务。多多跨境凭借拼多多的互联网打法和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在这个领域开辟出新的蓝海。
多多出海扶持计划也在打造一种全新模式,吸纳更多生产能力强、产品质量过硬、遵守规则、信用良好的工厂出海,通过集团作战的规模效应、先进的互联网打法,助力中国制造直接连接全球消费者,拓宽中国制造业出口渠道,在全球经济不振的情况下,共同做大全球市场的蛋糕。
8月,多多出海扶持计划走进佛山
最近,26岁的杨宏辉又新租了一个仓库,他说:“在多多上面也赚了一波吧,我想继续扩大。”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路瑞海
微信编辑丨方禾
作者丨方禾
设计排版丨高旭芹
图片来源丨Temu、视觉中国、unsplash、互联网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