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官宣全球百大AI人物!马斯克与前绯闻女友一同入围,李开复、李飞飞等多位华人上榜!硅谷大厂日砸百万训练AI,值不值?
北美华人论坛请访问:huaren.us或者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下载官网APP
9月7日,《时代》杂志公布了全球 AI 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
据悉,这份名单是《时代》最有资深的编辑和记者,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从几十个来源收集推荐,汇总得到的一个包含数百个提名名单,再最终形成了这个100人的名单。
这份名单包括领导者(Leaders)、创新者(Innovators)、塑造者(Shapers)、思想者(Thinkers)四个板块,Open AI CEO 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AlphaGo 之父、谷歌 DeepMind CEO戴密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等人赫然在列。百度掌舵人李彦宏入选“领导者”,和李开复、黄仁勋以及马斯克和吴恩达等知名人物并列。
在“领导者”中,有李彦宏、Sam Altman、黄仁勋、马斯克、吴恩达等人纷纷上榜。
著名的“思想者”,有图灵奖三巨头(LeCun、Hinton、Bengio)、中国科学院曾毅、李飞飞、Ilya Sutskever等。
另外,还有“创新者”和“塑造者”。
有趣的是,马斯克以xAI创始人入围。他的前绯闻女友,歌手Grimes也作为创新者登上的这个榜单。
真名Claire Boucher的Grimes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软件Elf。它允许其他人制作她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鼓励音乐家使用它发行歌曲,前提是他们与她分享版税。
Grimes说,在未来的几年里,她希望创作一张专辑,让人工智能的Grimes和真实的Grimes对决。
TIME100 AI 的名单上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年龄跨度从18岁的Sneha Revanur到76岁的Geoffrey Hinton。
这100个人是推动AI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既是商业竞争和法规制定者,也是科研人员和艺术创作者,当然还包括一些企业高层。他们在合作和竞争中展示出的见解、愿望和缺点,将决定AI 这项越来越具影响力的技术的发展方向。
如果从公司层面观察这份名单,会发现它几乎囊括了当前最顶尖的科技机构和组织:OpenAI入选5人,DeepMind入选5人,微软入选3人,HuggingFace入选2人......
多位华人领袖入选了 TIME 100/AI 名单,其中包括:
领导者:百度 CEO 李彦宏、创新工场 CEO 李开复、斯坦福教授吴恩达、英伟达 CEO 黄仁勋、Scale AI CEO Alexander Wang
创新者:Moonhub 创始人 Nancy Xu
思想者:斯坦福教授李飞飞,中科院曾毅
以下是名单中的部分华人面孔:
李彦宏
百度CEO、联合创始人及董事长
“人工智能现在具备了以前无法实现的各种逻辑推理能力。”
作为中国领先的未来学家,李彦宏(Robin Li)一直是AI发展浪潮中的重要人物。自从2000年他创办了百度——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之后,他就致力于通过大量投资来更深入地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百度不仅推出了名为“小度”的虚拟助手,与亚马逊的Alexa类似,还在中国多个大城市运营着无人驾驶出租车,其中仅在武汉就有200辆。李彦宏表示,由于生成性AI的近期迅速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AI已经具备了以前难以实现的逻辑推理能力。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
“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当人工智能变得很强大,能够提出我们之前不知道的东西时,它可能被用来想出伤害他人的新方法、制造武器,或用错误信息操纵人们谋取利益。”
1988年李开复就在博士论文中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Sphinx。后来还曾是苹果和微软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谷歌中国的负责人,李开复现为位于北京的风险投资公司创新工场的董事长和CEO。
李开复不仅仅是企业家,他还是一位未来学家和癌症幸存者,曾多次发表关于AI带来的社会变革和就业流失的见解。由于AI技术比预期发展得更快,这种社会变革的时间线也大大缩短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李开复强调,“AI非常强大,它不仅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也可能被用来制造新型武器或散播假消息,从而达到不良目的。”
吴恩达
DeepLearning.AI 创始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构建AI应用的唯一途径就是赋予全球许多人使用这些工具的能力。”
2012年,当时还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向谷歌高层提出了一个建议:通过大数据和强大的计算力来训练受大脑启发的神经网络。他认为这样能够推动人工通用智能,他透露,即使在那时,他也对人工通用智能持有乐观态度。
吴恩达的提案得到了谷歌的接受,随后他创建了谷歌大脑,成为过去十年AI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团队之一。他后来加入百度,并在那里担任了三年首席科学家。现在47岁的吴恩达将重心放在加速AI所能带来的各种好处上,通过Coursera和DeepLearning.AI等教育平台普及更多的人。“目前全球已有约800万人参加了我的AI课程,”他说,“全面发展AI应用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全球更多的人能够使用这些工具。”
黄仁勋
英伟达(Nvidia)CEO、总裁及联合创始人
“每个人现在都是程序员,你只需要对计算机说点什么。”
1993年黄仁勋创立了Nvidia公司,这家公司最初主要致力于开发越来越精彩和逼真的游戏图形卡。然而现在,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的公司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微处理器的主导制造商。
过去一年到8月末,Nvidia的股价飙升了191%,市值高达1.1万亿美元。特别是随着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的普及,对Nvidia芯片的需求呈现爆发性增长。公司最新发布的GH200处理器大大缩短了算法的训练时间。
史宗玮(Clara Shih)
Salesforce AI 首席执行官
史宗玮1982年出生于中国香港,4岁随父母前往美国。长大后,她先后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牛津大学互联网学院学习。毕业之后,史宗玮进入了微软、谷歌工作,直到2006年加入了Salesforce,负责与Facebook的业务合作。
在工作中,她渐渐意识到,如今很多人在家里工作的同时还会照看个人生意,对这些人来说,工作就是玩。这改变了她对网络应用的思考方式。后来,她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尝试植入社交媒体,并与同窗托德·佩里合作开发了Facebook第一个商务程序Faceconnector,希望借此程序看到更多、更好、更持久的商业关系。
王大(Alexandr Wang)
Scale AI 的创始人和 CEO
王大19岁辍学麻省理工,之后创办硅谷 AI 独角兽 Scale AI,当前估值73亿美金,24岁就成为了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
这家公司利用软件和人工,为大量的文本、图像和视频数据添加标签,以帮助其他公司优化他们的机器学习算法。总部位于旧金山的Scale AI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价值70亿美元的行业巨头,客户包括Meta、微软和OpenAI等业界大公司。
李飞飞
斯坦福大学教授
“如果我们将自己传送回历史上的任何时刻——发现火的时刻、制造蒸汽机的时刻、发现电的时刻,我认为我们的讨论会非常相似:技术的双刃剑。技术赋予了力量,但随着这种力量而来的是危险。我认为AI亦是如此。”
李飞飞(Fei-Fei Li)目前是斯坦福大学首位红杉讲席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李飞飞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和大数据分析。
她在15岁时从中国的成都搬到美国,后来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物理和计算机科学,并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她一直致力于学术研究,2017至2018年间曾在谷歌工作,她的ImageNet项目,极大地推动了AI图像识别系统的进展。
李飞飞表示:AI 并不是第一种有能力改变世界的技术,无论是火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还是电的出现,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像一把双刃剑:既赋予人们巨大的力量,也带来潜在的风险。李飞飞对这方面有着深刻的见解,因为她的研究不仅为今天的图像识别 AI 系统奠定了基础,而且推动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曾毅
博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我觉得我有责任让世界知道。”
曾毅现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自动化研究所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英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类脑AI、AI哲学与伦理等。
2016年后,曾毅对AI系统所带来的风险就越来越关注,后来曾毅指导团队编写了《人工智能北京共识》。他还致力于推动国际合作。
他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AI伦理的建议制定,以及多个非正式的跨文化AI伦理和治理的国际活动,并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进行了发言。
姜峯楠(Ted Chiang)
科幻作家
1967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杰斐逊镇,毕业于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是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华裔科幻作家之一。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至今,总共发表的作品只有八篇,且都是短篇或中篇。尽管如此,他在美国科幻界却享有很高的声誉。个中原因很简单:他的作品虽少,却几乎篇篇称得上精品。八篇小说让他捧回了包括雨果奖、星云奖、斯特金奖、坎贝尔奖在内的所有科幻大奖的奖杯。
徐南希(Nancy Xu )
初创公司 Moonhub 的创始人兼 CEO
Moonhub 成立于 2022 年 6 月,旨在使用 AI 技术将企业与顶尖人才联系起来,使招聘流程更加公平,至今全球已有 100 多家公司使用 Moonhub 的服务。
Moonhub 成立的第一年的营收超过100万美元,并于今年早些时候宣布了44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她提到:“在一个人工智能颠覆了每个职业的世界中,Moonhub 的使命是建立一个能让人们获得机会的人工智能。”
日砸百万美元训练AI,苹果 GPT 团队由华人领导
过去一年来世界天翻地覆,大语言模型和它的衍生技术正在以我们难以理解的方式重塑世界。
而正如《时代》杂志所言,在机器学习和大语言模型的每一次进步背后:事实上,人,才是最关键因素。
科技巨头加快了AI的投资步伐,有人戏称“AI就是All In”,就连一向崇尚冷静的麦肯锡也估计,在其分析的63个使用案例中,AI每年可以增加2.6-4.4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相当于每年缔造一个英国(2021年英国GDP为3.1万亿美元)。
做生成式AI是一件烧钱的事,但到底会烧多少,从美国大厂在近期密集披露的二季报里能看出一些端倪:投入AI后,美国大厂们成本都提高了。
据媒体周三报道,苹果也一直在增加AI部分的投入预算,训练费用达每天上百万美元。
苹果的Foundational Models团队,即会话AI团队,目前的领导者为前谷歌工程师庞若鸣。资料显示,庞若鸣为上海交大本硕,且本硕仅用5年即毕业,于2021年加入苹果,此前在谷歌工作了15年。
团队现有16人,其中几位也是曾在谷歌工作多年的工程师。虽然团队规模小,但由于训练LLM对算力要求极高,该团队每天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训练LLM。
除此之外,据报道,至少还有两个苹果团队正在研究语言和图像模型。其中一个团队正在研究视觉智能,致力于开发能够生成“图像、视频或3D场景”的软件;另一个团队正在研究可以处理文本、图像和视频的多模态人工智能。
微软二季度的资本支出为107亿美元,同比增长37.18%,创2016年以来单季新高。微软CFO艾米·胡德说,今年下半年,微软的资本支出将进一步加速增长,主要用于投入人工智能的技术迭代。
谷歌二季度资本支出为68.9亿美元,高于一季度的63亿美元。谷歌总裁、首席投资官兼CFO露丝·波拉特说,预计2023年下半年对AI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将有所增加,资本支出会高于2022年。
Meta二季度的总成本和支出同比增加了10%,扎克伯格说,支出会继续增加,因为公司将投资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
硅谷AI公司最近在忙什么?
2023年,硅谷再一次成为了全球技术前沿——生成式AI热潮的发源及扩散地。
自去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美国科技大厂一季度热情跟进,二季度对AI则表现了更多地重视。在7月底8月初的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谷歌CEO皮查伊与微软CEO 纳德拉提到AI有145次,Meta的CEO扎克伯格也提到40次以上。
仅谷歌一家,二季度就举办了 I/O、Brandcast 和 Google Marketing Live 等活动,发布AI产品。8 月份,谷歌还将举行Cloud Next活动。
谷歌CEO说,目前谷歌在 Vertex、Enterprise、Search 和会话型AI方面拥有 80 多个模型。
5月微软年度开发者大会 Build期间,发布超过50项AI相关的更新,其中包括Windows、Office 365、Copilot、Bing、微软云、Teams(类似腾讯会议)等微软当下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比谷歌、微软更引人瞩目的,还是OpenAI。3月至今,OpenAI更新了4次,先后在iOS和安卓上线APP,同时OpenAI还宣布降价,用户最多的嵌入模型Text-embedding-ada-002降价75%;用户最多的聊天模型gpt-3.5-turbo降价25%。
虽然不差钱,并愿意投入众多,但如何从AI产品上获得回报,美国大厂掌门人们目前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
面对分析师的质疑时,扎克伯格承认说,他目前还不太清楚如何把AI转化为有意义的收入来源。
高盛估计,到2025年,AI投资在美国可能接近1000亿美元,在全球可能接近2000亿美元。
本文由北美华人小编整理自北美华人e网、谷歌新闻、机器之心、Times、星岛日报、华尔街见闻、36氪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将进行追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文章。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北美华人e网论坛官网APP,仅限IOS用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