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里,它在背景中象征着“团聚”
出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除却兴修水利、为民造福之外,总算也有些闲暇,来品味杭州的奇境异闻。在灵隐寺中,他听僧人说起,每逢中秋,月宫中的桂树,便会掉落几粒种子于此。然而小沙弥带着白居易,看了由月宫桂子栽种出的“灵桂”,白居易不禁大失所望:这不过是珍稀品种的桂花树罢了……“天降之物,非此树也。”忽而有位老者开口道,“那是一团紫气,落于岩顶山崖之后矣!”
你猜到这一团紫气是什么了吗
见白居易跃跃欲试、欣然窥往的模样,老者叹息道:我虽多年前曾去探访,无奈如今年事已高,不能再为刺史带路了。他指点白居易前往西湖畔的招贤寺,或可有所得。到招贤寺遇到位老僧,白刺史道明来意,老僧便领他绕过大殿,来到后院。只见院中栽了一株奇花,花若蝴蝶,聚作球状,皆是紫色,奇幻不可方物。
它们的茎常于基部发出多枝,呈放射状,因此植株整体近似圆形灌丛。
老僧言这便是天降紫气落在山崖化成的花,当年移植一株在此,每逢夏日盛放,只无人能知此物之名。白居易亦不识得,于是为此花起了个名字,叫做“紫阳花”,并赋诗道:“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
今人以为,所谓的“紫阳花”,其实就是如今的绣球。不怪白居易不认识,而是绣球古时有太多的别称,却都是与其他植物共有,又彼此混淆。比如开白色花的“雪球花”,原本可能是绣线菊,却也被混入绣球名下;蔷薇的品种之一“粉团”,亦有人称为绣球。
上为绣线菊,下为蔷薇粉团,都不属于现在说的绣球
又有人说,民间所谓的“聚八仙”或者“八仙花”,其实就是绣球花。琼花不知所终以后,聚八仙继承了琼花之名,所以绣球也被看作了琼花一类,不再单独区分。
唐宋文人的吟咏中,“绣球”和“八仙花”(或“聚八仙”),是这么区分的:开花紫红色或者蓝紫色,才是真正的绣球。比如宋代杨巽斋的《绣球》诗道:“纷纷红紫竞芳菲,争似团酥越样奇。料想花神闲戏击,随风吹起坠繁枝。”蜀地曾经记载出产“紫绣球”,这也应是正品。
由于北方水土多呈碱性,若不专门用药剂调控,栽种出的绣球花多为粉色至紫红色。
直到明清两代,“绣球”之名实才最终得到确定。明朝编纂的《群芳谱》中说,由于“百花成朵,团圞(luán)如球,其球满树”,故而取名绣球。所指代的植物,也和如今相仿,开花或蓝或紫,或也有白色品种,但一定是所有花朵都如蝴蝶般,彼此团聚成球形。
看着看着馋冰淇淋球了怎么回事
虽然没见古人对于名叫“绣球”的花卉狂热喜爱,但白居易当初命名的“紫阳花”,却一直被看作奇花异草,为人追捧。南宋时朱熹在江南石洞书院讲学时,曾亲手植了一棵“紫阳花”,被特地记录到地方志中。作为盛唐奇花,“紫阳花”也被仰慕大唐文化的日本沿袭下来。在日本,绣球一直就被称为“紫阳花”,直到如今。
到底“绣球”和“紫阳花”彼此是什么关系呢?其实,古时山中野生的绣球,并非每朵花都如大蝴蝶,花序中间也有细碎的小花。蝴蝶状的大花不能结果,只为吸引传粉昆虫,中间的小花才可产生种子。这样的野绣球,忽而出现了天然变异,全部都是大花,这也就是被白居易命名的“紫阳花”了。这种天然变异,因为没有小花,无法产生种子,古时只能靠无性繁殖,才能分株种植。经过数个朝代的栽培选育,变异品种的形态已经稳定下来,在现代植物学中,中文正式名就被叫做了“绣球”。
偶尔绣球花也会长出极小的真正的花瓣,以及雌蕊和雄蕊
每逢夏日雨季,恰是绣球花开的时候,因大团花朵不畏雨淋,反而遇水更显清秀雅致。日本文艺作品中,雨水与绣球总是成为夏日的经典景物,这一意向反回来带动了我国对于绣球的审美。
你看日漫时有没有注意过经常出现的蓝球球背景
图源:电影《千与千寻》
如今绣球在我国已是为人热捧的园艺花卉,在细雨之中品味绣球之美,也成了一种雅趣。绣球花可能会呈现蓝色或者紫红色,这是由于生长环境中的酸碱度不同造成。若是环境偏酸性,绣球花偏蓝色,碱性则为紫红色。今人可以使用专门调节酸碱度的试剂,来控制绣球花色。
如今有很多绣球的园艺品种,一枝花序上可有蓝紫色和粉红色两种颜色的花。
撰文、摄影 | 王辰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19年6月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