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作业 | XX集团数据管理办法
为全面推进数智化转型,实现数据资产化,XX集团编制和正式发布了《XX集团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202X年X月X日起正式实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一)审批集团数据管理整体方针和策略。
(二)定期听取智慧XX指导委员会对数据管理工作的汇报。
(三)审议数据战略目标和策略、政策制度、体系规划以及数据管理领域的重大事项。
(四)统筹资源,协调解决数据管理领域重大事项。
(五)对集团数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
(一)负责组织各领域业务专家、集团各部门及下属单位开展数据管理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标准管理等方面;协调并推进数据管理相关工作并监督落实,发布数据管理相关文件并向上层汇报。
(二)针对特殊任务组建专项小组并予以指导。
(三)对于数据管理领域的重大事项,由数据管理领导小组决定是否上报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
(一)数据质量管理岗、数据架构管理岗和数据需求管理岗负责各项数据工作的推进,还有制定和完善数据管理各个领域的专项工作规章制度和流程,指导推进集团各部门和下属单位的数据管理工作,完成数据管理相关项目的立项和验收工作,以及完善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及系统管理。
(二)集团各部门数据管理岗代表本部门长期参与数据管理工作,负责整理和反馈数据标准、质量等相关工作,在部门内部宣传数据管理意识,达到提高集团内部人员的管理意识。
第三章 数据管理
(一)可信数据源原则:在明确定义集团各数据主题的基础上,确定需要共享数据的源系统,由相应系统的业务管理部门在该数据源系统内完成数据的创建、更新和删除操作。
(二)数据分布减法原则:为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冗余,简化数据存储分布。对于跨系统使用的关键数据,原则上规划唯一的主要数据存储。若有性能等原因必须存在冗余数据,应建立可靠的机制保证数据同步,建立清晰的冗余数据使用约束,确保不因冗余数据而影响业务的正确性。管理数据整合工作由数据架构评审决定,集团层面统筹规划。
(三)数据完整性原则:在集团数据架构中体现业务现状和需求所需的数据,统筹考虑缺失数据的弥补方案。
(一)制定集团数据架构规划,定义和维护数据架构原则与规范,组织识别并确定集团数据源系统、数据血缘关系,判定系统设计是否符合企业数据架构规范,并指导相应数据源系统的业务管理部门完成数据维护工作。
(二)根据集团数据架构规划构建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架构及数据模型,维护各系统的数据架构及数据模型相关文档,确保各应用系统符合集团总体的数据架构规划。
(二)业务属性:对数据项应遵循的业务规则进行统一定义与解释,如信息大类、信息小类、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业务含义等。
(三)技术属性:业务应用对数据项技术规则的统一要求与定义,如数据类别、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缺省值等。
(四)标准代码:明确数据标准定义中所涉及的公共代码的取值和业务含义,如代码名称、业务含义、编码规范、技术属性等。
(一)提升数据质量:统一数据定义,明确数据填写和处理要求,提供管控方面的保障,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并提升统计效率及报送准确率。
(二)提升IT实施能力:提升IT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效率,降低各系统间集成的复杂度,提高系统间数据交换效率。
(三)提高整体业务效率:统一业务语言;明确业务规则;规范业务处理过程。
(一)组织制定集团各数据标准的定义和分类、业务属性、技术属性和公共代码集。
(二)依据已制定的数据标准,推进各信息系统的标准落地。
(三)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数据标准需求,进行数据标准的制定、审核和维护。
(一)规范集团数据质量的日常监控、分析、评估、改进和考核工作。
(二)形成集团数据质量主动管理机制,持续优化数据质量,支持集团业务运行、管理分析和领导决策,提升数据资产的业务价值。
(一)由数据的消费者确定数据质量需求。
(二)定义适当的度量规则来确保数据符合数据质量要求。
(三)确定数据项的可信数据源,从源头保证数据质量。
(一)制定、审批并发布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和流程,数据质量监控、提升、考核方案;组织数据质量的评估与考核。
(二)组织数据质量问题的分析;推动数据质量提升工作的实施;协调技术、业务部门进行数据质量管理的度量规则、检核规则编制等相关工作。
(三)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数据质量度量规则及更新、维护需求,配合执行数据质量监控、分析、改进及评估工作。
(一)建立元数据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制定元数据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清晰目标。建立数据监管制度,赋予元数据管理责任。
(二)统一集团元数据标准,确保集团范围内元数据的互操作性。
(三)从集团的角度出发,规划、确保元数据的可扩展性。优先特别管理需要集团协调一致的元数据,尽快取得成效。
(四)最大化用户访问。
(一)定义集团元数据及其属性含义,并负责检核、存储、维护各类元数据,提出该元数据平台的建设需求。
(二)建设和维护元数据的管理工具来获取元数据。
(三)定义业务元数据的工作。
(二)数据防护的安全,主要指采用现代信息存储手段对数据进行保管,例如通过磁盘阵列、数据备份、异地容灾等手段保证数据的安全。
(三)数据存储与使用的安全,其中数据存储的安全是指数据库在系统运行之外的可读性,杜绝非授权访问,建立相应的数据访问策略、检查机制、控制和监控机制。数据使用的安全是指有效地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由于硬件故障、断电、死机、人为的误操作、程序缺陷、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库损坏或数据丢失现象。
(四)数据查询的安全,指在日常的数据查询过程中建立审批制度及流程,防止机密数据外泄。此外,对于查询数据的访问,设置保密措施,确保非业务相关人员接触集团机密数据。
(一)定期评估数据安全策略、规程以及授权范围,在数据安全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间获得平衡。
(二)界定数据访问需要、指导权限定义。
(三)持续宣贯数据安全管理意识,推动数据安全管理文化建设。
(一)数据保留与归档时机按照数据商业价值划分。
(二)数据项的保留和归档规则应该由数据所有者定义。
(三)归档的数据能够恢复,且满足一定的业务时效性要求。
(一)组织和指导各部门确定数据分类,基于数据分类定义不同的服务级别等级要求,同时指导各部门进行生命周期的具体要素定义、无效数据的识别,推进数据存储及清理的有序管理。
(二)根据不同数据分类的服务级别,定义合理的存储级别,并根据数据的存储级别将数据合理的分布于数据存储环境中,并按服务级别要求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存档、存留和销毁。
(三)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各类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并根据具体要素定义执行相应管理要求。
(一)数据标准是制定数据质量度量规则的重要依据,数据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评估和分析结果,为数据标准的维护与更新提供反馈。
(二)数据标准为数据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分布和企业数据模型给数据标准的维护与更新提供反馈。
(三)数据架构管理提供数据分布和流转情况,协助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四)数据生命周期管理需要考虑数据安全管理的原则和指导方针。
(五)数据质量管理、标准管理、数据架构管理、生命周期管理、安全管理都为主数据管理对集团内核心数据唯一性的维护奠定基础。
(六)元数据模块与其他七个模块都发生交互,它负责记录其他数据管理领域的关键信息,为其余七项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第四章 数据应用管理
(一)数据需求包括数据查询、报表制定、数据分析等数据服务需求,数据仓库、数据应用系统等数据密切相关等系统建设需求,以及源系统建设需求中数据相关部分等内容。
(二)应用与技术规划是指梳理行内应用系统关系,从整体把握集团业务重点和未来机会,统筹规划集团应用系统建设。
(三)报表生命周期管理是对集团报表全生命周期进行统一管理,涵盖报表需求收集、拆分、整合、审核、生成、跟踪维护及退出等。
(四)指标体系管理是面向集团绩效分析、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经营决策等领域的指标口径进行梳理、定义、统一、维护的管理活动。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由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批准,技术信息部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
第五十五条 各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并完善相关操作管理规章制度,报经数据管理决策层审批通过后负责组织落实。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202X年X月X日起执行。
来源:数据学堂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