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们都想要讲一个好故事

我们都想要讲一个好故事

科技

Storytelling 是最近反复在工作中被提及的话题,其实一直很想写这方面的内容,因为看到了太多我们在这部分理解的割裂和偏见。在过去的大半年,我除了做产品设计的本职工作,另一部分工作就是围绕了解用户和传递产品价值一系列事情:官网,客户访谈,写博客,Email Marketing。

这篇文章分享一些我在这方面的思考,有关产品和传递产品价值,也关于个人成长,希望可以给读者朋友有一些 mindset shift 方面的小启发。

全文 4300 字,阅读需 12分钟。




我所理解的讲故事


如果我们去搜 storytelling 的定义,可能大部分都会强调它来源于一种艺术表达的技巧: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影响观众的情绪,进而让听者采取你所期待的行动(听起来有种营销或 PUA 大师的感觉…)。这个策略后来被携带到各个更加现实的商业和职场场景:

  1. 展示自己的信息和观点:启发对面的观众,或教育大环境对于某一个事物的认知

  2. 展示自己的价值:面试,networking,获得工作和项目机会,升职加薪

  3. 展示产品的价值:产品获客,产品营销,寻找合作伙伴

  4. 展示公司的价值:撰写 BP (Business Plan),获得融资和更高的估值

对于 storytelling 的原始定义,这个理解确实没错,但是在实际应用场合中,把影响用户的情绪作为手段,让用户采取行动 —— 这个属于高阶能力,如果用不好可能还会把自己作死:在和你的用户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下,用纯心理层面的手段企图影响用户的行为,请做好大概率不管用的心理准备。

最好情况可能会带来短期收益,但是本质上仍然是个舍本逐末的策略,因为它是真的在“画饼”,不解决根本问题,例如

  1. 运营活动方面:一些操纵用户心理的运营活动,social proof,fear of missing out,增加罪恶感“残忍拒绝”的弹窗

  2. 产品营销方面:企业服务类产品的营销策略过于注重讲理念,而忽略刻画具体的企业场景

  3. 升职面试方面:老板问你做了什么,你给他讲我的职业理想吧啦吧啦

尤其对于 2B 产品来说,这种感性层面的 storytelling 属于锦上添花的奇技淫巧。最终而言,我们在“理性层面的讲故事”,反而是很多时候被忽略的。所以我理解的 storytelling,最终目的不是在于形式,而是它的目标:

💡 通过用户视角的表达,做高效的信息传达。

这个有两个关键词,“用户视角”和“高效”。

用户视角不需要多么煽动或者所谓的情感化共鸣,只需要做到能够真正理解和共情你面对的用户,简练地刻画出用户需求足矣;高效就是,通过最合适和简单的方式,能够让你表达的对象,尽可能理解你。

这两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信息的传达,真的是一件非常注重分寸感的工作。尤其对于相对高语境的中国环境,主要依靠语境来传递信息,在交流之前交流双方各自都有一个提前进行设定的信息传达程序,例如共同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和社会公理等等,非常多暧昧的灰色地带。

而低语境文化主要依靠信息编码来传递信息,在交流中注重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而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很低,沟通方式也相对直接。

我们的教育系统里其实并没有在逻辑性表达上做过刻意的训练,以至于在这方面擅长的人,和稍微缺乏训练的人之间有着巨大的视角 gap,这个文化原因就更会导致很多具体的问题,

  1. 中国人做国际化的产品好像怎么也摸不着思路

  2. 出海的产品,我们为什么总是讲不清它的价值

  3. 很多大厂产盐并不理解销售和市场的价值

  4. 华人在职场上总是被动缄默

  5. 为什么那些做 presentation 的总是美国人和印度人

我们这样愤怒而不解着,还继续愤怒,而不解着。


我有些抗拒讲故事


讲故事一直被认为是踏实肯干不喜欢表达的中国人不太擅长的事情,正如上面描述的巨大的视角 gap,经常讲故事和不经常讲故事的人,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然后都在嫌弃对方:哼,你有什么可傲娇的呢。

追求高深与晦涩

这个体现在我们在 storytelling 中,一开始就注重“拔高”和“抽象”,然后把主观臆断的抽象强行理性化。好比,如果我说不出“第一性原理”和“康德”就不够思考深刻(求生保命,挂面也是一个哲学爱好者!);我的设计和代码无法量化和抽象,我的工作就是没有价值的;又好比,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里谈普适的策略和本质,在 10 余年不到的中国互联网里谈方法论和法道器术势。

如果做事的过程从未归经历过深入具体事物的思考,和基于实际情况的真实归因,那么方法论和抽象的总结也只不过是为务虚点缀上一些粉红的泡泡:把原本就从未真正理性化的东西,对着结果,强行用逻辑去解释这一切发生的原因。

Storytelling 的价值观一定是基于对于用户的理解和尊重,目的是把复杂和模糊性的事情简单化,具体化,而不是把原本就复杂的事情更加抽象化。所有的抽象都可以简化为,你的用户是谁,场景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能把这三个问题回答好,很多讲故事的内容自然而然就可以被得出。

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个问题,我曾经在 PLG (Product-led growth) 各种小作文中提到过,PLG 不是我只做好产品,用户自然而然就能来,完全不需要销售和市场。也不是我自己闷头做产品,等着有人帮我卖。

例如,PLG 产品中,内容营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写博客属于 product marketing 的一种,只要这篇文章可以 defines the positioning, and deliver product message/value proposition,就有一定价值。写文章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将客户的需求与产品相连接,我们不能通过文章去给用户制造需求,但是却可以帮助链接有需求的用户理解我们,让他们知道我正在做的产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 candidate,引发兴趣。

有共鸣的感性化的语言,媒体方式,还有最佳实践,优质的内容质量都是强化这种 Awareness - Consideration - Decision 这个路径。

我和同事举过最极端的例子:你是一个做咖啡的店,你哪怕写一篇“咖啡是什么”这样很基本的扫盲贴来宣传自己,都比你什么都不说好,你至少做到了把“你是做咖啡的而不是做其他饮料”这个信息传递了出去,如果将来大家有想喝咖啡的需求会想到你。如果你不说,或许客户不知道你可以为他们提供咖啡,或者错误地以为你是做奶茶的。


我讲不好故事


你不了解谁在听故事

很多人说“我不擅长讲故事,不擅长理解用户心理,那怎么办”。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和同事聊,设计是什么,我们的设计教育,80% 学的都是如何了解用户,都是调研,方案产出反而是最后一环。了解用户,这个是后天习得并且可以留出时间去做的事情。其实我们可以改变思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很好的 storyteller,只要你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真正理解你对面的那个人。

那些阻碍我们去了解他人的原因,很大程度都是我们囿于自我,或是在没有足够信息源的情况下的过度思考:那些坚持的观点,那些没有经过验证产品方案,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理念和原则,其实都可以跳出来重新审视。

你没有介绍清楚上下文

Storytelling 的大忌就是直奔正文。读者和用户不是你,并没有和你建立相同的认知,在直奔正文之前,可以问自己,我要讲的对象是谁,它理解上下文吗,它有哪些可能我需要给他建立的背景知识,我要做 storytelling 主要目的是什么,作为听众它想要听到什么,我的表达和它的需求如何平衡。

你有 unconscious bias

人不是绝对理性的,我们的感性会让我们对事物有偏见,无意识的偏见会让我们有挑选地屏蔽掉用户的声音。那么有什么方式避免偏见呢?我能领悟到的是,学习,批判性思维,还有 cross-referencing。cross-reference 我想表达的是能从不同角度获取信息,并思考问题,意识到,你用你所擅长的视角观察其他领域可能会出现偏见。比方说,我是个工程师,就要避免持续使用工程师的思维看待所有不同领域的问题。再假设我是个设计师,我要意识到设计思维去看待市场和商业化问题的局限性。

你的表达方式太单一

直到最后一点我才提到,讲故事的表达方式。会讲故事的人,会运用多样的方式去让用户理解他所想传达的点。我们常说,“举例子”是一个常见的 presentation skill ,方便观众理解一些巨大的抽象的概念。

那天和一个在澳洲的设计朋友交流到一个问题,因为语言限制,无法做到在英文语境下完全表达自我 ,感觉自己无法释放自己的魅力怎么办。其实我想说,语言只是其中一个途径,你独特性格体现的行为,做事的气质,生活方式都是很丰富的表达方式。

放在产品上来说,多样性的形式,可以在多维度地去展示产品价值,文字只是一种。


真实地讲故事


既然说到表达方式了,那就快速说说低语境环境下如何高效地传递信息。

底要干啥

如果你是要做一个 presentation,那么这个 presentation 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教育,寻求意见,还是启发和引发讨论;如果是为了求职,你想突出的是项目经历的匹配度,还是自己独特的职场能力;如果你是想写一篇软文做营销,你是想 build awareness 还是促进转化。

用户视角,是我放下我上手上的活,拉高视角

少说产品,多说用户;少说功能,多说场景;少说项目细节,多想想他们为什么要招你,你哪些品质值得

爱具体的东西

形容词要独特:产品的 key message 总是会避免,seamless,efficient 这些宽泛的表达

多用例子: 客户案例总是最有说服力

多类比:当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时,XX alternative 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无法再简洁的时候

每一个句子或者篇幅都尽量传递一个信息,避免多个段落和句子表达相同的观点

虚张声势


讲一个小故事,前段时间观夏的香水有一个东方文学系列,恰好我当时在看一本杨苡的民国自传(八卦),以及有朋友之前提及过邬达克的建筑,有一款香水恰好踩中了这两点,忘记了是微信还是小红书的广告,我很快就被获客了。收到货之后,包装很精美,还附赠了一个上海 city walk 的建筑地图,仪式感拉满,但是撕开包装喷了两下子,虽说香水是私人的品味,但是那种味道充满了商业街香的熟悉感,显然它在讲故事这方面做得很成功了,但它的产品无法做到 commitment。

回想起来,我自己在消费品上被割的韭菜着实不少。消费行业是一个更加注重讲故事,注重品牌和消费者心理的行业,相反在“解决什么问题”上的刻画并不难,因为香水,沐浴露,电动牙刷等等都是一眼就能理解的问题和场景。

总结来说,我会有下面这样的结论,对于讲故事中信息传达,对模糊性,随机性和抽象性的包容度排序

 💡 消费行业 > 2C 互联网产品 > 2B 互联网产品 > 出海 2B 产品

而现在做 2B 出海产品的我,在 storytelling 上会更加注重理性和问题的刻画,会把低语境的表达方式当作一种原则,而非制造品牌感和氛围感。


所以


其实这篇文章,写得并不是 storytelling,它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我的观点,在其他目标上非常弱,也没有追求,但我也尽可能地用每个标题去戳中读者心中所想,在每个模块写作中,我都模拟出了读者想要和我争辩和讨论的点。

产品的原则是服务用户,赢得市场;我个人的写作原则是输出观点,找到共鸣以及发掘自己的偏见,到不必要追求赢得内容的广泛传播。如果你的产品也想固守自己的风格,而弱化市场和用户的话,那他就更像是一个自我实现的实验品,那就要对结果有诚实和正确的预期。

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都想讲一个好故事,但追求自我和迎合他人都是取舍。如果找到 target audience,那在他们眼里,你的故事就是好故事。我们追求的 storytelling 的技艺提升其实就是无限放大 target audience 的量级,还有获得共鸣的深度,那这个时候就要适当放下自我,把视角转向他人了。


相关历史文章

做工具设计的一些观点

什么时候需要抽象,什么时候需要具象

关于 Product-Led Onboarding 的认知和实践
关于PLG的一些前置条件
一些伴随多年的职业鸡汤



正文结束





我是一名在硅谷/北京的产品设计师 - 挂面(年少的我一面试就挂!),是字节、Dropbox Growth、Yahoo、CMU Alumni。目前在创业,热爱表达,日常喜欢思考抽象和哲学。努力维持理性与感性的平衡中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医院书记落马背后,“什么钱都想要”今天我41岁了,来给你讲一段故事微博(27)—血案,要引以为戒“什么钱都想要”的医院院长:成捆现金提回家,20万元一捆,藏沙发、衣柜新泽西州大洋城海滩(Ocean City),逍遥自在七夕节最想要的,不是包包而是它!连睡觉都想用,糕妈都“真香”了女监狱警2023:我们都在笼中 | 故事FM都想要芝加哥市民卡!办公室天天排长龙 超2万无证客想拿身份专门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是历史,更是好故事!提出一个好问题,往往比获得一个好答案更重要一个个挤破头都想要!CPB的巅峰之作是有多夸张?!陈冠希又和adidas合作了!爆款单品抢先看,每一件都想要!团|最近种草了这个单品,身边看过的人都想要链接!好故事、好科普、好观念,能陪孩子从1岁走到8岁的好刊物女生都想要的浪漫……好文回顾 | 你是想要一个“伪学霸?还是想要一个“真自控”的孩子?妖婆子横行霸屏,人类该是到尽头了今天讲一个沉重又令人动容的故事讲一讲 , 一篇SCI顶会的影响!咱们今天讲一种好吃但变态的动物“可以再讲一遍你在大街上捡到我的故事吗?”天哪!Woolies推出多款新“萌物”,5刀起!人人都想要!科技巨头不做选择题!微软发布两款自研5nm芯片,AI和云计算两大市场都想要笼-作茧自缚 情关已过女明星的这些几百元包包,每个都想要!一年间营收十倍增长,徕芬要讲新故事它拉的屎每个人都想要闻上一闻?!2023款可口可乐联名系列保温杯/壶!美貌与功能并存,每一款都想要耍赖不交租!房东带人入室“清场” 架刀讲一句话 租客马上收行李大温创业坦白局!那些想要实现财富自由的年轻人们都在忙些什么?你是想要一个“伪学霸”?还是想要一个“真自控”的孩子?请你闭上嘴,让我来给你讲一个中国的医患故事“有本事你再讲一句!” 警员霸气怒怼,网友:解气!写下去,就有好故事发生 | 《南方蝶道》新书分享会希腊罗德岛(Rhodes),天空的云彩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