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两天后要搞个大阵仗!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黄鹤楼中秋登楼夜
文字:小贝
校稿:朝乾 / 编辑:板栗
“中秋国庆合璧”,超长版小长假即将到来,节日的氛围也愈发浓烈。
这几天只要在网络上闲逛,刷着抖音、小红书、b站,总能看到各个地区关于中秋佳节的气氛视频,节日气息满满。
在这之中,武汉的黄鹤楼可以说是一位频繁出镜的主角。早在以往,各种角度拍摄的“夜幕下的黄鹤楼”就给人以十足的视觉震撼,为了欣赏这一“世界名画”,各路人马纷纷来到武汉朝圣。
夜幕笼罩下的黄鹤楼,美得十分不真实
仿佛只要置身其中,就能穿越到古代
(图:图虫创意)▼
而最近的黄鹤楼,伴随着满月的背景,再加上“中秋登楼夜”特殊意境的加持,俨然成为今年中秋时节,中华大地上的一处文化高地。
中秋,要有黄鹤楼哦~
“中秋登楼夜”意境深远,但它不只是一个意境。今年中秋之夜,“中秋登楼夜”晚会即将在抖音播出,从古人的诗境,到现实的晚会,这中间又蕴含着什么新奇的创意?
在如今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黄鹤楼或许已算不上高
但在武汉人民的心中,它依然是中秋登楼望月的首选
(图:图虫创意)▼
“中秋登楼夜”晚会中的“登楼”,古已有之,再往前追溯,它来自于更早的登高习俗。登高能够让当事人视通万里,进而实现思接千载,例如孔子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到了后来,登高又与文学创作紧密关联起来,古人言“登高必赋”就是这个道理。
此后,随着古代科技技术的进步,建在山体高处的高楼越来越多,登高就又演化为登楼,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登楼逐渐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生命情结。
如今登楼所见之景与前人所见已然不同
而屹立在江边的黄鹤楼则见证了它脚下土地千年来的变化
(图:图虫创意)▼
这样一来,人们可以利用登楼将有限的视野空间扩展到无限,在吐纳万物中彰显自己的情怀。例如在唐诗中,通过“登楼”的意象,来寄寓的诗人情感的现象就出现频繁。
黄鹤楼承载着千百年来不同登楼者的万千思绪
(毛泽东词碑亭中的菩萨蛮·黄鹤楼 图:壹图网)▼
夜晚,常见;登楼,也不罕见。那么在一年之中,比较特殊的夜间登楼时刻,中秋佳节必定能取得一筹。翻查古代诗歌,关于中秋佳节的内容更是不胜枚举。佳节登楼,又是一种完美的体验。
信息时代,中秋登高又有了新的创意。晚会现场就有一个“打卡点”,成为观众的焦点所在。这个打卡点,被设计成了照片框的形式,而后面就是黄鹤楼的实体建筑。“咔擦”一声,观众、黄鹤楼、月圆之夜完美同框。
此外,这个打卡点之所以能够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拍照留念,是因为相框的设计别开生面,而构成这个主要元素的则是与登楼紧密搭配的唐诗。相框左侧鎏金的字体写着“中秋登楼夜,每一首唐诗都为我而作”,右侧是一句经典唐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试想,如果没有这个唐诗元素的打卡相框,只是游客和黄鹤楼的合影,再加上月圆之夜。这个暗光下的构图画面,总给人觉得缺少了什么,缺的就是诗的意境。
月明星稀的夜晚在江畔漫步,遥望黄鹤楼与高挂的圆月
此情此景,让人情不自禁想吟唱一首
(图:图虫创意)▼
也正是因为诗歌的抢镜衬托,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个打卡地标吸引了众人。翻阅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细心留意,就会发现在中秋的氛围中,存在着这样一处奇妙场景。
武汉可以说是一座与唐诗有深厚渊源的城市,崔颢《黄鹤楼》的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空余黄鹤楼”,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都是名传千古的唐诗佳作。
诗中描绘的情景与其中寄托的情感
给了后人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让黄鹤楼有了别样的浪漫
(图:壹图网)▼
既然“中秋登楼夜”的意境有这么多唐诗元素,那么主舞台搭建在“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脚下的晚会,自然也离不开唐诗了。这场晚会的主题便是“每一首唐诗都为我而作”,内容分为“古人的唐诗”和“今人的唐诗”两大篇章,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唐诗,呈现唐诗跨越古今的情感联结。
一首诗能够打破时间的禁锢
穿越千年,连结不同时空的人的情感
(图:图虫创意)▼
具体在内容设置上,将呈现6个登楼宴环节,邀请骆玉明、于赓哲等专家学者,《长安三万里》剧组,以及六神磊磊、都靓、一方见地、长安姑娘等抖音知识达人,分享黄鹤楼背后的唐朝文化和历史。
尤其是其中的《长安三万里》,可以说是本年度极为重要的一个文化IP。随着《长安三万里》的带动,李白、唐诗等唐文化IP持续出圈,武汉的黄鹤楼便成为抖音上最受欢迎的唐诗相关景点。
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今年7、8月,黄鹤楼接待游客量逾百万人次,“诗词里的黄鹤楼”成为热门词汇。
蛮扎实~
关于武汉,有着无穷无尽的话题,就在中秋前夕,武汉主题短片《蛮扎实》正式推出。
好一个《蛮扎实》,光是片名就充满着浓郁的武汉味。细看这部片子,黄鹤楼、东湖、龟山等景点纷繁上映。
那一声“过早了!”,三鲜豆皮、糊粉汤以及武汉最著名的热干面等美食纷至沓来,此外还有外地人不太了解的武汉民俗技艺,泥人、剪纸等等,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武汉。同样能在这部片子当中体现的,不只是各种景点和人们印象中的古代武汉,还有现代武汉。
随着最近异常火热的拍摄手法——“火箭升空”的广为传播,代表武汉旧元素的黄鹤楼、晴川阁、白云阁,还有新元素的绿地中心、龟山电视塔、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同框出镜。
从“旧”到“新”,代表着武汉从古至今的传承,而今年也是武汉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2023年,对于中国的许多城市而言,或许都是一个平常的年份。然而对于武汉而言,则意义非凡。这一年,可以说是武汉建立的历史原点——武昌建城整整1800年。
从公元223年孙权在黄鹄山所筑的夏口城,到今天的武昌以及武汉,历史变化无常,甚至还有“武昌与鄂州互换地名”的历史轶事。武汉1800多年走下来,发展成当今的样子,颇为不易。
孙权取“武昌”之名,寓意“以武而昌”
(光绪1883年9月中国武昌地图 图:wiki)▼
我曾两次到过武汉,武汉三镇以及传说中的第四镇光谷都有所涉足。汉口的烟火气、汉阳与青山的工业、光谷的现代化景观,都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向左滑动-
保成路夜市、汉阳铁厂、青山工业设施、光谷广场
(图:图虫创意)▼
具体到武昌,尤其是黄鹤楼附近,基于刻板印象,第一次去这里的时候,以为这里已经被打造成了一处程式化的旅游街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走到黄鹤楼以及首义纪念馆附近,映入眼帘的却是武昌的老街巷,当地居民依旧还过着老武汉人的生活。
武昌市民依旧接地气的景象,已然出乎了我的意料。
武汉,这两年
武汉文旅,微观层面的接地气只是其一,而在宏观层面,更有巨大发展。
2021年8月,武汉凭借与东亚国家的密切交往、优越的资源禀赋以及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良好态势,入选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凭借创建“东亚文化之都”,非遗传承人与城市同频共振,飞针走线、刀刻手撕、挥毫泼墨等等技艺展现在世人面前。
向左滑动-汉绣、剪纸、通草画
(图:壹图网)▼
除此之外,一些惠民行动每年也在多次开展,比较著名的就是湖北武汉文旅消费券,带给想要去武汉当地体验文化的游客一定便捷。
观察这些大事件,可以很清晰的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当今互联网的浪潮下,仅靠官方推动,或者是线下发展,抛弃线上,一个地方的文旅活动绝对搞不好。而依托互联网,通过抖音等新型传播平台,可以进一步给文旅方面带动助力,提升竞争力。
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除了对文旅发展有推动助力外,还会使得文化传承产生一种新的高度。
就以本次武汉的“中秋登楼夜”晚会为例,在短视频时代,通过巨大的“流量”分成,更多的“流向”导入到了文化、艺术领域。而有着“诗教润乡土”的中华民族最大的同心圆——诗词,这一人文之音成功在新兴平台上传播,让更多年轻人借此领略诗词之美。
【今日福利】
局长发福利啦!~截止9月28号12:00,局长将随机挑选留言区的3位粉丝,每人赠送1本《唐诗三百首》图书!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虫创意
END
扩展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