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生活在自然栖息地之外会扰乱大熊猫的内部节奏,这一发现可能会改善大熊猫的圈养条件。|国家地理图片集
野生大熊猫比动物园圈养的更活跃?
通常情况下,游客们乐于见到大熊猫在地上来回滚动、爬树,甚至在雪中嬉戏打闹。
最新一项研究揭示了圈养大熊猫面临的潜在挑战:当生活在与自然栖息地纬度不同的环境时,动物园里大熊猫的活跃度会降低。
为了让圈养大熊猫生活更健康,动物园必须模拟野外环境,保证较高的倒树、灌木和树桩密度。|unsplash
纬度决定活跃度?
“生活在正常纬度之外的大熊猫,更懒散,更有可能表现出异常行为。”
英国斯特灵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心理学博士生克里斯汀·甘迪亚(Kristine Gandia)和他的同事通过“摄像头”分别观察五个动物园的11只大熊猫,这些动物园向公众提供“摄像头”,作为了解动物日常生活的窗口。
通过这些镜头,甘迪亚记录了动物园大熊猫的日常。“我们尝试获取大熊猫的所有行为。”甘迪亚说。
“它们睡很长时间,并且吃很多竹子。” 研究小组观察到熊猫每天经历三个活动高峰期,与它们的野生小伙伴行为类似。
这得益于中国十几年来对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2021年该物种已不再濒危,免于灭绝。
“无论动物园处于哪个纬度,大熊猫的这种模式在所有动物园中都可以看到,”研究合著者汉娜·布坎南-史密斯(Hannah Buchanan-Smith)说,他是斯特灵大学的心理学家。
为了看大熊猫香香,日本上野动物园游客排起了长队。|unsplash
但是生活在正常纬度之外的大熊猫——特别是北纬26至42度——则更懒散,更有可能表现出异常行为,如:踱步现象。该研究选取的动物园样本,有三个超出了正常纬度,两个则与中国本土大熊猫纬度相近,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科学家们同意让这些动物园匿名参与该项研究。
“这可能会对大熊猫健康产生短期或长期的不利影响,影响肌肉强度、骨密度、心血管健康和能量消耗”,布坎南-史密斯认为。 研究于本周发表在《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甘迪亚表示,希望借此让更多动物园愿意参与其中。目前,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有600多只圈养大熊猫,其中许多动物都在计划圈养繁殖大熊猫。在四川省碧峰峡熊猫中心,熊猫妈妈正在照顾她的宝宝。|国家地理图片集
日光和温度都是强烈的环境信号,影响着新陈代谢、繁殖以及活动水平,扰乱这种内部生物钟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甘迪亚举例说,上夜班的人违背了他们的自然昼夜节律,长此以往会导致代谢和健康问题。 在春天,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告诉野生大熊猫,是时候迁徙到其他地方去获取新的竹笋和交配了。
而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在纬度不匹配的地方有一种异常行为,比如在围栏周围踱步,这也与性活动有关。“熊猫最有趣的性行为之一就是倒立。”她说。“雄性会倒立并小便。这是一种与其他雄性竞争的方式。”动物园中大熊猫进食时间的一致性也可能影响生物钟。该研究观察,这些熊猫第二常见的异常行为是双脚站立在门口,等待食物。甘迪亚补充说,动物园的室外温度会显著影响熊猫的能量水平。如果在日照较少的温暖环境中,大熊猫似乎更嗜睡。甘迪亚说,这项研究没有检查圈养大熊猫的健康状况,但这是未来研究的一个主题。栖息地中的野生大熊猫|Wikipedia
甘迪亚希望他的研究能让圈养环境更好地模拟大熊猫在野外的经历。“我们将单个动物园的数据发给其他所有动物园,以便他们互相了解彼此圈养下大熊猫的行为模式。”他建议,为了使圈养环境与野外环境相匹配,动物园可以向大熊猫提供自然界中的日光和温度,并让它们自由选择不同温度的栖息地。甘迪亚认为,动物园促进了物种保护工作,以及公众对大熊猫保护的意识,但她觉得仍有改进的空间。“动物园真的在努力改善环境,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帮助它们感到舒适。”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名誉教授马克·贝科夫(Marc Bekoff)说,改善圈养大熊猫的生活显然是一件好事,但他对最近的研究结果并不感到惊讶。|pixabay
随着熊猫日益增多,无论是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还是繁育研究基地,都面临空间限制的问题。“即使资金充裕,也越来越难找到各方面条件都合适的地方另建圈养设施。”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环境研究中心教授李彬彬说。野化是圈养大熊猫的出路之一,圈养的熊猫如果能加入濒危的小种群,补充基因的多样性,可能增加小种群的生存希望。对圈养大熊猫来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固然不错,但野外才是熊猫的真正家园。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在采访中表示,圈养大熊猫只是明哲保身,而野放放归“是必须要走的路,不然就是我们的失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