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杂”的同源异构体,乌克兰“火山”突击步枪
来源:蒋蒋的兵工厂
在抽象的俄乌战争中,缴获几把对方的轻武器已经算不上啥新闻了,不过可能是这段时间的相持作战过于无聊,俄军还是嘚瑟了一下他们那“故事里的事”一般的战果。就比如,俄军突袭了赫尔松方向第聂伯河的一些小岛(更准确来说只能叫沙洲)上的乌军阵地,号称消灭了乌克兰第73海军特种作战中心的特战队,并且缴获了一些外形奇特的、被称为“火山”的乌克兰自产无托突击步枪。
独立以后,虽然乌克兰继承了苏联时期的大量军工企业,但乌克兰境内轻武器厂家并不多,勉强算苏联遗留的只有一个卢甘斯克子弹厂,但独立后的乌克兰也想在轻武器方面自力更生,于是将一些有设计制造轻武器能力的中小厂家合并组建了乌克兰特种设备进出口公司,作为乌克兰轻武器生产的联合企业。
2001年,乌克兰特种设备进出口公司牵头,由基辅无线电厂负责设计了“野猪”5.45毫米无托突击步枪,“野猪”的样枪于2003年面世,与前苏联/俄罗斯的“狗杂”OTs-14突击步枪的原理类似,“野猪”突击步枪本质上就是进行了无托化改造的AK-74。彼时乌克兰尚未大量扩编武装力量,而库存的AK系列步枪也非常多,“野猪”除了象征乌克兰能自己造突击步枪外,别的意义非常有限,因此也没有得到重视。
新世纪初的乌克兰“野猪”无托突击步枪
2005年,与俄罗斯渐行渐远的乌克兰尤先科政府将乌国内大多数军工企业再度私有化,一家名为IPI公司的私营企业接手了“野猪”突击步枪项目,加以完善后推出了“火山”无托自动步枪,不过乌克兰人更喜欢叫它另一个名字“马柳克”,意为男婴。
实际上,“野猪”突击步枪最初的想法还是比较多的,一些流出的设计图表明乌克兰特种设备进出口公司最初想研制一支短活塞行程自动原理的步枪,但可能遇到了某些技术问题,最终延续了AK-74步枪的内部结构。而IPI公司还是对“野猪”的设计加以完善,采用了不同于AK系步枪的双导气箍和双活塞杆设计。第一根活塞杆与枪机框相连,第二根活塞杆与配重相连。发射药燃气通过导气孔进入导气箍之后,作用于两根活塞杆,第二根活塞杆与?第一根活塞杆朝相反的方向运动,抵消了一部分全自动射击时带来的后坐力,减少枪口上跳,理论上可以提高全自动射击时的精度。据称可以使命中精度比AK-74提高10%。
2008年,乌克兰内务部队采购了部分“火山”突击步枪,评价还不错。2014年乌克兰发生政变,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府倒台后不久,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内战即告爆发,波罗申科政府很快下了批量采购“火山”突击步枪的订单。早期的“火山”突击步枪为5.45×39毫米口径,但乌克兰境内唯一生产5.45毫米子弹的工厂——卢甘斯克子弹厂此时已经不在乌克兰政府军的控制下,所以此后生产的“火山”突击步枪更多采用更容易获得子弹的7.62×39毫米口径,按照IPI的说法,“火山”未来也将会采用5.56×45毫米的北约标准口径。
乌克兰海军第73海上特战中心是最早装备“火山”突击步枪的乌军部队
“火山”突击步枪的产量并不算多,乌克兰甚至还在同时生产另外两种突击步枪:仿制以色列TAR-21的FORT-221和仿制AR系步枪的UAR-15,这些枪械都有被俄军缴获的记录。而实际上,早在俄乌开战之前,俄军就从俘获的乌军装甲艇上缴获到了“火山”突击步枪,之后在攻占别尔江斯克时又从俘获的乌军舰艇上缴获到了“火山”突击步枪,算上这次起码已经第三回了。战争初期还有一个“乌龙事件”也与“火山”突击步枪有关,当时一些乌军特种部队被内务部队误认为是俄军侦察部队冒充乌军企图渗透进入基辅,导致双方发生了激烈交火,而乌克兰随军记者从那些被打死和俘虏的“俄军”身上,发现了“火山”突击步枪……
乌军第73海上特种作战中心装备的FORT-221和带伸缩枪托的改进型PKM通用机枪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到群聊或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