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淘沙不仅有美景,还有历史~徒步西乐索炮台,寻找二战遗迹
▲ 新加坡眼,点击卡片关注,加星标,以防失联
上周末和家人从圣淘沙捷运的海滩站(Beach Station)徒步经海边步道往返西乐索,并游览了西乐索炮台(Fort Siloso)。炮台位于圣淘沙岛西边,距海滩站约1.5公里。
(西乐索海滩)
怎么去西乐索炮台?
上圣淘沙岛的方式多,去西乐索炮台的选择自然就多了。自驾最快捷且沿路风景秀丽,只是不易找停车位而且有些停车场收费吓人。
(西乐索角站)
坐缆车(cable car)能俯瞰新加坡南海岸线、环球影城及岛上风景。上岛后可在英比奥景区站(Imbiah Lookout)换乘岛内缆车(圣淘沙线)到西乐索角站(Siloso Point)。岛内缆车与海岸线平行,一路可欣赏圣淘沙岛上的郁郁葱葱的树林、造型独特的建筑、人潮汹涌的游乐场和海滩。
(香格里拉酒店前的路标)
现在步行和骑车去的人越来越多,方便、成本低,适合健身。不过最常见的方式似乎是坐巴士或圣淘沙捷运(Sentosa Express)上岛,再转乘免费的巴士、海滩小游览车(beach tram),或徒步。
(天空步道)
西乐索炮台是什么?
西乐索炮台是新加坡保存并修复得最好的战争遗迹,有地下坑道、大炮和炮台的复制品、军火库、嘹望台、蜡像以及展览。地图上各景点标识了红(二战相关)、黄(士兵生活)、蓝、灰色等分类,不过似乎没人关注。
(天空步道下的西乐索地图)
据说炮台的名称西乐索来源于马来文,意思是“岩石”。英国殖民政府于1878年开始建造海岸防御堡垒,设置了数台大炮,用来保护新加坡海港与南部海岸线。以后的几十年里,这里增设了营房、医院、训练和运动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占领新加坡后,西乐索炮台曾被用作囚禁英军战俘的集中营。
(天空步道下的大炮)
怎么上西乐索炮台?
要参观位于西乐索山上的炮台可乘电梯,爬楼梯,也可以徒步。
(电梯旁的楼梯)
(电梯间后面有上炮台的步道)
(徒步上西乐索炮台)
出电梯后,有一段43米高(约11层楼)180米长的空中步道(Siloso Skywalk),往两边看是映衬在明亮的天空下绚丽的风景。
(空中步道)
(空中步道往市区看)
(空中步道往大海看)
走过天空步道就到了炮台——这里的展览全部免费。沿途各景点展品都有英语(很多还有中文和日语)的解说牌。
(空中步道尽头的大炮)
地道C建筑群
走过一小片草坪就是地道C建筑群(Tunnel C Complex)。建筑上方摆了一座6-英寸速射大炮,其自重达6吨,部署于1889年。地下坑道内有上下搬运重达45公斤炮弹的装置以及蜡像展示士兵装卸弹药。
(6英寸的速射大炮)
(地道C入口)
旁边不远处是瞭望塔,塔内的蜡像展示士兵观察海面的情形。
(瞭望塔下方去地道B建筑群)
地道B建筑群
这里有几个小型的展览。第一个是二战,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日本占领新加坡的事件。日军从马来亚半岛进攻,炮口曾转向内陆,在遭受猛烈袭击时仍不断向日军开火。英军投降前大炮都被摧毁以免为日军所用。
(二战展览入口)
另外两个展览是新加坡全民防御和关于136部队的。展览用的建筑曾是掩体、储存室和引擎室,而建筑外的坪地曾是士兵们的娱乐场所。
(展室外坪地上的大炮及蜡像)
地道B内用蜡像展示日军占领新加坡时的英军战俘生活。
(大炮炮台复制品)
(引擎室建筑)
地道A建筑群
这里是英军战时的菜园,园里可见到解说英军自种自制各种食物及食谱。
(战时菜园)
地道A建筑群(Tunnel A Complex)位于菜园下,是西乐索最长的地下坑道。向海的一面连接指挥塔及炮位遗迹上摆着的速射炮的复制品。
(指挥塔)
(地道A)
(路边大炮复制品)
投降纪念馆
投降纪念馆(Surrender Chambers)用蜡像重现了1942年英军向日军投降,以及1945年日军向盟军投降的历史场景。
(投降纪念馆)
参观时,员工会播放15分钟长配合展览的视觉和英语解说,以更生动的方式让游客体验历史事件。
(纪念馆边大炮复制品)
(西乐索炮台入口)
(路边老虎雕刻)
如果你拥有写作分享的热情,也欢迎在《新加坡眼》APP“社区”一栏进行发帖投稿!我们将对精彩内容进行刊载,让你的才华被更多人看到。
社区投稿方式如下:
HQ丨编辑
HQ丨编审
新加坡眼APP丨来源
孙林丨作者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视频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查看更丰富的内容!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突发新闻,可关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