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会110周年丨秋日打卡,聆听110年欧美同学会的故事
岁月峥嵘,春华秋实。今年,欧美同学会迎来建会110周年。百余年前,家国多难,一批留学先贤推动成立了留学人员自己的组织——欧美同学会,“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穿古越今,荡气回肠。今时今日,“百年老店”初心不移、责任在肩、生机无限,团结带领海内外留学人员奋进在新的征程。
明媚秋光里,打卡欧美同学会百年会所,还有欧美同学会的故事值得聆听……
打卡贴士
欧美同学会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的?成立初期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欧美同学会是因出国留学而孕育、因留学归国而产生的社团。
先说出国留学,中国人赴欧洲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1645年,广东香山人郑玛诺随意大利传教士到罗马留学,攻读科学。1724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带领4名中国学生到那不勒斯留学,创立中国学院。据统计,从清初到鸦片战争前的近200年里,赴欧洲留学的中国人有100余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4年甲午战争的50年间,中国人赴欧美留学的有270余人。
——这其中,有1847年1月到美国留学、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的容闳,他是我国近代在外国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的第一人,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这其中,有和容闳同时起程赴美、1850年转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的黄宽,他是我国近代留学欧洲的第一人。
——这其中,有因为洋务运动培养人才需要,派遣出国的120名留美幼童。最早一批30名12岁至16岁的幼童1872年8月从上海登船赴美,这些幼童开启了近代中国官派留学的先河。
甲午海战失败,学习西方被上升到保国、保种的高度,出国留学从此兴起。1905年和1906年,每年留日的人数都超过8000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留学潮。
这次留学潮中,因部分庚子赔款作为赴美留学专款,促成了更多中国青年赴美留学。不少成就斐然的人物,如梅贻琦、胡适、竺可桢、赵元任、侯德榜、金岳霖、叶企孙等都是通过“庚款”留学的。到1911年,留美学生人数达1000余人,留欧学生也有1000余人。
再来说留学归国,随着留学人数增多,留学生在国外、国内组织了一些团体。由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国初年,政党林立、集会结社成风。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到1913年底,新成立的公开的社团组织有682个,欧美同学会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1913年10月,在顾维钧(1904年赴美留学,主修政治和国际外交)、周诒春(1907年赴美留学,专攻教育及心理学)等留学先贤发起和推动下,欧美同学会在北京成立,以“讲学、言志、敦品、励行”为宗旨,后逐步演化为“修学、游艺、敦谊、励行”。
据《欧美同学会简史》记载,顾维钧等留美归国学生最初曾组织过一个“留美同学会”,随后又将伍朝枢等留英归国学生吸收进来,但成员并不包括留学欧洲大陆国家的学生。在顾维钧、周诒春等人的努力下,与留学欧洲大陆国家学生组成的“留法比德会”联合,以“举行三个同学会联合大会”的方式组建了欧美同学会。
1913年10月19日在北京出版的《大自由报》报道了欧美同学会成立时的情景,标题即为《欧美同学会之盛会》,参加者约百人,“皆一时俊杰”。
成立初期的欧美同学会,“没有丝毫政治目的”,但不是不问政治,而是说欧美同学会作为一个团体,不带政治意图,不介入党派之争,也因为“没有政治目的”,欧美同学会可以团结尽可能多的欧美留学生。
虽说当时的欧美同学会是一个俱乐部,但不只是联络感情和交谊,而是颇为注重会员的道德修养和学问研究。会长陆征祥就曾在讲话中谈及会员的道德修养问题,曾任主任干事的蔡元培还鼓励会员“善学外人”,各展所长,报效国家。欧美同学会在成立之初就很重视开展民间外交,个人款待外宾和集体迎送欧美驻华使节及本国的驻外使节,在欧美同学会是常见之事。同时,作为一个受到欧美民主思想熏陶的“海外归来莘莘学子之团体”,在共和与帝制、民主与专制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欧美同学会整体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坚持了民主、共和的正确立场。
成立初期,欧美同学会的会员就表现出了爱国热情,在铁路、矿山建设等工程技术方面及民间外交领域,恪尽职守,发挥了重要作用,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能力,尽可能地维护了国家权益。
来源 :《留学生》杂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