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留学生在国外生存过的第一关,往往都是从捡破烂开始......
最近,一名叫尤比(Yooupi)的中国留学生因为分享自己在法国捡垃圾吃”的视频走红,也引发争议。尤比说,通过捡拾垃圾,更深入了解了法国,更好地利用“废弃”的物资;但有中国网友谩骂,“你跑到国外就是去吃垃圾的?简直丢中国人的脸”。
一年前,尤比开始在图卢兹的超市、便利店、面包店捡垃圾吃,拍摄的视频在B站走红。
晚上7:50,尤比开车来到法国图卢兹一家面包店后门。面包店一般是晚上8时关门,之后店员会出来扔垃圾进垃圾桶,她立即戴好手套,捡走需要的食物。
在法国捡垃圾并不稀奇,也不分阶级,尤比认识了不少“捡友”,有流浪汉,有实践反消费主义的白领,有大学生。
尤比说,第一次拍摄“捡垃圾吃”的视频是在一个冬夜,看到老人、流浪者在垃圾桶翻找。之后他认识了一些“捡友”,也就是视频中其他的拾荒者。
尤比的捡友都是法国本地人,目前没有遇到“捡垃圾”的中国人,根本原因还是存在文化差异。
尤比捡过最好吃的,是超市里包装好的烤鸡,尤比将烤鸡拿回去将烤翅再烤了下,还做了鸡丝凉面。
尤比说,有一次去麦当劳捡垃圾,看到了几百片的牛肉饼、鳕鱼饼,但袋子都破损了,捡了一些回去煮给家里的狗当零食。“看着那些牛肉饼,真的觉得太浪费了”。
尤比说,有人看了视频,感谢让他们看到法国不是只有时尚和奢华。
也有人不理解甚至谩骂,说“你跑到国外就是去吃垃圾的?简直丢中国人的脸”。她说:“我做这个视频,只是反映一个现象,并不是依靠捡垃圾在生活。
比起捡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过程中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改变,比如我更加重视反浪费和资源再利用”。
“通过捡垃圾,我更了解法国了,之前留学,我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在法国,有一些人是极简主义者,他们把捡来的东西改造,或去垃圾桶里找吃的,就是反消费,尽量不花钱”尤比说。
只要你仔细留意,总能看到路边贴着“free”的各种旧家具,他们的使用寿命还未尽,却被喜新厌旧的主人们丢在路边,等待着下一任主人带走他们。这些被遗弃的家具,如果遇到赏识的主人,说不定可以摇身一变,身份和地位都有了质的提升,甚至可以从垃圾堆走向艺术展览馆。在英国,就有这样两位位艺术家Tim Noble和Sue Webster捡垃圾捡成了艺术,他们花了六个月时间“捡破烂儿”,然后把捡到的这些垃圾,重新进行加工。
最后这些垃圾在光影下呈现奇妙的景象,呈现出两个在废墟里依偎的人,形成一种割裂的美感。Tim Noble和Sue Webster 《真正的生活是垃圾》(Real Life Is Rubbish),1998年虽然在捡垃圾这件事上,不是所有人都有着艺术家的天赋,但是对于留学生来说,捡垃圾不失为一种改善生活的乐趣。其中的高手还总结出了一条提升居住舒适度的捷径:“照着上一年的流行风格挑家具,最容易捡出风格统一的全套家装。再来个床上四件套,我就能凑出一整个流行现代风的宜家样板间了。”不仅仅是家电,在霓虹,二次元垃圾可能比旧家电还要值钱。秋叶原就有这样一位拾荒者叫佐佐木,专捡死宅丢的垃圾,这些垃圾被叫做“宅宅垃圾”,靠着倒买这些“宅宅垃圾”,佐佐木获得了不小的收益,虽然它们在普通人看来平平无奇,但是在死宅的眼里可是价值不菲。
一张海报可以卖到 10,000 円(折合人民币约 516 元)、书籍及游戏卡片值 8,000 円(折合人民币约 413 元)。在动漫产业发达的秋叶原,这些“宅宅垃圾”比迪拜的石油资源还要丰富,有远见的拾荒者们另辟蹊径的暴富之路由此开启。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这种做法很极端,但倡导者表示,“垃圾箱潜水”(Dumpster diving)是解决粮食浪费的一种方法。顾名思义,“垃圾箱潜水”指的是在垃圾桶里翻找可食用的食物或被当作垃圾丢弃的有用物品。尽管议会的清理工作也会被认为收获颇丰,但大多数垃圾箱潜水员都坚持在超市或食品企业外的商业垃圾箱中“潜水”。新州居民Markus Schuldig对这种既环保又经济的方法很感兴趣,他认为这种方式既能减少送往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同时又能填满自己空虚的肚子。在过去的四年里,他一直在垃圾箱里潜水,其中有一年他只吃在垃圾箱里找到的食物。他说:“我从来没有饿过肚子。我越来越有经验知道在什么地方会找到被浪费的食物。”Schuldig在悉尼遛狗的时候就开始翻垃圾箱,他对每天浪费的可食用食物数量感到震惊。他注意到,大多数食物在被扔掉时都是用塑料制品包装的,这既保护了它们不受污染,但也阻止了它们在垃圾填埋场分解。环境数据显示,生菜自然分解需要两周的时间,但被塑料包裹的生菜需要超过25年的时间才能分解。像Schuldig先生这样的垃圾箱清理者,旨在通过回收被浪费的食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Schuldig表示:“检查那些本来会浪费掉的资源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们)把它们分散开来,用它们做一些更好的事情。”
Schuldig先生解释称,垃圾箱潜水员的动机通常是充分利用他们所能得到的东西。他说:“有很多聪明的人认为,不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是愚蠢的,因为还有人在温饱线挣扎,他们需要(食物)。”作为一名长期提倡节俭、可以靠“捡垃圾”为生的人,Schuldig先生表示,他希望人们能变得更加开明。“我真的想鼓励人们更有创造力,”他说。“我几乎可以这样认为,当你生活在大城市时,你几乎不需要任何东西赖以为生,你只需要睁开眼睛。到处都有有用的东西!没有什么是我没发现的。一切皆有可能。”如果说普通人捡垃圾是因为想实现赚他一个亿的小目标,艺术家们捡垃圾更像是对消费主义的无声宣誓。据说新浪潮乐队Blondie的主唱Debbie Harry爱从垃圾堆里捡衣服穿,不烂到扯出流苏的都不够摇滚。
时至今日,垃圾堆仍旧是朋克青年的风水宝地垃圾跟摇滚乐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乐手从垃圾堆里捡衣服,有的乐手直接用垃圾做乐器。这只油漆桶乐队的乐器来自于废旧的油漆桶,没有一整套架子鼓,粗糙的油漆桶上同样可以敲打出生命的beat,这种声音有着野生的力量,来自于油漆桶的呐喊。
而远在卡特乌拉,同样有一个“垃圾填埋乐队”,乐队的乐器全都取材于卡特乌拉的贫民窟垃圾场,当地的孩子游荡在被垃圾包围的街道,生活在这儿的2500多个家庭,终日以回收垃圾为生,不仅要忍受臭气熏天的环境,加倍的疾病、危险和死亡也如影随形陪伴着他们。直到环境工程师法维奥·查韦斯的出现,他和拾荒者尼古拉斯·戈麦斯把废品制成了乐器,这些乐器取材于油桶、木头、甚至是啤酒盖,这些废品成为当地孩子打开音乐梦之门的钥匙。这个在垃圾堆里走出来的简陋的乐队,在youtube的演出视频被疯狂点赞,剥离这层音乐华丽的油漆,粗糙废品制成的乐器更具生命的力量,之后这只乐队还去了阿根廷、美国、加拿大、巴勒斯坦和日本等国家演出,这种力量鼓舞了无数的听众。即使是垃圾也有它自己的价值,不管是捡垃圾还是捡破烂儿,留学生更像一个小心翼翼的伯乐,虽然成为不了伟大的艺术家,但是同样有着美好的向往和对世界更美好的一份努力。
欢迎关注更懂英国的微信号
“英国大家谈”(ukdajiatan)
— The End —
文/QQ, 编辑/Yugi,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任意输入关键词
搜索你想要看的各种英国好文
https://data.newrank.cn/m/s.html?s=NygpOC06Kj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