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苦劝34岁男子将其硬拽进抢救室挽回性命!看到这则新闻,我惊出一身冷汗……
近日,一则新闻上了热搜。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南京34岁的徐先生因身体不适就医,检查发现已在心梗边缘,随时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医生告诉他要赶紧做支架手术,但徐先生自己坚持认为身体没有大碍,一心只想离开医院回去工作。医生苦劝半小时无果后,情急之下,将他硬拽进抢救室,终于救回一命。
新闻报道的最后说,徐先生对医生感激涕零,不少人也纷纷赞扬医生的勇于担当和医者仁心。
作为一名医生,看完这则报道,说实话,我有些后怕。因为类似的事情,临床上不少医生都曾碰到过,但结果却往往大相径庭。
1.年轻小伙急性心梗,医生与警察苦劝……
2021年6月25日凌晨,一位20多岁小伙因为胸痛胸闷到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急诊室就诊。接诊医生经过一系列检查,明确诊断为下壁心梗,肌钙蛋白的数值20多,而正常数值是低于0.5,只有在心肌细胞出现坏死几个小时以后才会出现数值上升的情况。小伙情况相当危急,医生治疗建议急诊支架植入,可小伙怒了:“凭啥你们说心梗就心梗,你们说放支架就放支架?” 说完,起身离开。医生见状,赶紧留住人,苦心劝说。可无论怎么劝,他就是不听。
无奈之下,医生给他母亲打了电话,但没想到母亲态度和儿子高度一致,也坚决不同意手术。医生急得报了警,面对警察劝说,小伙还是不同意手术。最后医生只好让他签字离院。最终的结果虽然没有后续报道,但这样的病人,这样的病情,结果可想而知。
图源:见水印
而更可悲可叹的还是那位不仅拒绝住院、还怒喷医生的房产老总。
2.房产老总吐槽医生,拒绝住院,5天后猝死……
就在这位小伙之前两个月,2021年4月6日凌晨,湖南一位房地产老总游某,突发胸痛,到医院急诊就医。值班医生急查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建议游某立刻住院,并明确告知:不住院会随时发生猝死的可能。因为当时胸痛症状有所缓解,游总就自认为没啥大不了,坚决不接受医生的建议要求,拒绝住院。医生苦劝无效,无奈之下,只好让他签字“拒绝住院”后离开。
回去之后,这位老总还专门发了个朋友圈,怒喷医生:“晚上十二点,24年第一次主动进医院检查,医院还是不进好,一进就说要马上住院,mmD,吓我,说不住院随时猝死,还要我签拒绝住院声明!我夏(厦)门大学毕业的,老子钱还没花完!事还没做完!女儿还小,老婆还年轻,老天爷不收的!”
结果,仅仅5天之后,4月11日早上8点,这位游总就突发猝死,给自己的高光人生,画上了一个急匆匆的句号。
真是一声长叹一声雷!这个世上,最大的悲剧就是明明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可就是还往坑里踩!还有什么比这更讽刺与悲哀?
凡事都有两面性,不管是对于患者,还是对于医生。
患者自不必提了,这么多案例摆在那。就拿医生来说吧,不管是医院还是媒体,往往都会渲染成功的案例,而那些失败的案例却无人愿意提及,甚至百般掩饰。可一旦失败的情形发生,医生便会万劫不复。
在临床工作中,我就曾亲眼目睹一位心梗病人,因心脏支架植入术后第三天,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将医生告上法庭的事。
回到文章开头新闻中这位徐先生的病例来看,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如果这位患者徐先生,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出现意外,到那时,大家又该怎样看待这一事件?医闹还是黑心医院?
因为,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医院在实施手术之前,应征得当事人的书面同意。
手术前签字的本质,是厘清法律责任。医疗过程都是伴随着风险的,即便99%的成功率,也都还有1%的失败可能。签字就是要让患者或其家属明白手术所存在的风险以及后果,并且愿意承担。这是在法律层面,保证医患双方的权利。
虽然条例也载明,“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医院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尽管这是表明国家法律的的确确赋予了医院在情况紧急时,医院能够自行决定采取相应医疗措施来救治患者。但是,凡事,就怕“但是”。条例所说的特殊情况,并没有明确说明。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判定的情况危急、患者或家属不一定认同,那还算不算特殊情况呢?
大家还记不记得发生在乐东医院的那件事?
一名女子,因宫外孕大出血到乐东医院,生死关头丈夫死活不同意手术,坚决要转院。
孕妇虚弱地哀求丈夫:“快给我抢救”。医生也警告丈夫“你老婆虽嫁给你,可是生命是她自己的”。
可无论怎样,丈夫还是坚持要转院。医院情急之下,只好报警。最后在警察的威慑之下,那位丈夫才不情不愿的勉强签字,同意手术抢救。
大多数人只知道那则新闻报道的表面情节,可谁能知道当时医生内心的艰难抉择,以及在手术台上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因为手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出事,医生万劫不复。
因为,医患关系的发展走向,不客气的说,是以治疗结果为导向的。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问化身妖怪的观音菩萨:“你到底是妖怪还是菩萨?”观音回答:妖精菩萨,皆属一念。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治好了,啥都好说,友谊的小船风平浪静。可一旦临床效果不佳,或者发生了医疗意外,再充分的理由也不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花钱买服务,当然要遂愿。可问题是,医疗从来就不是服务行业。医学的最大特点也恰恰就是结果的不确定性。医疗没有绝对性,前面说过,即便99%的救治成功率,也还有1%的失败可能性。人体千差万别,病情瞬息万变,临床上的成功或失败,谁也无法断言,没有医生敢打包票。虽然没有哪一个医生愿意病人治疗失败,但医学上失败的概率总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因此,才有人把医疗行为,形象地比喻为上帝掷骰子。
患者和家属内心是明白也理解医学的局限性,知道医生不是神仙。但是,一旦遇到临床意外的结果,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不肯去接受,通过各种途径要求获得经济补偿。
在金钱面前,良心价值几何?
事实上,尽管医学充满不确定性,但是医生从来不会被动等待。他们总是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以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伤害。从这个角度看,医患双方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既然是一个战壕,就不该有二心。与其互相猜疑,不如同舟共济。
为什么?
因为当患者完全信任医生时,医生的责任心反而更强,不敢有丝毫懈怠,否则会内心不安,觉得有负这份生死相托。
无数的临床实践表明,患者越是信任医生,医生就越会努力回报患者。因此,信任医生,才是患者保护自己生命健康的最好胄甲。因此,改善医患关系,需要患方少一点道德绑架,多一点信任理解。
慈悲,是医生融入血液的基本特质。没有谁比医生更希望患者活下来,在医生眼里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这正是医生的伟大和可敬之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