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军事计划与宣传计划曝光
文 | 林一五
我们接着前文继续讲,作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华盛顿收受以色列游说集团政治献金的冠军选手,拜登因为无力管制内塔尼亚胡的疯狂冒进,如今遭受美国从上到下的抨击。
阿拉伯裔选民、进步派选民、乃至一些非极右翼的犹太裔选民纷纷表达对拜登的失望,奥巴马、保罗·克鲁格曼等社会名流公开与拜登立场保持距离,布鲁金斯学会等政策研究机构也直接了当地指出拜登为了以色列的利益不惜拿美国冒险(《拜登到底收了以色列多少钱?》)。
人们在各种场合表达对美式双标和以式种族灭绝的声讨,比如前天在布林肯和奥斯丁所做的军援以色列的听证会上,后排竖起了齐刷刷的血手印。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几天,如今拜登政府已经开始了与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切割工作。昨天,亲拜登的喉舌POLITICO在头版头条发了一篇讲“内塔尼亚胡的政治讣告早已写就”的报道,被视作拜登在亲以立场上所尝试的回旋。
这篇报道的潜台词是比较清晰的:我拜登仍然坚定不移地支持以色列,但是我不那么支持内塔尼亚胡极右翼政府的激进措施。通过这种口头表态式的切割,拜登在试探,试图在尽量不得罪以色列游说集团的前提下,甩开美国在如今还未停止的加沙屠杀中的责任,也甩开自己所要承担的历史骂名。
某种程度上,拜登正在玩一个叫作“偷换概念”的古老游戏,通过把“以色列”和“内塔尼亚胡极右翼政府”两个概念分离,为自己拉扯出“明哲保身”的空间。与拜登遥相呼应的是,内塔尼亚胡也在玩这个“偷换概念”的老把戏,但他的方向正好相反,他想通过把“哈马斯”和“巴勒斯坦”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洗白以色列在加沙的种族屠杀。
要弄明白这一点,首先要介绍这两天陆续曝光的以色列军事计划和宣传计划。
这两天西方舆论场上流传着一份据说是以色列泄露出来的加沙行动计划。这份计划书经过几轮流转,最终登上了美联社和加拿大CBC的报道,算是一种确认,进入了西方主流媒体视野。追溯这份计划书,它最早来自以色列国内媒体Sicha Mekomit,看起来很有可能是以色列内部反对内塔尼亚胡政策的人士泄露出来的。
根据美联社的报道,内塔尼亚胡政府希望用不分昼夜、不分士兵平民的狂轰滥炸把200多万加沙居民全都驱赶到埃及西奈半岛上,以色列杀人夺地,而难民则留给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安置。
美联社指出,这份标注日期为10月13日的计划书戳中了长期以来埃及的痛点,因为埃及本身经济与社会状况不佳,一直就担心涌入数百万巴勒斯坦难民的话,会造成自身经济压力乃至社会矛盾。而且历史上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后,已经有数百万丧失家园的巴勒斯坦难民涌入周边国家,造成至今无法解决的遗留问题。
一个有趣的点在于,美联社似乎是故意无视了计划书中部分关于欧美的关键内容,未着一字。这部分内容说的是以色列要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展开舆论攻势,迫使欧美国家也消化一部分难民移民,并承担相应的供养、就业等责任,以色列重点点名了几个“好欺负”的对象,分别为希腊、西班牙以及加拿大。
某以色列匿名官员称这份计划书还没有经过安全部门的详细讨论,而内塔尼亚胡办公室则称这份计划书目前还只是一个“概念性文件”。不过实话实说,就算是概念性文件,也已经很吓人了。更何况今时今日以军的所有动向,看上去都在切切实实将这份吓人的“概念”付诸实践。
至此我们差不多了解了以色列军事方面的行动纲领,了解了这些,回头再看17、18号关于以色列撒传单让巴勒斯坦人撤往加沙南部但又轰炸自己划定的“安全路线”并持续轰炸南部的新闻,就不会感到惊讶了,因为以军一开始的目标就不只是加沙北部,而是整个加沙。
为了配合军事行动,以色列的宣传工作也配套展开。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的一点是,以色列主要的宣传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用“反犹主义”让所有批评以色列的人闭嘴,一个就是上文一开始提及的混淆“哈马斯与巴勒斯坦”,以剿灭哈马斯为借口,正当化对巴勒斯坦平民的屠杀和对加沙的侵占。
之前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交代过反犹主义宣传的走向,现在已经走到了“沉默就是反犹”的地步,今天对这点我们就不赘述了,我们来讲讲后一点“混淆哈马斯与巴勒斯坦”。
这一宣传计划的主要逻辑是选择性忽略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平民的屠杀,忽略以军“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打法,忽略以军和哈马斯造成的平民伤亡严重不成比例,将声援巴勒斯坦、反对种族隔离等政策的人恶意扭曲成支持哈马斯、支持恐怖主义,然后复读“一切责任都在哈马斯”,用哈马斯为借口,淡化乃至正当化对平民的种族灭绝。
两个典型案例。一个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了一句“哈马斯袭击并非凭空出现”,被以色列要求辞职。另一个是最近西方社交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某TikTok大V公布了以方的“收买邮件”。锡安主义团体声称愿意提供5000美金的赞助费以及“学者资源”,帮助TikTok大V“表达对以色列的支持”。
关于以色列的宣传计划,这里还可以介绍一个有意思的后续。老牌摇滚杂志《滚石》最近也和以色列打了起来,之前关于以色列收买网络大V的事,《滚石》进行了报道。《滚石》说以色列花钱收买大V,希望他们使用两个标签,一个是“与以色列站在一起”,一个是“哈马斯就是ISIS”,这两个标签,符合我们上文介绍的两大宣传方向。
《滚石》最近发了不少不利于以色列的报道,所以事情的最新发展是正面揭发以色列手段的《滚石》,被以色列政府紧急取消了记者证,今后再也没有报道的权限啦。
我们可以用《滚石》报道中体现出来的两大宣传方向观察目前我们国内舆论场上某些群体对以色列支持的声音,尤其是“学者资源”这一点。最早的“篡改巴以问题的历史”的打法,我们已经通过阅读联合国原始报告的方式给与过批判与澄清(《《巴以问题的起源与演变》报告第一编读完了,这里是30个重要信息点》),这里不妨再梳理一下后续的几种诡辩。
比如某位网红辞职教授,顺着以方的宣传模板,对以色列杀人夺地的行径,不置一词,却假惺惺地“劝埃及等国开放国门”。这种明明受害者家被邻居占了,一句不骂邻居,反而阴阳怪气受害者兄弟不再腾一间屋子的做法,可谓相由心生、奴性深重。可能他想不明白吧,受害者兄弟的私心固然让人喟叹,但这并不能让侵占者的滥杀无辜,以及帮闲文人的无耻,看上去好看一丝一毫。
比如某位网红非教授,顺着以方的宣传模板,对本轮冲突爆发前以军就在加沙滥杀无辜,对巴勒斯坦人进行非人道待遇,无视以色列官方杀人夺地的计划书,对这些不置一词,对以军遭到全世界反对的“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滥杀不置一词,单单指责哈马斯不把头伸过来让以军杀,不指责以军对平民明目张胆、旷日持久的轰炸违反国际法,反而暗示平民不离开加沙是活该充当肉盾。这种“不骂日本鬼子三光扫荡、骂国共抗日、骂老百姓不背土离乡”的腔调,奴颜媚骨,让人叹服。
还有其他在巴勒斯坦平民无日无夜遭受轰炸、伤亡惨重的时刻,对这些不置一词,却顺着以方的宣传模板,把全部心思花在“哈马斯就是ISIS”、“一切责任都在哈马斯”的网红大V,在避重就轻、舍本求末、助纣为虐、丧心病狂方面,也可以说是开足马力、全力以赴。
从某个角度讲,巴以冲突虽然是发生在远方的战争,但却因为其复杂性,给千里之外的我们提供了识人辨事的好机会。
被陆续曝光出来的以色列的军事计划和宣传计划是目前整个事件中最具有黑色幽默性质的一环,它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文明高地的实质是文明稀薄,义正词严的背后是蝇营狗苟。万物都有价格,一些喜欢高喊良知的人,他们的良知其实最为卑贱,最不值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